四季与健康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国幅员辽阔,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也是全世界春夏秋冬最鲜明的国家之一。从远古时期,祖国医学就认识到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并提出:“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当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们的起居养生要顺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规律,这样才会防患于未然,避开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健康快乐地生活。

  “赤日炎炎似火烧,王孙公子把扇摇”。伴着隆隆的雷雨,炎热的夏天就要到来。那么夏季在防病养生方面,您该注意点什么呢?

  

  夏季气候与人体特点

  

  夏季指农历立夏至立秋这段时间,古人称为夏三月。气象学习惯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高过22℃作为夏季的起始。夏季包括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夏季我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或大陆暖高压的控制,主要特点是天气炎热,雨水充沛,空气湿度大,气压比较低,盛行东南风。这是一个酷暑蒸人、万物竞长的季节。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活跃。从中医学观点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体,夏季都是“阳气盛于外”的季节,此时人体腠理肌肤疏松,阳气外泄较多,皮肤和肌肉的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

  由于夏季气候与人体的特点,夏天容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中暑、低血压、消化不良、心血管病、肠道疾患等。

  

  夏季防暑除湿是关键

  

  说到夏季保健,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大夫说:“中医学认为,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主气,其中暑为夏之主气。暑易伤气,因而夏天人们防病养生的重点以防暑防湿,解热除湿为主。”

  夏季炎热,因中暑而危及生命的事故常会发生。研究表明,当气温达到30-34℃时,人体生理活动开始受到影响。当气温高于36℃,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中暑人数便会显著增加。

  不少人在夏天都有过头晕、恶心、胸闷等感觉,其实这就是中暑的前兆。气象学专家陈善敏告诉我们:“中暑是典型的气象病。导致中暑的大气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即气温高、辐射强,此时由于长时间出汗,引起汗腺疲劳,体内水分、盐分减少,电解质代谢紊乱,散热平衡完全失衡而导致中暑。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给大太阳晒得中暑了;另一类是湿热环境,即高温、高湿,辐射并不强的闷热天气。这时汗液不易蒸发,人体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体温持续升高而发生中暑。这种天气常常不被人注意,预防不周,是中暑几率更高的一种气象环境”。中暑对人体危害很大,一旦有中暑的苗头,应立即转移到荫凉处并及时喝水加以缓解,重则需要送医院抢救。

  夏季防暑去湿是关键。盛夏要减少在烈日下的活动时间,及时补充水分,以防出汗过多而伤体液;像三伏天那样的湿热天气应调整饮食以防湿邪,因为湿邪特别容易伤害脾胃,饮食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多饮绿茶、绿豆汤、白糖水等,还可常吃些薏米粥、芡实、赤小豆等。

  

  要注意养护心脏的健康

  

  热浪袭来,对心脑血管疾病威胁很大。炎热会使人体血管舒张,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由此引发心肌梗塞。人类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的气温条件下,人体会根据冷热自行调节,但是当这种调节超过适应能力时,人体尤其是心脏会感到很不舒服。因此试验表明,在低温低湿和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最易诱发心肌梗塞等疾病。

  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大夫说:“心属火,通气于夏。意思是相对春季而言,夏季心脏的活动比较旺盛。心藏神,既主血脉,又主神志,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因而夏天人们既要防暑除湿,还要特别注意养护心脏的健康。心绪要保持活泼顺畅,精神外向,以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气候。”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说明酷暑时节,宁心神尤为重要。古人有“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在脏腑中据首要地位,心神受损必然影响其他脏腑,可见心神安宁,情绪舒畅对五脏六腑及身心健康关系重大。

  

  夏季忌贪凉、锻炼要适当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传统养生保健有“四时惟夏难调理”之说。盛夏因出汗较多,汗孔常处于开合状态,易受到风邪的入侵,因而不要过分贪凉,以免损伤人体的阳气。夏夜如过分使用空调、电扇,容易引起热伤风、肩周炎、面瘫、腹泻等一系列病症。

  在气象诸要素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温度和湿度了。医疗气象学专家陆晨说道:“当夏季空气温度高于32℃;湿度超过80%;风力小于2级时,人体会感到很不舒适。因而当天气预报的空气舒适度为闷热或极热等级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夏季居室温度比较适宜的是23-28℃,湿度为30%-60%。空调室内,室温为19-24℃,湿度为40%-50%时会感到较舒适。”

  酷暑时节,冷饮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是夏季人体胃液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所以冷饮要适量。人体胃部的温度是高于体温的,贪图痛快、暴饮冷食必会寒伤脾胃,导致胃部酶的活力下降,对消化系统是十分不利的。实验表明,热茶能够生津止渴、利尿解毒,通过热茶出汗会带走积蓄体内的热量,因而热茶的降温效果比任何饮料都有效。难怪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何物最解暑,却道是香茗”的诗句。

  夏天太热,有些人或者放弃了锻炼身体,或是练个大汗淋漓。其实夏季也应锻炼,但要适度,需避开暑热,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主要锻炼项目。通过夏练,可增强心脏的功能,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夏季因白昼较长,起居作息可晚睡早起,并稍做午休。

  夏天阳光直射,紫外线强烈。紫外线是皮肤老化和患皮肤癌的元凶,户外活动要注意防晒,尤其是中午至下午3点左右减少外出时间,避免中暑和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夏季谨防肠道病

  

  夏季是食物中毒及肠道疾病的高发期。细菌和病毒的生长与空气湿度关系密切。在夏季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与传播均较快,食物易腐败变质,人体极易引发消化机能下降或细菌性肠道疾病等,因此,要把好了“病从口入”这一关。对于食物来说,冰箱不是保险箱,存放在冰箱的食物不宜时间过长,吃时一定要彻底加热。平日最好少吃隔夜剩菜,因为剩菜不但容易滋生细菌诱发肠道疾病,而且更易产生亚硝酸盐类的致癌物。

  夏季可常食大蒜。大蒜有很好的灭菌效果,还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但食用时应将大蒜切成薄片,放置10来分钟再吃。因为大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才会产生灭菌防癌的大蒜素。

  

  夏季怎样吃才更合理?

  

  关于饮食,祖国医学有不少名言: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寓医于食;药补不如食补等等,这与现代营养免疫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合理的饮食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并维护免疫系统正常运行,因为世上没有任何药物能比得上自身的免疫功能了。

  夏季炎热的天气,会使人体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能力降低。加之由于天热出汗多,消耗体内的体液与不少各种营养物质,因而夏季饮食调养十分重要。夏季要注意补充以下营养素。

  优质蛋白质:如鸭子、瘦肉、鱼、蛋、奶和豆类等。

  维生素:应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还要补充维生素B类食物,如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等。

  水和无机盐:多补充水以及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马铃薯、海带等。

  清热利湿的食物:西瓜、苦瓜、绿豆以及薏米、芡实、白扁豆等。夏季常食冬瓜炖鸭或炖瘦肉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绿豆南瓜汤可消暑解毒,生津益气;薏米莲子粥可清热去湿,均为夏天补益佳品。

  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万物繁茂,处处蓬勃兴旺。您只要做到:夏季防暑是关键,晚睡早起心神宁,饮食清淡重营养,多食苦咸少贪凉,这样,您可安然度过炎热的夏天。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