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路难行

塔克拉玛干沙漠已成为世界科学考察和探险的热点,每年夏秋季节,总有国际科学考察队来到这里,带着求知的欲望和好奇的心理,向沙漠腹地艰难地走去。那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魅力何在?除了它前傍巍巍昆仑,后依绵延群山,自身沙漠面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位居世界第二外,再就是生活沙漠深处的人家。有幸接触他们者曾感叹,这里的人们敢于同漫漫黄沙抗争,不惧呼啸的狂风,以最简单最独特的生活方式植根于大漠之中,堪称国际人文风情一绝。

  然而,当我作为一名考察队员,随中日科学探险队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寻梦后,方感到去那里的路极为艰难。

  我所在的这支探险队从和田驱车向东行270千米到达于田县城后,才朝北拐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目的地是地处沙漠中心地带的达韩非雅布依。

  离开县城约半小时,我们首先经过的是城边横跨克里雅河的英巴格大桥。伫立桥头,放眼四望,呈现眼前的竟是一派江南秀色。宽达40多米的克里雅河,翻卷着浪花,欢快地向北流去。沿河两岸茵茵的草甸子上,成群的牛羊在津津有味地啃食着青草。右岸的河汊里长着茂盛的芦苇,高达两三米。左岸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微风吹来,稻浪翻滚。

  根据沙漠行进的难易,探险队拟定的代步工具是先乘车,到达里雅布依再骑骆驼,路线大致沿着向北流淌的克里雅河。据说这条河的断流地点每年都有变化,这是由上游水情大小决定的。考虑到驼队走得很慢,早于探险队几天前就出发了,不知他们已到了何处。

  探险队乘车离开英巴格大桥30多千米后,视野中变换成另一番景象。只见沙丘连绵,没有尽头。我曾远征太平洋、印度洋,见惯了或迅而峰起或忽而消逝的奔腾的涌浪。而今置身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又有一种重归大洋航行之感。所不同的无非前者是动态的,后者为相对静止的。

  昔日在公路上雄风万里的135马力的日产越野车,每每遇到稍大的沙丘,就陷在半坡。车子处于这种困境,往往是慢慢退出、倒车,向后10米、50米、100米,然后加大马力,带着轰鸣巨响,全速向上冲去。车轮一经触到刚刚碾过的软沙,立刻陷下又不动了。再倒出,再后退,换个生猛的司机再向前猛冲。可以说,这种干法很少有成功的时候,多半是车子越陷越深,底盘压住了沙面,进不了,退不出。无奈,队友只好行动起来,有的趴在车轮旁挥锹掏沙子,有的寻找树枝和芦苇垫车,然后再推出车尾,配合司机将车子拔出沙窝。炎炎的烈日下,我们反复地垫车、推车,人人累得筋疲力尽,两眼发黑。队伍离开于田县城时,听熟悉情况的人说,从县城到达里雅布依230千米的路程,只有3个难以通过的沙丘。而今,陷车的沙丘一个连着一个。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已经在9个沙坡上耗时费力,这再好不过地证明,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流动的大沙漠,去它的腹地寻梦,绝无罗曼蒂克所言。

  当天,我们到达了独门独户的克克几格达,搭建帐篷宿营。听当地居民希迪老人讲,附近的琼麻扎也住有一户人家,队友们决定第二天前往,探个究竟。

  第二天早上,我们奔向琼麻扎,并计划中午回到克克几格达营地吃饭。根据希迪老人的指向,我们挽起裤子,哗啦啦淌过了克里雅河,然后在芦草滩上寻找辙印。克里雅河畔下游的芦苇极为茂密,队友们拨开芦苇寻觅了20多分钟,仍不见驴车经过的印痕。大家正为此焦灼,一位日本队员哇啦哇啦叫起来,我听不懂他的日本话,还以为他碰到了什么怪物,赶紧跑过去看,真让人高兴,原来是一堆驴粪。驴粪就是线索,我们以此为点,向四外作辐射状搜查,终于在百米外的沙地上,找到了清晰的辙印。

  我们放心了,可以尽情地去欣赏克里雅河沿岸的风光。

  沙漠中的克里雅河十分平缓,没有湍流,没有险滩,站在沙丘向下游眺望,它舒缓自然,宛若微风摆动的银练。沿岸风光秀丽,绿绿的芦苇,粗壮的胡杨树倒映在长镜般的河水中,形成了一幅幅绝美的图画。一团团一团团顶在枝头的粉红色的红柳花,一束一束黄白色的罗布麻花,更是把克里雅河流域点缀得犹如仙境。不过,克里雅河河岸的生机是十分有限的,宽度只有百米或千米。两侧再往外,则是“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死亡地带。

  为茫茫大漠中绿色带的美景所陶醉,我们频频地举起相机拍照;学着枝头小鸟鸣唱,我们吹起口哨;看到飘飞的大蝴蝶,我们嬉笑追逐。时间在悄然流逝,当我伸手第一次看表时,已近午间12点。按希迪老人所说的“不远”,我们早该到了。而眼前,辙印仍顺着克里雅河,在起伏不平的沙丘间无情地向前延伸,让人猜不出再走多远是它的尽头。

  时近下午1点仍不见那户人家。我们饥肠辘辘,以至失去了找琼麻扎的信心,想往回走。事有凑巧,此时忽闻驴声传来。“驴叫声,就在附近。”有人高声叫着。我们乘兴翻过了一个高大的沙丘,只见一户孤零零的人家坐落在前方。

  琼麻扎这户人家的庐舍,房墙仍以芦苇做笆,屋顶覆盖着苇草与树枝。不过院子的栅栏是用木棍排列而成。

  主人是一位胖胖的维族老大娘,她说她没有名字。看上去她不大高兴,且有些伤感,眼睛红肿得好像刚刚哭过。我们细一打听,方知她的老伴刚刚故去了,是骑毛驴摔伤致死的。她说尽管她的儿女待她很孝顺,但一想起丈夫,止不住的泪水就涌了出来。

  我们问起她家的生活。她说她家共养130只羊。一年内全家能吃20多只羊。每只羊皮可卖20元。谈到生活困难,她说冬夏各有一难。冬天,克里雅河结上薄薄的冰,而运粮的路在右岸,他家住在左岸,买回的粮运不过来。到了夏天,这里的野猪和狐狸成灾,近年来他家就有20多只羊被野猪和狐狸祸害了。去年请猎人来消灾,用枪打死了10多只狐狸,但没有打到野猪。

  我们虽然还没有到达达里雅布依,但通过克克几格达和琼麻扎两户人家的访问,已经找到了沙漠腹地能够有人居住的答案:克里雅河向沙漠的中心地带延伸,两岸的滩地生长着草、红柳和胡杨。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正是有了这条窄窄的绿色生命带,他们才有了得以生存的条件。

  经过拼争,我们终于到达达里雅布依,探险队四外考察时,开始以骆驼代步。

  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庞然大物,只在一些文章里,看到人们赞美骆驼是忍饥耐渴、不惧风沙的沙漠之舟,还有丁当作响的驼铃声,在静寂而又浩瀚的沙漠中,如何悦耳悠长。但是,在我看到一峰骆驼把日方队员井坂义雄教授扔下来摔个半死,才晓得骆驼并不那么驯服、温顺。 那天,井坂义雄、小泉弥生等要去3天才能返回的马坚勒克故城考察,探险队租用的供他们代步的10峰骆驼待命站在探险队的帐篷旁。井坂的坐骑一开始就不太顺从,维族驼工边嘘!嘘!嘘地叫着,边示意它跪在沙地上,以备井坂教授骑上去。而它却傲慢地扬起长长的脖子,就像没有听见。直到驼工气急地用双手使劲向下扯缰绳,并踢它的前腿,骆驼才打着响鼻很不情愿地跪下了。

  年近六十的井坂义雄教授,中等身材,待人友善而又不爱言语,平时总是斯斯文文的。作为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他常给随队的学生们做好榜样。最让人难忘的是,一次,探险队离开克克几格达营地时,队员们都钻进了各自的越野车,唯有他在荒甸子上拣扔掉的罐头盒、矿泉水瓶等杂物,然后挖个坑埋起来。目的是人走地净,维护环境清洁。

  不过,斯文的井坂,此时绝没有想到遇上了捣蛋的骆驼。他见骆驼伏在地上,便放心跨了上去,还未等等抓住驼峰的长毛或鞍子,这峰不肯服从的骆驼不等口令,便猛地蹿起,井坂教授猝不及防,被扔向空中,然后屁股朝天栽了下来。顿时,紧闭双眼倒在沙地上。

  通过急救,井坂醒了过来。是软软的沙地救了他,仅造成他颈部挫伤。这一摔,竟把他的倔犟劲摔了出来,不顾众人的劝阻,缠好绷带,歪着脖子出发了。

  我随另一考察小组骑骆驼去考察。我的坐骑高大强壮,双峰凸立,一派威风凛凛的样子。我不知道,驼队的10多峰骆驼中,为什么只有它的缰绳是铁链的?为什么偏偏把它放在队尾?说真的,我由此怀疑这峰骆驼不大老实。

  果然如此,在经过红柳林和芦苇丛时,别的骆驼能顺从地跟着队伍亦步亦趋,唯有这个馋嘴的家伙,为掠吃枝条,一会儿猛抢前一步,一会儿又猛停一步。我怕掉下来,左手握住驼峰的毛,右手抓紧鞍木,以至手心出了汗,也不敢有所放松。此时,我是多么盼望下到地面上,让紧张的神经松弛一下。然而,遥远的目的地还有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

  “骆驼的脾性是胆小、易惊,大家骑在上面,不要招惹它。”行前,驼工这样告诫我们。

  我相信这是忠告。我们考察队副队长周兴佳讲过,他1991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就被骆驼踢晕过。那是他协同几位队友,从达里雅布依附近的克里雅河河谷向西作百里横穿。另外一部分队员在横穿着的目的地——和田河某点迎候。经过近十天的煎熬,横穿者到达了和田河,当他们在骆驼上见到了迎候的队友们,身穿猩红色考察服的周兴佳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从骆驼背上跳了下来。这刺目的衣服突然在骆驼眼前出现,它惊慌了,抬起蹄子朝周兴佳踢去。周兴佳躲避不及,腿上重重挨了一蹄,顿时昏了过去。待周兴佳慢慢苏醒过来,他不能不感到庆幸,若这一蹄子碰在他的脑袋上,肯定要“光荣”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骆驼的确易惊和胆小。一次,我在队尾看到前面的队友骑着骆驼,同脚下的星状沙丘形成了绝美的画面,便想拍下来。抽出手按动傻瓜相机,“吱”地一声快门响,引得骆驼竖起耳朵,惊恐地瞪圆眼睛回头看我,从此,我不敢再乱说乱动。

  不过,我也做了防范,如果它因惊吓狂奔起来,我就看准机会,从它高高的背上跳下来。为应急时保证行动灵活,我把斜挎在肩上的挎包摘下,放在骆驼背上,遇到意外,我可无牵挂地迅即离开驼身。我不知道,这打算是否行得通,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与它打交道。骑骆驼无享受可言。骆驼步子大,骑在它的上面,总是让人往前先送肩后送肚子,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一天下来,我和几位队友的臀部都被磨出了水泡,下驼走路,服成罗圈状。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