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防“多事”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夏季的炎热渐渐远去了,扑面而来的是飒爽宜人的秋风。那么秋季在防病养生方面,您该注意点什么呢?

  

  秋季气候与人体特点

  

  何时秋风送爽?关于秋季的划分,我国传统多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作为秋季的开端,立秋至立冬为秋季,古人称为秋三月。这样的划分虽然整齐划一,但是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地的气候特点。现代气象学通常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作为秋天的起始。一般为9~11月。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在我国北方,秋天一般比较短暂。

  秋天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季节,它的气候特点主要有:气压升高,天气转凉,雨水稀少,水分蒸发较快,空气干燥度加大。由于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导致忽冷忽热、天气多变。

  从中医学观点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经过盛夏过多的外泄之后,体液已感缺乏,在空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燥感更加显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口鼻干燥、皮肤枯涩、大便秘结等症状。

  由于秋天气温变化大、风高物燥,容易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流感、高血压、支气管炎、肠道疾病、关节炎以及花粉过敏等。

  

  秋季防燥除湿是关键

  

  说到秋季保健,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大夫说:“中医学认为,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主气,其中“湿为长夏之主气”、“燥为秋之主气”,因而秋季不仅要防燥,还要除湿邪。中医学还认为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季肺部功能比较旺盛,此时既是养肺之时,也是极易伤肺之时,因而“秋天重在保护肺部的健康”。

  这里所指的湿邪主要针对长夏而言。长夏是指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此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仍在三伏期间。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天气闷热,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人也会感到很不舒适。此外,人体脾脏喜燥厌湿,湿邪易侵犯脾脏,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表现为消化吸收能力低下,轻者食欲不振、口淡无味,重者胸闷呕吐,大便稀溏,甚至会出现水肿。

  长夏后秋季的干燥视为燥邪,燥邪易侵犯肺脏,因而有“燥伤肺”之说。人体肺脏十分娇嫩,不耐湿,更不耐燥。燥邪侵肺会使肺脏极易发生病变。

  燥邪致病有内燥、外燥之分。因受外界燥邪而生病者称为外燥,它大多从口鼻而入,表现为口舌溃烂,咽喉上火。内燥多因高热伤津或亏汗、腹泻过多,导致肌体津液亏虚。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进入深秋季节,秋凉干燥的气候对人体不利,入夜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气侵入。

  秋季防燥还需注意室内湿度,根据医疗气象学研究,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纤毛的运动会变得十分缓慢,灰尘易附在黏膜上,喉部受到刺激而咳嗽,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因而秋季室内湿度低于40%时,应经常洒水或使用加湿器调节。

  燥邪与湿邪对身体均有不利影响,可通过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和调理饮食来应对气候的变化。

  

  秋季锻炼好时节

  

  中医学认为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是人体吐故纳新、正常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秋天是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经常进行深呼吸、散步、登山、慢跑等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肺脏的健康,并能解除因夏季能量消耗过大而引起的秋乏。尤其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也称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可有效抵御“秋乏”。但是登山并非人人适宜,尤其是老年人和腿部关节不好的人不宜登山,因为登山会加重对关节的损伤。

  鼻为肺之窍,常年坚持按摩鼻翼两侧,对预防感冒,增强肺部功能大有益处。为促进肺脏健康,晨起可多做扩胸运动,并主动咳嗽几声,帮助将肺内的痰液和杂质咳出体外。秋季虽然秋高气爽,但又是多雾的季节,雾天空气污染极严重,此时锻炼有害无益,因而在有雾的天气状况下,切忌在户外锻炼。

  

  话说“春捂秋冻”

  

  常言道:春捂秋冻。御寒锻炼自秋始。对健康人而言,适当“秋冻”能提高人体肌肉关节的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耐寒能力,因而当凉爽的秋风吹来时,不要忙于增添衣服。尤其是对孩子而言,通过“秋冻”锻炼,对外界气温所起的突然变化比较容易适应,对预防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发生,促进孩子的体格成长,都有特殊的效果。

  但是“秋冻”并非人人皆宜,根据医疗气象学研究,有三类人要特别注意:一是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秋冻,因深秋气候多变,易诱发心绞痛、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二是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人特别忌冷、忌风,此时要注意保暖。三是有胃病的人不宜秋冻,以防旧病复发。

  

  秋季饮食与卫生

  

  一般说来,秋季饮食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初秋之时,经过炎夏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比较低,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因为湿困脾,这个时令容易产生肠胃道疾病,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所以饮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同时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在日常生活中,除食用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之类的清热食物外,还要多吃些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白扁豆等。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常言道:人秋萝卜胜良药。多食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气温变化较为剧烈。医疗气象学认为,秋冬季节之交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人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坚持多喝水,这样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秋天蚊子猖獗,蚊子是乙型脑炎、疟疾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因此要讲究卫生,清除积水,让蚊子没有生存之地。维生素B1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每天口服3次,每次2~3片,就会有令蚊子讨厌的气味从人体汗腺排出,可减少蚊子叮咬。

  晚秋时节,秋风萧瑟、落叶残花,大地呈现萧条景色,易使人产生悲秋的情绪。中医学认为:“悲忧伤肺”,过分地悲哀、忧虑会使气血阻滞,脏腑功能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当今社会,心理卫生是每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秋天日照充足,此时应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多进行户外运动,自我调节,愉悦身心,保持宁静愉快的心情。

  金秋是个色彩缤纷的好时节,也是容易引发疾病的“多事之秋”。您只要做到:秋季防燥是关键,早睡早起心安宁,饮食平衡勤锻炼,多食酸甜少辛、苦。这样,您可安然度过一个快乐的金秋。

  (责编 付建平)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