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学步并非条件反射等12则

新生儿学步并非条件反射

  

  在常人看来,新生儿的蹒跚学步不过是条件反射,与成人的大步行走有着本质区别。不过,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发现,新生儿会根据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步伐。研究人员对多名新生儿进行了测试,一边扶着他们使其保持直立,一边在其站立的水平地面上投射出不同影像图案,并让这些影像图案朝新生儿缓缓移动。结果新生儿不但迈开双腿向前行走,而且会根据不同影像图案调整自己的步伐。视觉与行动的协调性对新生儿来说十分重要,一旦出现异常,就可能对其行动、感知能力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将帮助医护人员尽早做出诊断,降低婴儿患上相关疾病的风险。

  

  臭虫甩掉“病虫”帽子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臭虫叮咬人后会传播疾病,但美国最新研究发现,臭虫传播疾病的几率非常小。研究人员分析对比了过去50年里有关臭虫的53项研究,并没有发现有人被臭虫叮咬而感染上疾病的证据。被臭虫叮咬后,只有约一半的人会出现类似蚊子叮咬过的瘙痒和皮肤过敏症状,极少数人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臭虫虽然让人生厌,但不会传播疟疾等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很小。研究还发现,臭虫泛滥与环境干净与否关系不大,臭虫大都藏在人们的衣服、行李和生活用品里,然后随着这些东西到处转移活动。

  

  红肉吃多增加中老年人死亡率

  

  美国研究人员在10年间调查了50多万名中老年人的饮食状况,结果发现大量食用红肉及热狗肠、熏肉等经过加工的肉制品会增加中老年人的死亡率。红肉主要是指牛肉、羊肉和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肉。调查结果显示,与每星期进食红肉不到0.14千克的男性相比,每星期食用约0.79千克牛肉的男性死于癌症的几率高22%,死于心脏病的几率高27%。在女性方面,大量吃红肉的女性与吃红肉较少的女性相比,前者死于癌症的几率高20%,死于心脏病的几率高50%。调查还显示,大量吃加工肉制品也会增加患癌症和心脏病的几率,但不如多吃红肉导致该患病几率增加那么高。此外,吃鸡肉、鱼肉等白肉较多的人,死于致命疾病的风险较低。

  

  喝酒脸红人更易患食道癌

  

  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发表报告指出,喝酒脸色容易变红的人如果经常喝酒,罹患食道癌的几率可能远远大于那些饮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群,对东亚人来说尤其如此。大约1/3的东亚人身体中缺乏乙醛脱氢酶2,这种酶在分解酒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这种酶的人即使喝一点儿酒,脸色也容易变红。对于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2或这种酶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人群来说,罹患食道癌的风险随酒精摄入量的增多而增大。

  

  过度日晒可“报警”的新型敷贴

  

  英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敷贴,可在日光浴爱好者被阳光灼伤前对其提出警告,有效避免皮肤癌的发生。皮肤灼伤一般会在日晒4~8小时后开始出现,而这时皮肤已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新型敷贴有望明显降低过度日晒所致的皮肤癌发病率。此种敷贴即使在使用者身着泳衣的情况下也能探测出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内设的放射量测定器对紫外线十分敏感,当使用者在阳光下暴露过久时或阳光过强时,放射量测定器就会从黄色变为红色,以提醒使用者注意。

  

  吃不胖的老鼠诞生了

  

  美国研究人员宣称,他们已成功“造”出怎么吃也不胖的老鼠。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DNA-PK的基因在将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于是,他们将这种基因从实验鼠身上“剔除”,随后让其敞开肚子吃高热量食物。结果发现,失去这种基因的老鼠不仅比同样进食高热量食物的普通老鼠体重轻了40%,而且其血脂指标也更健康。这意味着失去DNA-PK基因的老鼠不但“苗条”了,而且患心脏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这一成果为引进基因疗法治疗肥胖症打开了思路。

  

  科学家发现“猝死基因”

   一个由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小组目前宣布,他们发现10种常见基因变体可以通过干扰心律增加人猝死几率。研究小组对1.5万多名研究对象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基因组分析后发现,一种名为“Noslap”的基因及其9种变体可改变心脏肌肉收缩时间即QT间期,进而导致猝死危险上升。QT间期反映每次心跳过程中从心室受到刺激至心肌活动结束这段时间的生物电活动。QT间期异常可表现为严重心律不齐,QT间期过长,猝死几率更高。由于一般很难发现人体遗传有这些“猝死基因”,所以那些没有患高胆固醇,也不肥胖的人猝死的风险可能并不低。

  

  叶酸虽有益摄取莫过量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过量摄取叶酸可能增加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叶酸属于维生素B类,天然存在于绿叶蔬菜内,也可以人工合成。此前的研究显示,叶酸可以帮助预防中风、心脏病和宫颈癌等。但科学家并不清楚叶酸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在一项实验中,每天服用1毫克叶酸的男性受试者10年后罹患前列腺癌的几率为9.7%,而服用安慰剂的男性受试者为3.3%。然而,令研究人员不解的是,从食物中自然摄取叶酸似乎并不增加罹患前列腺癌风险。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人工合成的叶酸比食物中的叶酸更易吸收利用,会造成过量,适量摄取有益,过量摄取效果则适得其反。

  

  气温升高增加心脏病人死亡风险

  

  巴西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气温升高会增加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研究人员对1.2万多个心脏病死亡病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在考虑了空气污染等因素后,气温在20℃或21℃时,心脏病患者死亡比例最低。随着气温升高,心脏病患者死亡风险也有所增加。当气温在23.8℃~28℃时,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11%。气温升高可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从而增加胆固醇水平,使血压下降并使血液浓度增加。这种情况容易加重心脏病患者的症状,并导致脑溢血。

  

  不会伤人的工业机器人

  

  德国科研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举止有分寸、不会伤人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机器人误伤工人的问题。这种智能机器人关键之处有两个:一是它装有监视工作环境的电子元件。当发现周围有人或其他障碍物时,机器人会自动减速,万一碰撞不可避免,机器人便会自动切换到安全停止状态;其次,这种机器人还有一层“有触觉的皮肤”,能感知碰撞,一旦碰到人,这种“皮肤”的弹性会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工人受伤的可能性。

  

  父亲年龄越大孩子越不聪明

  

  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父亲的年龄越大,孩子在智力测验中的表现就越差。而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母亲的年龄对孩子的健康和能力影响最大。3.3万名儿童在8个月、4岁和7岁时接受了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各种认知测验中,父亲年龄较大的孩子所得分数远比那些父亲比较年轻的孩子低。此前的其他研究显示,父亲年龄偏大还可能增加孩子患上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和诵读困难等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疾病的风险。

  

  抑郁症患者易患心脏病

  

  过去的研究表明,许多人在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后容易罹患抑郁症,但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抑郁症同样容易引发心脏疾病。研究人员在1992年~2004年间对6.3万名妇女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开始时,被调查者中没有心脏病患者,但近8%的人患严重的抑郁症。12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患抑郁症的妇女要比其他妇女更容易患心脏疾病,前者发生心脏病猝死几率要比后者高出两倍。另外还发现,在患抑郁症的妇女中,因病情严重而服用抗抑郁症药物的妇女更容易发生心脏病猝死。

  

  [责任编辑 庞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