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里的世外桃源

一提到北极,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浩瀚的冰雪世界。

  不错!北极格陵兰冰盖、斯瓦尔巴群岛上的冰雪地貌、格陵兰冰盖四周奇特形状的冰山、北冰洋上的浩瀚浮冰……都是北极冰雪世界的代表。然而,北极与南极的重要不同点之一,就是北极冰雪世界里还生长有高等植物和茂密森林的绿洲,而南极地区不仅没有森林,也没有高等植物,只有苔藓和地衣。

  北极壮丽的冰雪世界

  和南极相比,北极的冰雪世界特点是:格陵兰冰盖上天蓝色的冰盖融水-冰湖星罗棋布,格陵兰冰盖四周海域的冰山小巧玲珑、蔚为壮观,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地貌非常像我们的青藏高原,在这群岛上,有的冰川由于强烈融化而形成了比较奇特的“冰塔”和“冰谷”,几乎可以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冰塔林比美了。

  俯瞰北极冰雪世界

  从空中俯瞰北极冰雪世界是宏观地欣赏,是居高远望,是把浩瀚的北极冰雪世界尽收眼底。

  当我们从空中俯瞰斯瓦尔巴群岛时,那起伏的高原,那冰雪覆盖的地貌,酷似我国的青藏高原;在起伏的高原上,那流动的冰川显示了冰川的活跃。一场新雪后,在阳光照射下,那耀眼的冰雪世界与那起伏的地貌更让我仿佛回到了青藏高原的上空……

  如果飞机从格陵兰冰盖东侧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起伏不平的雪山,有时会遇到雪山上的晨曦。当飞机飞入格陵兰冰盖中部偏西的时候,俯瞰冰盖上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那又是另一番景色:冰盖上,冰雪融化形成奇形怪状图案的冰湖,星罗棋布,有的是长条,有的呈环状,有的宛如小巧玲珑的翡翠玉器……当飞机在格陵兰冰盖西海岸上空时,由于地形倾斜,冰川流动的痕迹一目了然。

  走进北极冰雪世界

  当我们徒步走进格陵兰冰盖西部边缘时,那凹凸不平的格陵兰冰盖边缘充分显示了风蚀和气温变化对冰盖的影响。

  攀登北极冰川,尤其是攀登那种类似于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塔林的冰川,那更是一种特殊的刺激与享受。因为,一般说来,由于受地形条件、太阳高度角等其他大气条件的影响,北极的冰川很难像珠穆朗玛峰北坡那样形成冰塔林,并不美观。

  2012年7月19日上午,我们的考察船来到北纬77度、东经15.6度附近。据考察船上的冰川科学家说,这里的冰川非常奇特,形成高差很大的冰塔,星罗棋布。我明白,这就是中国冰川学家说的“冰塔林”。

  上午9点起,我们陆续乘坐橡皮艇离开考察船,向冰川所在地进发。同行的学生们更是兴奋,在刚刚登上冰川时,由带队的科学家向大家宣讲登上冰川的注意事项。

  9点半后,我们开始攀登冰川,远望,那雪山之下的起伏波动的冰川,那高耸的冰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让人们迫不及待的去与她亲近。有时,我们小心翼翼地在深深的冰谷旁边走过,有时,我们绕着高高的冰峰盘旋;攀登的坡度并不平缓,但奇特风光的吸引让我们忘却了攀登的疲劳,没有一人跟不上前进的步伐。

  因为沿途优美的景色,我们的攀登并不觉得劳累。下山的时候,当我们下到冰川末端时,那冰川融水滋润着绿草茁壮成长。一般说来,在人迹罕至的冰川末端往往会发现漂亮的化石,我稍微仔细地寻找,就发现了一根硅化木和一条软体动物的化石,因为要遵守北极条约,我们并没有去碰触这些古老的珍品。

  走近格陵兰海域冰山

  在北极格陵兰冰盖四周欣赏冰山,那是亲近北极冰雪世界的重要内容。

  格陵兰海域的冰山,来自于格陵兰大陆冰盖上的冰川,一部分缓慢移动、流入北冰洋,一部分快速推移,甚至崩塌进入北冰洋。

  格陵兰海域的冰山虽然远远不如南极的冰山高大雄伟,但它们却更小巧玲珑,形状奇观。有的冰川像巨轮如海,宏伟壮观,冰川上因为夏季融水而形成的涓涓细流,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生机盎然的夏天已经到了,冰山一侧有一个幽深的冰洞,仿佛是开启世外桃源的大门。

  北极的蚊子很厉害

  记得在2009年7月19日23点,考察船离开乌库斯萨特,向南行驶,于20日17点半,到达埃其普塞米亚(69°49'N,50°15'W)。

  埃其普塞米亚是格陵兰一条著名冰川的名字,它是很多探险家对格陵兰冰盖探险的起始点。据记载,著名的法国冰川学家保罗·埃米尔·维克多是最早来到这条冰川开始对格陵兰冰盖考察的。

  考察船抛锚后,我们分批乘小艇到达离该冰川末端约5千米的半岛上观看。当我们登上小艇时,但见每个驾驶员的双手和头部都被包得严严实实,就连眼睛也被风镜包裹起来,原来,据说这里的蚊虫特别多。很多第一次来这里的人还以为是玩笑,认为北极这么寒冷的地方不会有蚊虫的出现。上岸后他们很快就领略到了这里蚊子的厉害。这些蚊子看到我们,仿佛是看到了就别的老友,热情的冲过来迎接我们。而我们只能时不时地要用手去“欢送”过分“亲近”的蚊虫。然而,接近大冰川欣赏的情趣仍然把大家留在这里,虽然蚊虫肆虐,但是依然让大家流连忘返。

  回到船上,大家依然保留着刚才接近大冰川的余兴,很多人又来到第七甲板上,三五成群地围坐起来,吃着烤牛排,远眺埃其普塞米亚冰川,一幅又一幅人与自然亲近的美丽图片展现在眼前。在蓝天、明月的陪伴下,在悠扬的钢琴声中,让我再一次体会了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的乐趣。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即兴诗:

  感受冰雪世界绿洲

  走进北极圈:这里是北极吗?

  1991年,我第一次去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科学考察,第一次感悟北极。

  7月28日,星期日,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叶新教授和我一道从卑尔根乘飞机飞向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据叶新告诉我,我们将要在特罗姆瑟转机,在那儿需要停留5个多小时。

  在从卑尔根到特罗姆瑟的途中,眺望飞机舱外,阴沉沉的天飘着小雨,没有什么值得拍照的,本来就很疲倦的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经过大约5个小时,在当地时间下午2时左右,飞机在特罗姆瑟安全着陆了。

  位于挪威本土北部的特罗姆瑟,其地理位置接近北纬70度,已经进入了北极圈。我们下了飞机后,我环顾四周,不禁令我惊讶了: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油油的草地,把机场包围其中。“这里是北极吗?”我真想问问叶新教授,但我还是止住了心中的问题,想多看看再说。热情的叶新早有安排。他租了一辆车,带着我漫游特罗姆瑟。据叶新说,租金是一天900克朗(克朗是挪威货币的单位,当时和人民币面值差不多),任你开多远。我们开车去了特罗姆瑟西北部的三个岛和峡湾的风景区,参观了挪威本土最北部的特罗姆瑟大学、特罗姆瑟气象台,足足开了500多千米。在蒙蒙细雨中,我们的车沿着一个又一个的峡湾,穿梭在密林中,让我饱览了北极地区的奇特风光。

  我很震惊北极地区的绿洲。在挪威北部的特罗姆瑟城,地理位置接近北纬70度,其地理纬度数值与我国南极中山站和日本昭和站相近,但前者与后两者的自然景观却迥然不同。在昭和站与中山站,夏季,岩石裸露,奇峰异石,处处可见;冬季,白雪皑皑,奇石绝迹。这儿没有草地,没有花丛,更没有树木,偶尔只能见到一小撮低等的苔藓。然而,在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城,当我和挪威朋友叶新教授驱车于城郊时,但见峡湾深处,两岩松木林立,绿草如茵,红花蓝花点缀其间,远山顶上的白雪倒映在峡湾水中。此时此刻,我似乎步入了西藏东南部的河谷盆地,似乎进入了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峡谷,也好像旅游在美国的“多雨公园”境内,真不敢想象自己已经进入了北极圈,处在地理位置与南极中山站相似的高纬度地区。叶新教授说,“暖湿的海洋空气沿着峡湾深入半岛,带来丰沛的降水。这儿的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啊!”我心里想,同这儿纬度数值相近的南极中山站,年降水量不到这儿的一半,年均气温要低10摄氏度以上,当然景观不同了。

  走近北纬80度

  在北极考察期间,我曾到过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岸近北纬79度的纽阿罗森站,也曾经到达过北纬80度附近的岛屿。如果是在南极大陆上如此高纬度的地方,无疑是为大冰盖所覆盖了。然而,由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暖湿水汽却给这儿带来了生机:蒲公英遍布北极格陵兰冰盖附近,洁白的雪绒花在寒风中怒放,在劲风中翩翩起舞,显示了无穷的生命力,虎儿草星罗棋布,可口的蘑菇随处可见,有时,还可看见罌粟花,特别是那珍贵的仙女木是第四纪年代确定的重要化石,北极的桦木贴地生长,宛如灌木,这紫色的花朵惹人喜爱,植物学家武素功说,这是北极最美的花草之一……玫瑰色的、红色的各种各样的花丛,镶嵌在绿色草垫中,令人流连忘返,老师和学生们认真地来采集植物标本。如果把纽阿罗森站的景色镶嵌在南极大陆冰盖上,真是一幅“冰川绿洲图”。它应该与“沙漠中的绿洲”,“西藏高原的江南”齐名于世。

  这里的确是北极,但又是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北极。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