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佛海不寻常的两次考试

纵观周佛海的一生,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从共产党投向国民党,成了蒋介石的心腹和“三民主义理论权威”,抗战爆发后,他又当了汪伪阵营的第3号大汉奸。而为周佛海提供这些政治机遇的却是青少年时期的两次不平常的考试,说来真是让人无法想象。

  

  坎坷求学路

  

  1897年5月29日,周佛海出身于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偏僻的山村。他的父亲周羹九,举人出身,曾经在曾国藩的湘军里傲暮僚,后在福建莆田县衙当一名典吏,1909年为了禁烟,周夔九在铲除罌粟幼苗时殉职,这年周佛海只有12岁,周佛海有兄弟姊妹3人,他是老大,弟弟佛生小他4岁,妹妹佛珍最小,父亲周夔九死后,母亲马翠珍领着3个孩子及丈夫的尸体由闽南的莆田千里迢迢回老家湖南沅陵,路途花费的巨资使周家一夜之间败落下来。

  说到周佛海的教育,起初他的父亲在福建任职时,专门为周佛海兄弟请来师傅,在家里开设家整。父亲去世后,回到湖南老家的母亲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将周佛海送到离家较远的乡塾继续接受启蒙教育,塾师十分重视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为周佛海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年的私塾结束后,1912年15岁的周佛海准备投考沅陵县高等小学堂,因为离县城太远,消息闭塞,当周佛海知道考试的消息时,考期早过了,跑到县城一打听才知道离发榜的日子仅仅剩下3天。

  

  第一次考试

  

  正当周佛海极度失望之时,同乡的一位在县政府任教育科长的先生帮忙给小学校长写了封佶,校长居然同意周佛海去补考,陪周佛海补考的是他的一个在县城读中学的表兄。周佛海后来回忆说:“补考的只有我一个人,在窗明几净的校长办公室考的。国文题是《爱国说》,还有两个加法的算术,国文考了卷就做算术。算术的答案,我没有把握。凑巧这时校长不在房间,我的表兄在窗外探头探脑地向内张望。我便把算术答案给他看,他轻轻地由窗外告诉我说尾数上少了一个圈,于是我把圈加上,考试就算完了。”

  离放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周佛海忐忑不安,因为当时全县也只有这一所高等小学,报考的人十分多,许多是老童生,比周佛海的年纪长了许多。后来周佛海回忆时写道:“那晓得发榜的那一天,我竟中了第一名。当时真是喜出望外!马上带信回家,报告母亲,她老人家当然欢喜,我自己想来想去,竟想不出何以会考的第一的理由。”周佛海认为是校长看了那个同乡教育科长的情面,后来才知道并不是那样,周佛海在乡下读私塾时,不知从哪里弄到了粱启超的《中国魂》,并把这本书读得烂熟,而且常常模仿粱启超的文笔写作,而入学的作文题目正是《爱国说》,分数当然很高了,数学考试时又做了弊,考第一也是当然的事了。

  因为周佛海入学考试是第一名,所以他在班内趾高气扬,拉帮结派,而且哥们义气十足,在入学第2年的第一个学期,他纠集学生动手打了一个刚刚入学的新生,学校在处理这件事时,却误将另外一位学生开除了,周佛海认为自己对不起那位学生,也就主动退学与这位学生一起进入了位于长沙的兑泽中学,直接插入中学二年级下学期学习。虽然周佛海十分聪明,却也无法跟得上学习进度,最后只得请兑泽中学开具证明,转入了沅陵县立中学一年级学习。就在这所学校里,新来的一位历史地理老师邓竹铭影响丁周佛海的一生,邓先生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十分关心政治,他见周佛海颇有才气,学习又格外刻苦,就对周佛海十分器重。在邓先生的关心下,周佛海开始阅读《东方杂志》,渐渐开始留心政治,最后竟然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沅陵县城东波涛汹涌的沅江中有一个小洲,在小洲上建有一座古寺,寺中有一座龙吟塔,秋天,周佛海与同学登上龙吟塔,曾在龙吟寺墙壁上,题了这么一首诗;“登门把酒饮神龙,拔剑狂歌气似虹,甘处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怒涛滚滚山河杳,落木萧萧宇宙空,不尽沅江东逝水,古今淘尽几英雄。”这时,19岁的周佛海已颇为“醉心政治”,所以诗中透露出他那种不甘穷居山野的气度,透出他雄心勃勃的气概,周佛海虽然有政治抱负,但在沅陵这个小地方也只能一辈子默。真无闻。

  但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使他可以跳出那边远荒凉的小县槭,远走高飞,去日本留学见大世面。他在《苦学记》中对此记述道:“民国六年(引者注:即1917年)五月某日,照例返家,遇着山洪暴发,沅江水涨,不能渡河进城。于是在家住了四天,等着水退,那晓得我一生的命运,就在这四天决定了,而我还在乡下,一点不知。等到了学校,一个朋友对我说:‘老周!你可以到日本留学去了,最近就动身。’我以为他是开玩笑。他说:‘你不相信,我和你去见校长,’见了校长,果然是真!原来我有个同班的朋友,他的哥哥在东京,前一年把他叫到东京去了,他来信说东京生活程度并不贵,每年只要百五六十元,如果肯用功,一年之后,就可以考取官费,我的好友邬诗斋便发起凑钱送我去……”校长吕鹤立决定集体凑钱选派几名成绩好的学生去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周佛海成绩出众,而且十分有功,自然是入选者。

  

  第二次考试

  

  与周佛海同行的还有两个人,3人先到长沙,然后买了最便宜的船票到了上海,他们住进了法租界一个湖北人开的旅店里,又为购买去日本的船票着急。他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里,而且又不懂日语,精明的湖北商人说可以帮他们买船票,最后船票买到了,3人的钱也被那个湖北人骗走了不少。

  经过几天的海上航行后,他们到了日本的长崎,当晚就乘火车去东京,这也是周佛海第一次乘火车,他不知道车上有厕所,就只好在车上忍着,而且一忍就是8、9个小时,在车上买饭吃时,日本人用的是一次性的筷子,两根筷子连在一起的,用时就掰开,周佛海他们不懂啊,用时就把筷子从中间折断,本来筷子就短,后来就更短了。

  周佛海到日本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欧洲列强在欧洲战得你死我活,他们无暇东顾,日本以参战为名,向占据中国青岛的德国宣战,以达到占据青岛的目的,日本还趁俄国爆发革命之际,想独占中国的东北,针对日本这一侵略举措,留日学生中95%的学生提出回国,组成抗日救国团,周佛海也被这场运动感染,准备回国。但他要考虑的是回国后该如何生活,而且他还欠旅馆30元钱,无法还清,回国的路费也不知到哪里去找,这时一个朋友帮他在一个荒岛上找了份收关卡厘金的工作,他离开东京来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谁知道到了岛上后,荒凉的场面让周佛海几乎要跳海自杀。

  为了生存,周佛海只得与人借钱又回到东京,他决定投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按当时中国政府规定,凡是考进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业学校、千页医学专门学校才算是官费生。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的学生有600多人,录取的名额只有50人,周佛海决定搏一把,第一天上午考数学,周佛海硬着头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总算考完了,本来周佛海数学极差,但他居然全傲对了,这对周佛海鼓舞很大,下午考英日文互译,他很快也做完了,而且考的也不错,第二天上午考物理化学,周佛海在老家沅陵从来没有学过,他在头一天晚上,向人借来两本书,专拣别人用铅笔划过的地方记,最终他也度过了这一难关。之后是日语面试,他的日文口语差的要命,由于他报考时名字在最后,日语面试也放在了最后,他就向先考过的考生询问主考问了些什么问题,然后他找到一位老留学生,让他帮助写了篇湖南打仗的文章并将文章倒背如流,轮到他考试时,主考刚好就问他湖南打仗的情况,好在主考没有问他别的,他回忆说:“如果他再问我一句,我便要窘态毕露了。”

  一个星期后,终于到了发榜的日子,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看了一大半,没有我的名字,我从头上冷起,一直冷到腿上,快要冷到脚尖,倒下去的时候,看到第四名却是我的名字。”他“疑心是做梦,便把舌头重重的咬了一下,感觉很痛,于是知道不是梦,”就这样他侥幸成了官费留学生,取得了中国人最看重的学历资本,而且是“洋学历”,之后顺利地踏上了仕途之路。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