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里的“余则成”们

《潜伏》、《地下地上》的热播,让我们重新见识了战争时期谍报工作的残酷性。余则成、乔天朝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完美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们,而在中国共产党情报与政治保卫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传奇人物。他们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在情报史上书写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动人故事。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

  

  李克农(1899~1962)祖籍安徽巢县,生于芜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调入中央特科情报科,开始了他惊心动魄、极富传奇色彩的“特务生涯”。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虽未带过兵、打过仗,但1955年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史称“中共特工王”。

  1929年12月,李克农经组织批准考入国民党无线电管理局,这个管理局实质上是国民党中统局头子陈立夫的特务机构,局长就是徐恩曾。同年,国民党组建特务组织,任命徐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主任。而此时,中共方面也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组建了中央特科。李克农。钱壮飞、胡底三位同志遵照周恩来的命令设法打入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并组建党的特别小组,李克农担任组长。此后,钱壮飞成为徐恩曾的贴身机要秘书,李克农成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特务股长,胡底成为天津长城通讯社社长,他们三人在南京、上海、天津遥相呼应,成为中共党员打入国民党内部的铁三角。被周恩来誉为“龙潭三杰”。

  而特务头子徐恩曾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还十分得意自己有三员得力干将。殊不知,备受自己重用的反共“铁三角”,其实是中共内部的“红三角”。

  1931年4月26日,李克农收到钱壮飞的重要情报:时任中央特科行动科科长的顾顺章叛变革命。顾掌握着中央的重要机密,包括周恩来、陈赓等重要领导人的住处及联系方式等。他的被捕意味着大规模的抓捕行动随时有可能开始,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和中央领导人危在旦夕。李克农感到情况万分紧急,分分秒秒耽误不得,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情报交给党中央。而当时李克农和时任中共情报部部长的陈赓是单线联系,此刻并不是他们定期碰面的日子。形势危急,容不得半点拖延。千钧一发之际,李克农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来:可以先找到中共江苏省委,找到省委就可以找到陈赓,这样情报就可以送到党中央了。凌晨三点多,李克农先找到江苏省委,随之找到了陈赓,然后又和陈赓马不停蹄地找到周恩来。听到这个骇然消息后,周恩来决定采取紧急措施,烧毁重要文件,人员紧急撤退。当徐恩曾、陈立夫带着国民党特务军警大规模到上海搜捕周恩来、陈赓的时候,乔装成妇女和老头的周恩来、陈赓已经在几分钟前安全撤退了,中央免遭劫难。陈立夫哀叹:“抓住周恩来,只差五分钟!”

  毛主席曾说,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许多中央的同志,包括周恩来,都不存在了。

  顾顺章事件之后,李克农的身份暴露,国民党特务多次密谋抓捕甚至暗杀他,但都以失败告终。1941年4月,毛泽东对李克农的女儿李冰说:“你的父亲是个大特务,不过他是共产党的大特务。”

  

  “敌营英杰”——熊向晖

  

  熊向晖,(1919~2005)原名熊汇荃,安徽凤阳人。1919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掖县。1936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学习。1936年12月8日,熊向晖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熊向晖到胡宗南身边工作是周恩来的特意安排。抗战爆发后,被称作“西北王”的胡宗南倾向于抗日。1937年,胡策划成立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从社会上吸收50名知识青年到他的部队中服务。1937年12月31日晚,胡宗南在武昌分三批接见服务团人员。在一次接见会上,一个身穿学生装,英俊稚气的小伙子与众不同的回答,使胡颇为赏识。这个人就是熊向晖。经过进一步的考察和个别谈话,胡宗南专门宴请了时任国民党湖北省高等法院庭长的熊向晖的父亲,面夸熊向晖少年英俊,才识超群,并保证把他培养成栋梁之才。

  这是一招妙棋。一方面,如果胡积极抗日,熊向晖可助胡一臂之力;另一方面,如果胡宗南反共,熊则成为中共潜伏在胡心脏内的一枚炸弹。经过多方考察,清华大学中共党的负责人蒋南翔将出身官宦之家、才华横溢的年轻共产党员熊向晖推荐给周恩来。后来,这一招妙棋在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做出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蒋介石闻悉,密电胡宗南:你部应乘机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期完成部署,行动绝对保密。此时,已经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胡宗南,密令5个军20余个师秘密进入指定作战位置。在完成布置后,正式确定了进攻边区的时间:7月9日。

  然而在7月4日,胡宗南却收到朱德的明电:“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当此时抗日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则陷国家民族于危难之境。”

  原来,国民党的作战计划早在7月3日就由熊向晖传出,再通过八路军驻西安的电台发到延安。党中央接到情报后,迅速做出部署:一方面,破例引用情报,正面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日、挑起内战的罪行;另一方面则迅速从其他地区抽调兵力,保卫延安。迫于舆论压力和作战计划已泄露,胡宗南部最终放弃了这次围剿,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没有发展成为大规模武装进攻的情况下便被制止了。在这场斗争中,熊向晖的情报起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蒋、胡集团荡平延安的阴谋一直没有消除。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重开,蒋介石“全面进攻”的战略屡遭重创以后,不得不转而“重点进攻”。他把鲁中和延安定为重点攻击目标,意在先砍掉中共的左膀右臂。延安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这次更是不惜倾其血本,集中近70万人的雄厚兵力,由胡宗南做总指挥,策划实施“犁庭扫穴,攻略陕北”的旷世阴谋。

  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电令胡宗南到南京面授方略。胡宗南连忙召回正准备出国留学的熊向晖。3月2日,熊向晖来到胡设在南京的临时办公室,胡递给他一个公文包,要他根据包里的文件,画一份草图,中午上交。当熊向晖打开公文包,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两份绝密文件,一份是蒋介石批准攻占延安的方案,一份是陕北共军兵力布置情况。如此轻松地就获得了这份极为重要的情报令熊向晖激动不已。

  3月3日上午,熊向晖随胡宗南乘专机回到西安。当天晚上熊向晖就将情报送到了新华巷1号西安《新泰日报》主编王石坚的家,通过地下室里的秘密无线电台,将这份两份绝密情报发到延安。而当时为了保密,连胡宗南的军长和师长对此计划也一无所知。

  党中央在收到情报后,迅速做出反击部署,果断放弃延安,在陕北地区与国民党玩起了捉迷藏。由于源源不断的情报保障,虽然力量悬殊,但中共总能一次次从敌人的眼皮底下逃走,胡宗南部队非但没能给共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自己的部队反而损失严重。

  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十余年,熊向晖向党中央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对于他的工作,周恩来曾给予极高评价。前文中提到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被他称作“前三杰”,而熊向晖、陈重经、申建被他称作“后三杰”。毛泽东也曾说过,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

  

  国民觉将军的共产党秘书——赵荣声

  

  卫立煌,国民党的“五虎将”之一,是蒋介石的作战“王牌”、“剿共先锋”。解放战争时期,又任“东北剿总”司令。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他却毅然从香港返回大陆,当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从一个国民党将军到共产党的国防副主席,在这个思想巨变中,他的秘书——共产党员赵荣声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赵荣声(1915~1995)是安徽省安庆人,1915年出生于安徽一个书香门第、“四代翰林”之家。父亲赵纶士是著名的教育家,1935年赵荣声考入燕京大学法学院,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正值国共合作时期。这年春节,时任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卫立煌给朱德拜年,赵荣声被通知前往八路军总部采访卫立煌。这是两位安徽老乡第一次见面。赵荣声对卫立煌并没有什么好印象,卫立煌对这位老乡也没有太多的注意。不久,在共产党公开发行的《群众》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这次采访的《西线上的一个盛会》的通讯,引起了卫立煌的注意,在第九军秘书刘毓珩的介绍下,他邀请赵到第二战区总指挥部工作。

  而此时的赵荣声是西北战地服务团的通讯组长。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他正准备在自己喜爱的工作上有所作为,积极搜集素材进行文学创作。现在突然叫他放弃自己的文学爱好,离开八路军,到国民党军队里做上层人员的统战工作,心里有些不情愿。最后,经过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做思想工作,他服从了党的决定。1938年2月下旬,赵离开西北战地服务团,前往刚刚迁到山西的国民党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报到。在他到达的当天晚上,卫立煌就下达命令:任命赵为总司令部少校秘书。从此,一个年仅23岁的共产党员,以卫立煌秘书的公开身份,成为共产党插入国民党中央军心脏的又一柄“利剑”。

  在担任卫立煌秘书期间,赵荣声深得卫立煌信任。同时,他利用自己的秘书身份,纵横捭阖,巧妙周旋,对卫立煌这一国民党将军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灌输,促成了他同共产党合作抗日。

  在与卫立煌的日常接触中,赵荣声经常做卫立煌的思想工作,讲述中共的一些抗日主张,鼓励他做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每当夜深人静时,赵荣声都会陪他阅读、讨论共产党人的文献和著作,卫立煌就像听传奇故事那样入神,不仅消除了他过去对共产党的许多误解,而且使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有一天,卫立煌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我参加共产党好吗?怎么参加呢?”赵荣声吓了一跳,不知该如何回答,就去询问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林指示“回去告诉卫立煌,好好做一个革命的国民党员,做一个真正实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国民党员,这样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比参加共产党更大一些”。之后,卫还曾向邓小平、杨尚昆等人说过自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后来按照刘少奇的要求,赵荣声坚持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内部等待时机,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1942年,赵荣声到迁往成都的燕京大学学习。

  新中国成立后,赵荣声曾任《工人日报》文化生活组组长。1958年,由于他“卧底”的历史无人知晓,被划为“右派”,下放到山东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复查赵荣声历史,所有的不实之词全部推翻。1995年,赵荣声因病在北京逝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