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返日本战俘的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硝烟终于消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故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按照这个规定及国际法的惯例,缴械之后的日军,连同日侨,必须在战争结束后最短时间内予以遣送回国。如何将散布于中国土地上的日俘日侨收容集中、遣送回国是中国政府抗战胜利后所面对的第一件事。

  

  庞大的遣送人数

  

  中国战区应遣送回国的日俘日侨究竟有多少人呢?其确切人数,很难说清,但有三个说法可供参考:一是1946年何应钦所著的《八年抗战之经过》:“中国战区应予遣送的日方俘侨计有日俘1255000人,日侨784974人,韩俘及韩侨65363人,台胞44118,总计2149455人。”二是田桓在《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1945-1993))记载了1945年12月20日中国陆军总部统计的数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官兵共有1317597人(其中纯日籍1292712人),日侨798369人,日籍俘侨总计2091081人。”三是1981年秦孝仪所著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中国战区日韩官兵侨民总数,高达2129826人,日军官兵计1240471人,日侨民779874入,韩俘14428人,韩侨50935人,台湾同胞44118人。”何、秦两家对韩俘韩侨及台胞人数的说法完全一致,对日籍俘侨人数的说法则略有出入,但差距不大。

  以上数目还没有包括东三省的日军日侨。据李新《中华民国大事记》记载,东北地区归苏联受降,苏军将日军59.4万人俘走,运至西伯利亚服苦役,而剩下约110万军属及侨民则由中国政府负责收容并遣送回国。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大概估算出应当遣送回国的日军日侨总数当在320万人左右。

  

  中英合作遣返日俘日侨

  

  将数以百万计的日俘日侨收容集中、统一管理并遣送回国,是一项繁杂而沉重的任务,无疑应有完善的组织与计划。

  1945年10月25日至27日,中美第一次上海会议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民遣送归国计划”。计划规定中国战区日俘日侨的遣送由中国政府负责、美方人员协助并尽量利用日方人员。遣送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港口输送和上船之前的检查,由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担任。第二阶段:中国本土与台湾至日本之间的水运,由美军第七舰队担任。中国各地区日俘日侨的遣送港口为:基隆、大高、老饶、青岛、大沽、上海、广州湾、海口、三亚、厦门、汕头、海防等。

  中美双方的遣送日俘日侨计划制定后,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即命令各战区、各方面军接收地区的日俘日侨向遣送港口集中。国民党军方在各港口附近设立了集中营,其规模要求能容纳5倍于每批出港的人数。

  大遣返开始后,在山西、山东、河北等省部分地区,仍有少数日军部队拒绝向共产党军队投降,继续作战,从而使一些地段的铁路被破坏,交通受到阻碍。散在中国内地的日俘日侨去往港口集中的运输路线,主要靠长江航运和汉1:3——郑州——徐州——南京——上海的铁路运输。长江航线和铁路线以外地区的日俘日侨大部分需靠步行向车站和码头集中。

  1945年11月起,散在中国内地的日俘日侨开始向港口集中。在一些铁路线上,可以看见整列载着日俘日侨的火车向东行驶,达到饱和状态的车厢里弥漫着体臭和尿臊的气息。火车在需要补充给养时才停车,而车厢里的乘客们也只有在这时才能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尽管如此,能够乘车的日俘日侨,要比那些步行的日俘日侨幸运得多。日侨们在遇到仇恨日本人的中国百姓围阻或向他们投石块时,便靠着蒋介石“以德报怨”的训示,由会说华语的日侨出面向中国百姓进行宣传,并耐心协商,才能得以安全通过。

  1945年11月17日,第一艘遣返船从塘沽港启航。此后,散在中国战区各地的日俘日侨开始陆续从塘沽、青岛等12个港口由美方接运出境。乘载日俘日侨回国的交通工具,主要由美军第七舰队提供的LST型登陆舰,每艘可载2000多名日俘。一些日本的船舶也参加到运输的行列,已知的有“明优丸”、“江岛丸”等。运输过程中发生了“江岛丸爆炸事件”。“江岛丸”是1946年1月22日在上海载着4270余名日俘返回日本的遣返船。当日下午3时,“江岛丸”在东经120。北纬30。的花鸟岛海面发生爆炸,幸而及时得到美国海军“自利华脱号”运输舰的救援,才使船上大部分的日俘获救。

  1946年6月底日俘日侨大部分遣送完毕,共计2129826人。东北日侨的遣返工作自1946年5月开始,当年11月底便告完毕。据《中华民国大事记》记载,连同东北日侨,中国政府总共遣返日籍人员2983550人,其中军人1233244人,侨民1750306人。

  

  遣返工作圆满完成

  

  中国接受敌国投降,是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缺乏经验。但是原计划用3年半时间完成的遣俘遣侨任务只花了13个月即告完成,如此迅速顺利,出乎人们的意料。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政府“以德报怨”的善意政策和切实努力的计划执行。

  在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的当日上午10点,蒋介石就在重庆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及世界发表广播讲话,要求中国军民“不念旧恶”,“与人为善,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人民为敌”,禁止对日本人民施以污辱和报复。这个讲话表明中国国民政府将以“仁爱宽大”、“以德报怨”及“向前看”胸怀、精神和准则来处理战后日本问题,重建战后两国之间睦邻友好关系,实现永久和平。

  中国国民政府将“仁爱宽大”、“以德报怨”的精神化为政策,落实在日俘日侨大遣返中。在日俘日侨等待船只归国期间,中国政府对其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作了周密考虑,妥善安排。为了做好日方的粮食供应工作,国民党陆军总部规定日俘的主食、副食自1945年10月份起,由各地受降主管会同军政部特派员设立机构专门负责,主食为每人每日大米25市两,副食的金额为每人月支(法币):华北区3600元,华东华南区2400元,华中区3000元,与当地中国正规部队完全相同。

  国民政府还发给日俘零费,标准为将官(法币)8000元,校官4000元,尉官2000元,军士400元,兵卒200元。日军医院在接收后,仍允许收容伤病官兵和日侨患者,仍按中国当地军队标准,同样供给其卫生器材、药品等。

  中日之间的水运,由美国负责。但凡乘美国第七舰队登陆艇归国的日本人,其航程中的给养仍由中国政府补给,美艇在出港(离华)前,由中方备足全艇旅客全程所需的给养。按照遣返计划规定日俘日侨允许携带30公斤的行李。当时日本本土正闹粮荒,生活困难,中国政府特准日俘日侨每人准带30公斤粮食及一定数目的现款、服装及随身用品。中国政府为了让日俘归国时穿戴干净,特在其上船出境之前将接收物资(主要是军服)发还他们,使五分之二的官兵换上了新装。日军司令冈村宁次也不得不承认,从中国返乡的日本人与其他地区比较,是幸运的。

  大规模的遣送结束以后,大陆上还遗留着一部分的日本人,在随后的几年里,仍常有日本人陆续、零星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多次表示愿意协助一切愿意回国的日本侨民回国。这并非遣返战俘,而是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这样,在1953年3月至1958年7月期间,由中国红十字会出面将愿意回国的日侨收容集中,分别送至塘沽、秦皇岛和上海三港,由日轮接运出境,共计21批34424人(其中战犯1017人),另有遗骨2321具也随船送回日本。

  

  [责任编辑]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