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的生物学因素

自杀涉及各种因素,而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又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人们还认为自杀是其他各种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后果之一。例如,一些统计发现,相当数量的自杀是由抑郁引起的。但是,现在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也即神经递质的变化可能对自杀要负一定的责任。更为具体的是,大脑中的血清素受体的变化可能与自杀有关联。

  2006年10月15日在美国佐治亚州召开的美国神经科学协会年会上,一些研究人员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杀的人显示其大脑中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独立于他们所患的其他精神疾病,也就是说自杀并非是其他精神疾病的结果,而是自身的结果。

  长期以来,对自杀存在着一种解释,认为是其他精神病症引起患者自杀,典型的是抑郁。比如,一些人处于抑郁状态,然后越来越抑郁,到最后无法控制自己时,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纽约的布朗克斯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史蒂拉·德拉切娃进行的研究有可能改变这种抑郁诱发自杀的解释。德拉切娃和其同事查验了22名自杀死亡者和82名其他原因死亡者的大脑中血清素的细胞表面受体。众所周知,血清素与抑郁相联。而德拉切娃等人检测的血清素是一种独特的5羟色胺受体形式,称为5-HT2C,而5羟色胺受体有24种不同的类型。

  德拉切娃等人发现,在大脑的高级功能区,如进行思维的一个区域,自杀者的背外侧前额叶区出现了高水平的5羟色胺受体,不论自杀者是否患其他精神疾病,还是根本就没有精神疾病。尽管大多数自杀者也同时患有其他一些精神疾病,如双相性疾病——抑郁或精神分裂症,但是也有少量的自杀者仅仅只感到有压力。

  当然,德拉切娃等人坦承尚不能确定大脑中的这种变化是自杀的诱因,抑或是自杀的结果,但他们的研究提示一些处于高危自杀的人是由于其大脑结构或化学物质产生了变化。

  而纽约州立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米赫兰·巴卡里安进行的研究却是另一种结果。巴卡里安在自己的一项研究中发现,自杀者大脑的参与控制攻击性和其他情绪的区域——颞叶前部的杏仁核较之其他原因死亡者有较低密度的血清素受体。对此结果,巴卡里安的解释是,大脑中的这种差异很有可能原因在于大脑攻击性系统的改变。精神病学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富于攻击性与自杀相联。这也可能是处置自己生命的人不能够支配指向自己的攻击性冲动。

  虽然不能完全解释自己研究的结果,巴卡里安也认为,精神病学家应当更多地了解这些结果,而且要对其他精神疾病诱发自杀加以验证,因为这种说法尚未得到生物医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完全证实。

  德拉切娃等人表示,除了上面对人的研究外,对动物的研究资料也表明,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能增加血清素受体的数量,而这种受体现在证明与自杀相联。这就可能解释为何少数病人一旦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更可能自杀,因为增加了大脑中5羟色胺受体的数量。但是,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是一种能增加血清素水平的普通的抗抑郁剂。为何少数人使用它增加了大脑中5羟色胺受体的数量会导致自杀,这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责任编辑]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