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脚功能仍似猿”等10则

人脚功能仍似猿

  基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足部构造及其用力机制与猿类大不相同。最近,一个由英国、日本、比利时等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发表报告,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用压力感应跑步机详细记录了超过2.5万名志愿者的足部用力参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已经告别丛林生活很长时间,但人类足部的灵活性以及行走时的用力机制与近亲黑猩猩等猿类十分相似,有许多参数甚至与这些近亲几乎吻合。也就是说,在树上栖息的人类祖先进化出十分灵活的足部,而逐渐移居地面生活后,这种灵活性并未完全退化,可能因为这有助于在长途跋涉时适应软硬不同的地面状况和不规则地形。

  行星“猎手”宣布退役

  在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后,美国宇航局近日宣布放弃修复“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由此结束其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开普勒”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是世界上首个专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太空期间,“开普勒”发现了3500多个“行星候选者”,确认了135个系外行星。“开普勒”共有4个反应轮,主要是帮助控制望远镜的方向,需要启动其中3个才能搜寻系外行星,但有2个先后无法工作了。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接下来将给只剩2个反应轮的“开普勒”指派什么样的任务。对“开普勒”过去4年所搜集数据的分析工作仍将持续,未来数年依然有望见到与“开普勒”有关的科学发现。

  手机没电照样用

  在需要发送一条重要的短信时,手机电池刚好没电,相信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随着一项名为“环境背反射”技术的出现,将令这类事情成为过去。该技术由美国工程师研发,利用充斥在我们周围环境的电视、无线电和Wi-Fi信号,在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环境背反射技术允许设备和传感器网络通过反射现有信号进行信息交换,无需使用电池。这项技术可以整合到手机中,在电池耗光电量时提供紧急电量。这项技术还有望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自持传感器网络等。

  汗液可变饮用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研制出一款汗液净化机,能够从人的衣物中提取汗液并进行净化,转变成纯净的饮用水。一件被汗水湿透的足球衫大约可产生10毫升饮用水。全世界有大约1.25亿儿童无法喝到安全的饮用水,每天有数千人因此失去了生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与9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机构合作,希望能够为所有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研制汗液净化机是这项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好友好得可以“像一个人”

  人们常用“好得像一个人”来形容关系亲密的朋友。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出这其实是有生理基础的,即大脑会把非常亲密的朋友当作自身的一部分来看待。一群成年人参与了试验,他们彼此之间有亲密朋友也有陌生人。当受试者大脑遭受轻微电击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其大脑中负责对威胁作出反应的区域如前脑岛、壳核等会变得很活跃;对陌生人进行电击时,大脑的这些区域几乎没有活动;然而在对亲密朋友进行电击时,大脑中这些区域会出现与自身遭受电击时基本一样的活动特征。这表明,大脑会把亲密的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当亲密朋友受到威胁时,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

  为何胖人总觉吃不饱

  很多肥胖者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哪怕饭后也抑制不住胃口。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肥胖者体内控制食欲的胰高血糖素已经失效。胰高血糖素是一种控制糖代谢的激素,可以调节血糖,功能与胰岛素相反。此外,胰高血糖素还可以影响体内调节食物摄取的关键激素——胃饥饿素,后者通过调节人体的饥饿感来控制食欲。肥胖者体内胰高血糖素调节食欲失效的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不过该发现为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地球进入年度“生态赤字”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报告指出,到今年8月20日,人类已经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这一天因此被称为地球“生态超载日”或“生态越界日”、“生态负债日”。在2013年剩下的4个多月里,地球进入了生态超载阶段,在生态赤字的状态下,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消耗的有效工具。通过将生态足迹与地球的资源可再生能力(即生物承载力)对比,可以追踪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当1961年WWF成立的时候,人类只消耗了大约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资源,当时人类的生态足迹比现在更小、更可持续。2012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人类目前每年消耗着1.5个地球的生态资源,并且到2050年之前将达到2个地球。

  人际脑信号成功传输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报告说,他们首次实现了人际之间大脑信号的传输,一位研究人员成功向同事发送了控制手指运动的大脑信号。在以前的试

  验中,通过植入大脑中的设备,受试者成功驱动了机械臂的运动;还证明了在小白鼠之间,以及人与小白鼠之间大脑信号传输的可能性。在此次的试验中,研究人员戴着用于读取大脑信号的电子设备,他注视着一个视频游戏,并想象着右手手指的运动。而他的同事则坐在距离较远的另一个实验室中,佩戴着能向大脑发送磁刺激信号的设备,受信号驱动,这名同事的手指不由自主地做出了动作。

  与时差反应相关基因被发现

  当旅途穿越3个以上时区时,人们就容易出现时差反应。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阻碍人体生物钟重新调整的基因,也许不久之后就能研发出可帮助人们消除时差反应的药物。研究人员将处于黑暗中数小时的老鼠放置在光亮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了一个帮助老鼠体内生物钟适应光照的基因组,但其中有一个基因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当把老鼠体内的这个基因“关闭”,给它们变换3个不同时区,它们几乎没有出现时差反应。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基因犹如一个“安全闸”,具有防止人体生物钟紊乱的作用,因为生物钟紊乱与众多慢性疾病有关。

  左脑右脑“优势”不存

  “优势脑”是现在一个流行的理论,是说每个人的大脑思维中都会左脑占优,或者右脑占优,这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习惯和兴趣特长。但最近美国神经学家则提出了新观点。在两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分析了1000多名7~29岁之间的人的脑核磁共振成像,并对大脑活动和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了监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某些大脑功能确实由某一侧大脑负责,如左脑倾向于组织语言,而右脑更多的用于控制注意力,但并不存在左脑或者右脑更占优势的情况。起决定作用的是大脑活动的多种连接方式。

  【文稿】彭 文

  【责任编辑】庞 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