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在我们身边

狂犬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约55000人,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属狂犬病高发国家,主要流行于农村,占总病例的50%~70%。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2.5倍,青少年及儿童发病多于成年(30岁以下的发病占68.83%)。

  

  狂犬病流行规律及现状

  

  狂犬病毒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一种负链RNA病毒。人和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主要是含有病毒的唾液通过伤口传播的。此外,特殊情况下偶尔通过黏膜传播。常见易感的野生动物有野狼、狐狸、豺、黄鼠狼、獾、猴以及蝙蝠、啮齿动物等。易感的经济动物有貂、狐、鹿和灵猫等。猪、马、牛、羊等家畜一般也都易感。狂犬病的自然宿主为多种野生动物,家畜狂犬病先由野生动物传来,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毒感染的犬,包括发病的狂犬及在潜伏期间表面健康的带毒犬。据报道,近年来猫传播的狂犬病例也有所增加。

  人狂犬病主要是被发病犬或表面健康带毒犬咬伤,通过含病毒的唾液传播,少数病例被野生动物,如蝙蝠咬伤传播。此外,如在眼结膜上沾染上患病动物或病人的唾液,或让犬舔舐疮面也可感染狂犬病毒。

  人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在所有病例中由犬引起的占85%~95%,猫引起的占4%左右,野生动物引起的不到3%。人被咬伤后,通常伤口越深,受伤范围越大,越靠近头、面和颈部,发病率越高。人被病犬咬伤后,发病几率一般在30%~50%。因伤势严重程度、病毒感染量、医疗救治是否及时及机体因素等情况不同,人接触狂犬病后发病的危险从5%到61%不等。狂犬病毒感染后,首先在受伤局部增殖生长,然后病毒穿入邻近的神经末梢,沿着神经轴突以每小时3毫米的速度向中枢神经组织移动,进入脑组织后大量增殖,之后沿着神经通道向周围扩散,通常从分泌液——唾液中排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0~90天不等,最短只有5天,最长可达1年,甚至数十年。狂犬病人在咬伤部位会发痒并伴有红肿现象,发烧不退,出现明显的怕光、怕风、怕声等症状。病犬多表现为狂暴、有攻击性。病程进展迅速,临床症状出现后一般2周内即痛苦地死亡。

  

  狂犬病的临床症状

  

  被狂犬咬伤后,人和动物会有不同表现。如果被咬的是一只臭鼬,那它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成为一个终身携带者;然而对于大多数被咬的动物来说,病毒会扩散到神经系统和大脑里。病毒移动得相当慢,从被咬到到达脑部,病毒在狗体内需要3~8周,在猫体内要2~6周,人要3~6周。据记载,狗的潜伏期最长达6个月,人最长达12个月。病毒达到脑部以后就扩散到唾液腺,然后通过咬别的动物而扩散出去。病毒到达脑部以后,这只染病的动物就会表现出3种不同阶段的症状:

  前驱阶段:第一种状态就是前驱阶段,通常在狗身上持续2~3天,表现为忧虑、神经质、烦躁、喜欢独处以及发烧等等。平时驯良的动物可能变得畏缩易怒,好斗的动物却变得温顺可爱。多数动物会不断地舔被咬伤的部位。对猫而言这个状态会持续1~2天,相对狗而言它们会发烧得更厉害,行动也更为奇怪。

  狂暴阶段:经过前驱阶段后,动物就可能进入狂暴阶段,而猫特别容易发展到这个阶段。狗的这种阶段一般持续1~7天。染病的动物变得很不安宁、易怒,对听觉和视觉的刺激相当敏感;因为不安宁,所以它们开始到处游荡,更加凶恶易怒,如果这时候被关起来,它们就会攻击笼子。再发展下去,这个动物就变得精神混乱,然后痉挛,甚至死亡。

  瘫痪(无声)阶段:染病动物可能在前驱阶段后也可能在狂暴阶段后进入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持续2~4天,首先是头部和喉咙的神经受到影响,动物无力吞咽,因此开始分泌唾液;随着横隔膜和脸部肌肉日益瘫痪,动物呼吸非常吃力,下巴垂落。这只动物此时发出的声音就像窒息了一般,许多饲主还以为它的喉咙里卡着什么东西呢。它变得更加虚弱了,甚至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狂犬病预防及治疗措施

  

  人狂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病后100%死亡。由于本病独特的传播方式是被动物咬伤,所以预防工作的重点应是控制动物这一传播来源。在我国,加强犬的管理,做好犬的免疫防治工作应是狂犬病防治的核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防治标准,犬的免疫覆盖率达到70%就能阻止狂犬病的流行。因此,预防狂犬病必须首先防住犬的狂犬病,同时强化防范意识,加强对犬咬伤人员的医疗救治。

  人的狂犬病预防,最重要的是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接触动物,减少犬、猫等动物咬伤人事件。如果被咬伤,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应及时进行急救和接受预防性医疗处置。

  防治措施如下:无咬伤预防。在疫区有咬伤的高度危险或有接触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如疫区兽医、动物饲养管理人员、畜牧人员、屠宰人员、狂犬病毒实验人员、疫苗制造人员、狂犬病人的医护人员,以及与其他哺乳动物接触频繁人员及严重疫区儿童、邮递员、去疫区旅游者,均应到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接受狂犬病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可在0、7、21天时各注射1针,1年后加强1针,以后每隔1~3年再加强1针。

  咬伤后预防。对于一般伤,即皮肤轻度擦伤、抓伤(未穿透皮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应于0、3、7、14、30天各注射疫苗1人份。有的虽属轻伤,但如侵入的病毒量较多或伤及富含神经部位,亦可出现潜伏期短而单用疫苗无效病例。最近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建议,不论任何部位的破皮咬伤均应合用抗血清。而对透皮伤和严重咬伤,应及时清洗伤口,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接种狂犬病疫苗,三者并重。具体操作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洗。被咬的伤口要赶快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伤口较深时要灌注清洗。二挤。能挤压的地方,边冲水边往伤口外挤,不让病毒吸入到人体内。三消毒。冲洗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四注射。人被咬后要尽快在24小时内注射抗体和狂犬病疫苗。如不是头颈部或大面积咬伤只需注射疫苗即可:如果头颈部或大面积咬伤则必须同时注射抗狂犬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和疫苗。免疫球蛋白总剂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40国际单位,应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多点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治疗后伤口不宜包扎和缝合,尽量开放暴露。同时臂三角肌注射疫苗,可按0、3、7、14和30天程序,注射5次疫苗。

  

  “健康狗”不一定健康

  

  健康狗应该是健康的,为什么又说它并不一定健康呢?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农村养犬户都是敞放,任其自由走动,狗的活动范围广,并经常与其他狗互相追逐、接触争斗,只要其中一只狗带有狂犬病毒,就可能使其他的狗通过互相密切接触而受到感染。家里养的狗是否受到过狂犬病毒的感染而成为狂犬病毒的携带者,谁也无从做出确切的判断。而且狗染上狂犬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其间还有一个潜伏期,也有的狗感染狂犬病毒后,根本不发病而成为隐形带毒犬。有时还会出现人遭狗咬后发病死亡,而咬人狗却一如常态地活着的情况。此外,怀胎、哺乳期间的母狗染上狂犬病毒后,还可通过遗传传给后代。

  人们通常所说的健康狗仅仅是指表面上没有狂犬病典型症状而已。即使所饲养的狗是幼崽,也无法排除潜在的巨大的危险,同样是一颗埋藏的“定时炸弹”。一旦出现意外,岂不悔之晚矣。鉴于此,宠物饲养者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要以珍惜自己的生命为重。

  狂犬病的流行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且是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规健全有直接关系。发达地方狗的数量一直都很多,但狂犬病病例却很少发生。要想防止人间狂犬病的进一步流行,首先要做好狗的管理和免疫工作。狂犬病的控制应该以犬的免疫为主,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成功控制狂犬病的经验,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提倡的措施。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