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希望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因而对癌症的防治一直是人类生活和科研的热点之一。

  

  癌症的世界和中国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世界癌症报告》说,根据目前癌症的发病趋势,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位于法国里昂市的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份研究报告还对世界各种癌症的危害性作了分类。

  目前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是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为120万人;其次是乳腺癌,每年新增大约i00万名患者:随后依次是肠癌(94万人)、胃癌(87万人)、肝癌(56万人)、宫颈癌(47万人)、食道癌(41万人)等。其中杀伤力最强的是肺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7.8%、10.4%和8.8%。此外,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加拿大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癌症发病率较高,而北非、南亚及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则较低。

  我国2007年于哈尔滨市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07年CSCO(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学术年会上,组委会专家则公布了2006年统计的我国肿瘤发病率和十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序。在我国,肺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均为肺癌。这说明,肺癌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

  从发病情况来看,目前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以男性居多。男性的癌症发病率为130.3/10万人~305.4/10万人,女性则为39.5/10万人~248.7/10万人。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肿瘤(占86%)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白血病、淋巴瘤、脑肿瘤:中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肿瘤(占82%)分别为乳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胃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食管癌、子宫癌、脑肿瘤。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均为肺癌。2006年,我国共有140732人接受了肿瘤手术。

  癌症的防治首先当然是预防,而远离致癌因素是总的原则。例如,不吸烟、防止肥胖、注意科学饮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身体锻炼,预防性接种等等都可以有效预防癌症。因为体质好了,预防各种疾病的能力才能增强,接种疫苗后,例如乙肝疫苗,可以不得乙肝,这就减少了患肝癌的机会。

  

  靶向治疗显神威

  

  不过,在生活中,患癌者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治疗上。尽管现在只有三分之一的癌症能治好,但由于新方法的使用,癌症的治愈率也在逐步提高。近年来,癌症的靶向治疗就显露了巨大的希望。

  靶向治疗就是让药物浓集于患癌的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因而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如今,对许多癌症进行靶向治疗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疗效。

  例如,直肠癌的靶向给药治疗就是如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2007年批准用单抗上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爱必妥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而且爱必妥可以作为单药或与伊立替康联合治疗结直肠癌。研究人员对572例用抗癌药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5一氟尿嘧啶治疗失败的病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爱必妥治疗,另一组用安慰药予以对照。在这些难治性的病人中,爱必妥组取得7%的缓解率,并改善了总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期。

  例如,爱必妥治疗组病人的中位生存期达6.1月,而安慰剂组病人仅4.6月。爱必妥药物治疗比其他抗癌药更有效的原因是,这些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细胞上有一种特殊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爱必妥就是专门针对这种受体找到癌细胞,并对其杀灭。

  欧洲在17个国家86个中心进行靶向药物特罗凯的治疗试验(也分为用药组和安慰剂组),有731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了治疗。这些患者都曾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病情恶化。对他们使用特罗凯治疗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起安慰剂组的患者显著延长了生命,改善率达42.5%(6.7个月vs 4.7个月);接受特罗凯治疗的患者中31%在一年后仍然活着,而安慰剂组只有22%;特罗凯组的患者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情况稳定或者控制住肺癌相关的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疼痛;特罗凯组相对安慰剂组的患者而言,享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身体各功能得到改善。

  特罗凯疗效显著原因在于它是靶向药物。因为特罗凯以肿瘤细胞膜上的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通过与EGFR结合,不仅可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还可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降低肿瘤的黏附性,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特罗凯的药物作用机制表明,EGFR是特罗凯靶向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超过80%的肺癌患者都存在EGFR高表达。因此,某些EGFR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特罗凯的更优化治疗。

  

  靶向药物的特点

  

  肿瘤的靶向药物是一个系统,被视为第四代药物剂型,是比较适宜的抗癌药物,它有一些分类和许多特点。

  靶向药物最初是指狭义上的抗癌制剂,但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发现了靶向药物有更多的适应性和用处。例如,从给药途径、靶向的专一性和持效性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所以,目前趋向于广义地包括所有具有靶向性的药物制剂。

  靶向药物是需要载体来运载的,按载体的不同,靶向制剂可分为脂质体、毫微粒、毫微球、复合型乳剂等。另一方面,按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结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及眼用给药系统等。最后才是按靶向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可分为肝靶向制剂、肺靶向制剂等。

  不同的药物载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脂质体是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超微型球状体。脂质体因为以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为材料,具有类细胞膜结构,故能作为药物的载体,并能被人体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增加药物对淋巴组织的指向性和靶组织的滞留性。

  毫微粒、毫微球则是利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如脂蛋白、白蛋白、糖蛋白及纤维素等制成的包囊药物的微粒。毫微粒则是更小的药物载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现已成为药剂学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

  靶向制剂的作用特点是,使药物具有药理活性的专一性,增加药物对靶组织的指向性和滞留性,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减少剂量,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而且,对于癌症治疗,靶向药物还有一个特点。靶向药物即使不是针对相应靶器官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但由于很多癌症发生的基因和遗传特点是相似的,也可以利用靶向治疗的理念,把肿瘤治疗的焦点从器官转移到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上来,从而治疗一种或多种癌症。

  

  生物疗法和化疗也在改进

  

  癌症治疗除了靶向药物治疗有突破外,传统的生物疗法和化疗也取得了新的肯定。

  在肿瘤的生物治疗方面,干扰素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多年的癌症治疗表明,干扰素除了有直接抗肿瘤的作用外,还可以与化疗药物、放射性治疗以及其他生物制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抗肿瘤效应。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可溶性糖蛋白,新近研究表明,干扰素还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I型干扰素能抑制细胞DNA合成,减缓细胞有丝分裂速度,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即对肿瘤细胞的作用较正常细胞强500-1000倍。

  2007年,我国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接受干扰素治疗,经病理分期诊断为Ⅰ或Ⅱ期的肿瘤患者,在生存期上没有显著延长,但是Ⅲ或ⅣA期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阻止了肿瘤的早期复发,并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

  在肿瘤的化疗方面,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有力武器。瑞士临床癌症研究组(sGCCR)和中欧肿瘤协作组(CECOG)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与吉西他滨单药相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却可以显著延长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的生存期。

  吉西他滨是目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疗法,但其单药疗效有限。卡培他滨是人们近年来关注的药物之一,可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SGCCR和CECOG联合进行的这项Ⅲ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吉西他滨单药(Gem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GemCap方案)在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31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GemCap或Gem方案治疗。

  结果显示,GemCap组和Gem组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8.4个月对7v2个月),但GemCap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Gem组(10.1个月对7.4个月)。两组之间的副作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都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这个结果显示,对于一般状态良好的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联合化疗是一种可行的联合化疗方案。

  当然,癌症的治疗在今天也一直提倡早发现早治疗,其中的含义就是利用手术切除肿瘤,因为早期肿瘤没有转移,没有恶化,容易手术切除,可以治愈或获得较好的疗效,例如有较长的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

  所以,对于癌症。第一是预防,第二是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最后才是靶向药物化疗、联合化疗、生物疗法和放射治疗。

  

  肥胖将成为癌症首要诱因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鲁·雷内汉等人研究了近3万癌症病例后发现,体重超标将增加20多种癌症的发病率。这一结果发表在了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与此同时,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年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营养专家沃尔特·维列特预言,肥胖将迅速取代吸烟,成为首要的致癌因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致癌既有动物试验也有人体试验的结果,尽管有些结果还未完全明了,但现有的研究已经比较明确。

  目前,至少有20%的癌症与肥胖有关,吸烟导致的癌症则占所有癌症的30%左右,肥胖与吸烟的致癌率越来越接近。但在美国,吸烟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而肥胖人数却在迅速增加,因此,要不了多久,肥胖的致癌率就会超过吸烟的致癌率。

  过去有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到了75岁,或者更大年龄时,稍微长胖点有助延长寿命,降低死亡几率。但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结论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有医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如果一个老人偏瘦,说明他正受到疾病的困扰,体重稍微超标,则有助于抵抗一些常见疾病。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