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的起源”等9则

从古籍记载看,印章的起源,首先与印章是权力的象征有关,特别是帝、王有关。换句话说,印章最早是以官印身份出现的。《后汉书·祭祀志》则认为官印起源于夏、商、周三王:“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玉玺,以检奸萌。”这说明,在古代,帝、王是首先使用印章的人。也就是说,印章首先是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出现的。其后,各级官吏也都陆续有了印章,以行使其职权。元朝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玺印是权力的象征有过深刻的揭示:古代,天子所佩的叫玺,属下大臣所佩的叫印。没有天子施印的诏书,朝廷的号令不能到达四海;没有官府的印章,国家各部门的公文就不能传达到下属单位。官印的起源,还与其表示信誉、诚信有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印,执政所持信也。”另一东汉人蔡邕在《独断》一书中也说:玺,印也,信也。

  

  古人的脸和“面”其实不一样

  

  在古代,脸的最初意思指“颊”,指妇女目下颊上可以施粉、涂胭脂的地方,即颧骨部分。《韵会》解释说:“脸,目下颊上也。”梁简文帝《艳歌行》:“分妆间浅靥,绕绕傅斜红。”白居易的《昭君怨》“眉销残黛脸销红”等。“脸”指的都是女涂抹胭脂的面庞的局部。“面”在古代的范围要比脸大,包括整个头的前部,而脸只是面的一部分。《周易·下经》“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眸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脸”的语义逐渐扩大,跟“面”的意思基本一致了,所以现在“脸”也可指人的整个面庞。

  

  馄饨的来历

  

  据《清稗类抄》记载:“馄饨,点心也,汉代已有之。以薄为皮,有襞积,人呼之日绉纱馄饨,取其形也。”馄饨,起初是用于祭祀的。直到宋代,每逢冬至节,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饭馆,有十多种馅,谓之“百味馄饨”。南宋后,馄饨进入市肆食店作点心卖了。

  

  近2万姓氏已消亡

  

  根据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统计,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姓氏达24000多个,但目前能找到的只有约4100个姓。据介绍,从规律上看,小姓消亡,大姓兴盛是必然规律。据统计,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在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目前,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篆印溯源

  

  篆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起初并不是做观赏用的。由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政治斗争,印章更重要的是作为授衔任命时的凭证,类似于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公章。文人喜好治印出现在唐朝,原因当然和这个朝代成熟的审美风尚,以及书法家、诗人、画家成批出现息息相关。宋朝及元朝的画家,绘画完成之后喜欢题款和加盖公章,称之为“留意”,却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法家或画家作品中的意境,由此文人书画家开始自行操刀,取景取义篆刻开来。刘备是制鞋业鼻祖

  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徐永在成都考察时,意外发现中国制鞋业的鼻祖就是三国时的汉昭烈皇帝刘备。刘备是河北涿州人,是当时汉室皇帝的亲戚。在东汉末年汉室衰落时,年幼的刘备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便与母亲一起以卖鞋为生。直到后来,刘备与曹操、孙权争夺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曾被曹操讥笑为“卖履小儿”。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成都建都后,当地的制鞋业在刘备的影响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蜀国民间鞋靴销售遍及魏、蜀、吴,成为蜀国有名的“特产”。后人景仰刘备,奉为鞋靴鼻祖。

  

  信为什么论封

  

  据考证,汉代以前还没有发明纸,那时,人们把信写在特制的木板上,这种木板一般为长条形,称为“牍”,因其长度为一尺见方,所以又叫“尺牍”。信写好后,需要密封包装起来向外发送,于是,古人就用大小相当的一块木板盖在“牍”有字的一面上,这块木板称为“检”,“检”与“牍”要用绳子系在一起,为保密起见,古人又在“检”的中心位置挖凿出一个小圆孔,系好的绳结就塞在这个圆孔里,然后填泥封实,在泥面上加盖印章,这叫做“封泥”。后世几经演变,“封”便成了修饰“信”的量词。古代近代十大暴利行业

  1.鸦片贸易 这是历史上最无耻的贸易,为西方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为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2.三角贸易 这是大航海时代最赚钱的贸易,是西欧的玻璃球、廉价玩具,东非的奴隶,北美的烟草、蔗糖、咖啡、甘椒之间的相互贸易。

  3.丝绸之路是把中国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的横断亚欧的古代贸易之路。这是中国古代最为艰险的航路,但是利润也最大,促进了商路途经国的贸易繁荣。正是这条丝绸之路,将中国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绚丽多彩的丝产品传送到了世界各地。

  4.香料航路这是葡萄牙最自豪的贸易,曾经为葡萄牙的扩张提供了大量财富,后来相继被荷兰、英国经营。

  5.海上瓷器之路唐宋以来造船业的发展成全了海上的大量贸易,也成就了阿拉伯的转口贸易,更成就了意大利人的再转口贸易。明清时中国势力衰弱之后,这一贸易仍旧缔造了大量南洋富商。

  6.黄金航路印加帝国的常用金属正是殖民者疯狂敛夺的宝藏,金矿山的开采到了疯狂的地步。

  7.私盐贸易 自打盐成为商品的那一天起,走私食盐就成为暴富的途径。自汉到清,许多大户都凭借贩私盐富甲一方。

  8.染料贸易 腓尼基人是古代著名的商人,腓尼基的得名正是他们出产的一种紫红色染料的名称。

  9.刀剑贸易 大马士革剑是古代西方最出色的武器,在战乱的岁月,武器的销量大增,军火商也大发其财,这是一些阿拉伯商人的致富之路。

  10.洋布贸易 资本主义开拓封建国家市场的典型,因为机器织布成本低廉,导致印度土布失去市场,而洋布则一举打开局面。这个贸易利润相对较低,但十分稳定。

  

  闲话“江湖”

  

  “江湖”一词,其本义最早是指长江与洞庭湖,后来则泛指四方各地。曹操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这里的“江湖”即是天下的意思。从宋朝开始,游民世界成了“江湖”一词的新对象。游民活动在社会边缘,流动性很强,经常五湖四海跑来跑去,人们很难了解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就用“走江湖的”来统称这一颇为神秘的社会群落,意谓“过着四海为家生活的人”。江湖中有众多的职业、行当,较为“正当”的有四类:中(相面、测字、算命的人)、皮(游走江湖的郎中)、李子(跑马戏、变戏法、唱大鼓书的人)、瓜(凭武术、杂耍吃饭的人)。

  

  责任编辑 蒲 晖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