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老街因祀成祠因祠成街

商朝末期,泰伯定居梅里后,无锡惠山脚下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村落与街道,时光再推移至1500年前,“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建成,惠山老街上的祠堂也开始出现,直到元、明时期,随着人们对佛教信仰加深,老街上的祠堂逐渐增多,祠堂的兴建伴随着各地宗族纷至沓来,惠山老街的雏形显现并不断兴旺,明末的惠山老街已经从一条普通的街道慢慢变为文化老街。

  千百年来,惠山老街因祀成祠,因祠兴街,融锦绣山水与历史情怀于一身,与苏杭其他老街比起来,它有山有水的街区格局使其多了一份自然与灵秀。

  江南历史的画卷

  惠山祠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战国时代,楚考烈王以春申君黄歇为相,封于吴邑,吴人立春申君祠于惠山脚下,这是惠山祠堂群的第一个祠堂。

  祠堂群于唐代开始兴建。明代嘉靖年间,朝廷正式允许民间立庙建祠祭祀祖先,惠山祠堂大兴,连片密集成群。到了清代,整个惠山古镇祠宇林立,香火缭绕;古街上桃红柳绿,古桥流泉,一派繁盛景象。

  胜地名泉、古祠文物,致“南船北马皆会于此,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仰慕惠山之胜,分别6次南巡、7次驻跸于此。无锡近代工商业兴盛,一批行业祠和会馆祠先后在惠山古镇建立起来,成为祠堂文化中独特的历史现象。

  现查明,在惠山直街和横街上不足0.3平方千米范围内,星罗棋布、林林总总地保存着118座风格古朴、精致玲珑的祠堂。祠堂群分钦定官设与民间立祠两系列,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忠孝节义祠、宗祠、行会祠等11大类,共27种,其中姓氏的家族宗祠祠堂竟有70多个。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实为国内外所罕见。

  今天,走在古街上,穿过那一条条幽深狭窄的小弄堂,人们仿佛置身于时光遂道中;那斑驳的灰泥下隐约可见的柱脚,那残破的青石板上清晰依旧的铭文,记录着延续不断的血脉传承,凝聚着文明兴衰的记忆,浮现着江南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

  惠山祠堂群最早修建的是春申君祠。春申君,姓黄名歇,是出身于战国晚期的楚国贵族。史称他与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为战国四君子。

  至德祠是祭祀吴太伯的祠堂,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吴太伯是江南吴姓的始祖,也是江南文明的开拓者。太伯去世后,安葬于无锡鸿山,人称泰伯墓,老百姓又在梅里句吴故墟建庙,永远纪念他。明洪武年间于无锡城中大娄巷又另建泰伯祠,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建至德祠。祠中“断发文身”“荆蛮义归”“泰伯建城”“开发江南”4个主题,全面展示了泰伯开吴、融入先民、开启民智、播撒文化的历史功绩。

  至德祠也是吴氏的宗祠。祠堂群中还有钱武肃王祠(钱氏)、过郡马祠(过氏)、顾端文公祠(顾氏)、周文恪公祠、邹忠公祠、秦氏双孝祠、蒋氏宗祠等,均为惠山祠堂群中重要的宗祠。“认祖归宗”的家国情怀乃是族群文化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于祠堂的祭祀功能。每逢清明或冬至这些传统的祭祀先祖的节日,惠山古街上各宗族祠堂内香烛缭绕,庄严肃穆;人们扶老携幼,自四面八方来到本姓的宗祠,缅怀先祖功德,激励后辈奋进。

  有“江南第一古祠”美誉的华孝子祠,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祭祀的是无锡华氏始祖、南齐孝子华宝。东晋义熙末年(418年),华宝父亲华豪跟宋高祖武帝刘裕出征,临行前,他对8岁的华宝说:“须我还,为汝冠。”当年约10月,华豪战死沙场。噩耗传到家乡,华宝痛不欲生。从此,他牢记父训,不冠不娶,头上扎着双髻。凡亲戚朋友提到他的父亲,便号啕大哭。《南史·华宝传》:“宝年至七十不婚冠。”南齐建元三年(481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赐华宝“孝子”匾。无锡华氏孝子辈出,竟以孝道煊显于天下。

  松滋王公王其勤祠,祭祀的是明代的忠臣、无锡抗倭寇英雄王其勤。张巡庙主祀唐御史张巡。祠堂群中还有祭祀明代少保于谦的于忠肃公于谦祠 ,祭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刘猛将庙等,人们敬的是他们的耿耿气节。

  徜徉惠山祠堂群,那汉代高士梁鸿祠、唐代良相李绅祠、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祠、北宋名臣范仲淹祠、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北宋抗金宰相李纲祠,明代“青天”海瑞祠等等古建筑,宛如一个个历史老人,向我们讲述着江南民族兴衰存亡的悠悠往事。

  江南文化大观园

  邵文庄公祠(邵宝祠)祭祀的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邵宝,号泉斋,别号二泉,人称“二泉先生”,他曾任职南京礼部尚书,并令修白鹿书院学舍。邵宝好学问,潜心著作。《明史》说他“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他一生著作很多。

  邵宝祠,即二泉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其后各朝代屡次修建。邵宝祠大门两旁立抱鼓石,上悬青底金字的篆书“二泉书院”匾。第二进的君子堂原为讲堂,面阔四间。檐柱上书联:“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功存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享堂上悬“君子堂”匾,下有“松竹梅”画。两旁录邵宝旧句联:“竹通深径清风足,松倚高坛霁月曾。”第三进南廊中建“拜石亭”,下嵌邵涵初的《拜石亭记》碑。中立点易台四面铭文碑,笔法潇洒,系邵宝亲笔所书。第三进的正中,立邵宝塑像。廊檐下悬邵宝所书联:“涧石不随龙化去,岭云还与鹤归来。”人们习惯称邵宝祠为二泉书院,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诗词歌赋,听到的是朗朗书声,呼吸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倪高士祠祀元代无锡大画家倪瓒。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同为元四家。祠堂里绿树参天、流水潺潺,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让人如痴如醉。

  紫阳书院是祭祀紫阳文公、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高忠宪公祠是祭祀明左都御史赠尚书、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的。朱乐皿先生祠祭祀的是宋代曾著《吴郡图经续记》的朱长文。

  江南建筑博物馆

  老街上的祠堂大多是砖木结构,有七彩琉璃点缀的西式建筑,也有黑瓦木墙、飞檐斗拱的中式建筑,还有亭台楼阁中缀以花鸟鱼虫的园林建筑。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秦氏宗族祖祠竟是惠山的一个名园“寄畅园”。寄畅园在明嘉靖初年(约1527年)前后,由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初建。此后,秦金后人陆续修建,遂成名园。到其第五代传人秦德藻之后,转为秦氏宗族所有的祖祠族园。寄畅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之胜,在园内采用借景、缀山、引泉、理水的办法,精心布局,满园青山绿水,朱栏曲槛,清泉幽谷,野趣横生,为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典范。康熙、乾隆两帝南巡,必到此园。乾隆还仿此园于颐和园中建“惠山园”(谐趣园)。寄畅园内假山嵯峨,石潭沉璧,花草艳丽,古木参天。于假山间为山涧,引惠山泉水入园,水流婉转跌落,泉声聒耳,空谷回响,如八音齐奏,称八音涧。有用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名九狮台。园内登高可眺望惠山、锡山,令人由衷生出“山峦叠嶂揽九天,湖光塔影只等闲。不知今身置何处,疑是瑶池落人间”的感叹。

  杨四褒祠祀山东肥城县令杨延俊。祠后有园名“潜庐” (留耕草堂) ,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一所花园祠堂。主厅称“留耕草堂”,留耕草堂四周有围廊,南有池沼,池南有戏台,堂、池、桥、廊、石、树组合精妙。往南远眺,锡山宝塔若隐若现。留耕草堂后为丛桂轩,有铁栏曲桥连接留耕草堂和丛桂轩。轩前门两侧各有廊,东为亭,西为假山,抱池而立,形成一个优美的园林空间。

  杨藕芳祠用于祭祀清乡贤杨宗翰,建于1911年。杨宗瀚,字藕芳,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创始人。杨藕芳祠的建筑独具西洋风格,标新立异,洋为中用。从整体到细部,均以清水砖墙精细砌造成独具西洋风格的楼屋,享堂中两根圆形的巴洛克圆柱用特制青砖砌造而成。楼廊柱、檐框式也全采用优美西式曲线造型。室内门楼门罩花饰中,有大块西洋图形纹饰,图案是中国传统的“暗八仙”,表现了洋务时期锐意改革、罢科举、立西法、接受西方工业文明的风格。

  惠山泥人名闻天下

  古街上与祠堂群相伴的有酒楼、茶庄和泥人店,尤以惠山泥人最为有名。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泥人所用材料来自于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1米以下的黑泥,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造型。人们就用这黑泥捏塑出各种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情趣盎然、雅俗共赏的泥人。

  惠山泥人历史悠久。1954年在惠山一带出土了一批汉代和唐代的陶俑,其中有的很像早期的泥人“大阿福”“和合二仙”“猜拳子”。可以说,惠山泥塑早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时候就开始有它的原始艺术生命了。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条》记载到,在无锡惠山古街,“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泥人等货”,可见当时的泥人已成为商品进入商铺,说明在明代末期惠山泥人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

  到了清代,惠山泥人艺术更盛。据徐柯《清稗类钞》卷四十五《工艺录、泥人条》记载:“高宗南巡,驾至无锡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技艺万端,至此命作泥人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之类,进御之,大称赏,赐锦甚丰。”王春林是清代中期在惠山泥塑业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专业艺人,而无锡泥人在乾隆年间,技艺水平已十分成熟,作品达到相当完美的境界。1885年,慈禧太后50寿庆时,无锡地方官员特意到惠山定制了一套精制的“八仙上寿”大型手捏泥人进贡朝贺,惠山泥人再次传入宫庭。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由胡万成大房店铺选送的惠山泥人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惠山泥人的艺术造诣名扬中外。清同治到光绪年间是惠山泥人历史上最昌盛的时期,有泥人作坊、店铺40多家,专业匠师30多人。

  惠山泥人作品中大量都是以戏剧为题材的戏文泥人,有古今中外的文人武将、美女俊童,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其代表作品是惠山“大阿福”。这是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一个被神化的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取其镇邪、降福之意。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黏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加工创造才有了今天的“大阿福”。人们喜爱“大阿福”,因为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三月庙会闹古街

  祠堂除了祭祀外,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庙会。庙会原为祭祀寺庙神佛而举行的集会,后又融入了游乐、贸易活动,逐渐发展成了民间的狂欢节。无锡的庙会绝大多数在春季举行,从初春到盛春,几乎接连不断,尤以农历三月为多。其中以三月二十八惠山古街的东岳庙庙会最盛。

  其时,无锡城里各处大寺庙都出会,一齐到惠山古街。古街上,各路队伍前呼后拥,掮旗打伞,道子行牌齐全;乐队敲锣击鼓,江南丝竹,吹拉弹奏,乐声悠扬。有扮演戏文的,生旦净末丑,有走高跷的,有玩杂耍的,有舞飞叉的;更有扮三百六十行的,士、农、工、商、僧、尼、道、儒等不同的行当,穿不同的服装,披红挂绿,边表演边行进,这是一次群众性的民间文艺和民间体育的大汇演。

  无锡城至惠山的十里长街人山人海,商人、小贩、卖梨膏糖的、唱小热混的、变戏法的,还有专治疑难病症的江湖郎中、卖祖传秘方狗皮膏药的传人、摸骨占卦的算命瞎子等等,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吆喝声、欢笑声,人声鼎沸。白天争观出会游行队伍,夜晚则灯火如海,锡剧滩簧,戏曲评弹,至子夜方消。

  三月庙会的热闹过后,阳气便将充斥天地之间,万物生长发育极盛的夏季即将来临,人们也对未来有了更热切的向往和期待。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