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为何对一些抑郁患者无效?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世界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人。

  对于抑郁有多种治疗方法,常见之一是服用药物。现在美国至少有2700万人服用抗抑郁药。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抗抑郁药至少对一半的心理疾病患者不管用。现在抑郁患者常用的抗抑郁药有百忧解、氟西汀和郁乐复等,它们有相似的药理作用,都属于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它们通过增加大脑内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的浓度而起作用。血清素是由大脑中部深层的中缝神经元(神经细胞)所分泌的一种化学递质。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小鼠在其大脑中部的特定区域存在太多的某种类型的血清素受体,使得它们实际上很少对抗抑郁药起反应。这种众多的单一受体削弱了产生血清素的神经元的活性。参与研究的雷尼·亨认为,太多的神经受体对神经元的损害太大。这就如同在神经系统中安装了过多的“刹车”,其结果就是导致药物不能产生作用。

  研究人员用遗传工程改造的小鼠来研究。他们获得了在大脑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血清素水平的小鼠,然后对它们做行为测试以评价小鼠在灯火通明处取食时的大胆程度。服用了抗抑郁剂的老鼠一般都会变得更大胆,在灯光下的行为就像它们习惯于黑暗中的行动一样。但是,抗抑郁剂对于有着过多血清素受体的老鼠却无法令其勇敢。它们在灯光下的取食显得很胆小,甚至不敢取食。

  这一发现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临床医生的用药起帮助作用,可以让医生明白为何药物对有些病人不起作用。另一种是帮助药品生产商,让他们设计更新的化学药物,从而治疗那些对传统抗抑郁药,如百忧解,不起作用的病人。

  不过,这项研究也并没有清楚说明为何大脑特定区域的血清素受体太多会影响抗抑郁药的药效,这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解释清楚。而且抑郁患者也并非只有依靠药物才能缓解症状,而是可以依靠行为疗法等方式来治疗。而且,即使用药物治疗,在给药途径和用量上也有很多讲究。

  问题在于,药物对于心理疾病只起辅助作用,而其他方式,如修身养性,做瑜珈,体育锻炼和行为方式的改善也是治疗心理疾病,包括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

  (文章代码:100525)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