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越边境邂逅绿色精灵

初夏的清晨,风中依旧带着阵阵凉意,我揉了揉倦意未消的双眼,看路边绵延的山和水田向后飞驰而去,车子载着我们一路向中越边境进发。正是这次行程,让我们意外邂逅了深山里可爱的绿色精灵们。
  有幸受邀探访

喀斯特地区的林下,各种树枝、藤条、根系盘根错节

  就在不久前,我和“八桂自然行”的同伴们收到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和来自广西南宁、北海的自然爱好者一起到保护区观摩学习。该保护区地处中越交界地带,是桂西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也是我国14处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在这里栖息繁衍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说起这东部黑冠长臂猿,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往事。早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曾被国际专家宣布在中国绝迹。目前,能在中越边境的这片森林中再见到东部黑冠长臂猿的身影,则显得格外珍贵。此外,保护区还有黑叶猴、带叶兜兰等其他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能到这里参观学习,这对于我们这些自然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如获至宝,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走,向深山进发!
  车子开了大约一小时,我们来到山口,各自背起沉重的装备,除去平时摄影所带的相机、镜头、闪光灯等各种设备,我们还带足了一天的食物和水。因为当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从这里开始,进山只能依靠徒步,而路途遥远,一去一回就得天黑了。往常,护林员进行巡护,都是在山里风餐露宿的,条件十分艰苦,这让我们由衷钦佩。为了能在白天观察到更多的动植物,我们迫不及待地向山中开拔,急匆匆地钻进了密林里。
  这片林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土壤稀少,难以见到地表水,到处都是被雨水侵蚀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巨石。奇特的是,就在这稀少的土壤和巨大的石头上,生长着各种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灌木,它们那蜿蜒有劲的树根有的紧紧依附着石头,有的穿过石洞生长,有的挤进石缝里,无不见缝插针地汲取着大地的给养,使每一座山从山脚到山腰都郁郁葱葱,让人不由赞叹它们强大的生存本领。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隐藏着许多奇妙的生命。在穿行至一片开阔地的时候,我们发现一处凸出的岩石上,生长着一些伞花蛛毛苣苔。这是一种利用石头上极少的泥土就能生长的奇特植物,在干旱时节它还能卷曲起叶子,以减少水分蒸发。而眼下,正是雨量充沛的好时节,所以它们不仅舒展开叶子,还尽情地盛放着花朵。

阳光迎面洒落,这些伞花蛛毛苣苔显得格外美丽

  我们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画面,停下脚步拍个不停。看我们个个拍得起劲,护林员不忘催促我们:“前面路还长着呢,赶紧走吧!”大家这才意犹未尽地继续前行。一路过来,我们发现有的山头的植被相对稀少,这让我们不禁心生困惑,护林员看出大家的心思,悉心解释道:“在保护区成立之前,这些山分给了村民承包,有部分的植被被砍伐掉,而且有的山因为放牧山羊,植被始终恢复不起来,直到保护区成立的这十年间,才慢慢有了一些植物。”护林员还介绍说,因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各种石灰岩构成,这些岩石易溶于水,非常容易流失;而没有水,植物难以生长,因而造成恶性循环,各种生物也就渐渐消失了,所以,这些地区的植被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果然,在植被较少的山上,出现了许多干旱的土层,印证了护林员的说法。我们在一些岩石下发现了螺冢,这里满是各种陆生螺的残骸,陆生螺通常生活在雨林下,在雨季的时候来到这些光秃秃的山里,一旦雨季结束,就因为缺水死亡了。

红蝽正在慢悠悠地享受自己的豪华午餐

  一路探访,惊喜连连
  我们一行人继续走着,各种精彩画面也让我们应接不暇。大家散成长长的队伍,各自拍着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时候,携带的对讲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一边保证我们不至于掉队,一边互相告知自己的新发现。我比较喜欢微距摄影,所以更多地往眼前看,寻找比较细小的东西——于是,我有幸目睹了红蝽捕猎的全过程。只见一只陆生螺正慢腾腾地爬在树叶上,忽然一只红蝽飞过来,用尖利的口器猛地刺穿了螺壳,将消化液注射到螺的体内。受到攻击的螺本能地把全身缩回壳里躲避,正好被消化液一起溶解,变成了流质的食物,就这样,看似难搞的陆生螺成为捕猎者的美餐。

假鹰爪的花很特别,像纽带一样

  正当我在拍摄时,一只蜘蛛静静地在不远处望向这边,它似乎和我一样,对未知的事物充满着好奇,睁大眼睛观察着眼前的一切,我迅速地把它拍了下来。
  在潮湿的林下,我还陆续发现了不少陆生螺。这些天性胆小的软体动物背着厚重的壳,缓慢地行走在石头上或者落叶堆里,慢慢进食能遇到的一切腐败物。正是由于它们的大量存在,不停地进食,让腐败的叶子、果实中的养分加速回归到土壤中,被其他植物利用,保证了这片雨林的生命循环。
  在这里,还生长着大量的蘑菇——闷热潮湿的雨林环境对蘑菇们来说实在是太理想了,它们可以尽情地生长、繁殖,不担心阳光暴晒枯萎,不担心温度不够无法成熟,更不担心会养料不足无法长大,或许它们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风刮不起来,孢子没法散得太远吧!要知道,蘑菇成熟后,要以风为媒,才能把数以万计的孢子散布出去,成长为下一代。在这里,不光是地上,树上也有惊喜。这不,对讲机突然传来前方队友压低嗓门的呼叫:“快来快来!树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我心里又惊又喜:该不会是找到珍贵的东部黑冠长臂猿了吧?我心急如焚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加快脚步,赶紧向前方靠拢,好不容易赶到了地方,只见几名队友正对着树上指指点点。我轻手轻脚地靠过去,顺着他们指示的方向一看,原来不是长臂猿,是一只非常漂亮的蜥蜴,我赶紧换了镜头,把它拍了下来。

一只很大的胀皱坚螺正在觅食

  这是一只雄性的丽棘蜥,是在广西生态相对较好的原始森林里才能见到的漂亮蜥蜴。虽然不是期待中的长臂猿,但是能拍到这么漂亮的照片,我们也很满足。护林员笑着跟我说,长臂猿可没那么容易见到,它们对人类活动非常敏感,通常需要在山里安安静静地隐蔽,蹲守好几天才可以见到。确实,今天除了偶尔听到长臂猿的叫声,根本见不到它们的身影。护林员建议我们抓紧时间前进,赶在太阳下山前,去到东部黑冠长臂猿的一处休息地,如果今天它们正好在那过夜,我们还是有可能一睹这些国宝级动物的真容的。此刻,时间已到下午,我们咬咬牙收收心,开始埋头赶路。
  尽管如此,面对一路上的各种兰花,我还是没忍住拍了一张开放着的寄树兰。得益于这里的树林繁茂,气候适宜,很多岩石和树上都附生了各种兰花,这也是喀斯特热带、亚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之一。
  与绿色精灵的意外邂逅
  时间来到下午五点,林子里已经明显暗了下来,我们也终于赶到了护林员所说的长臂猿休息地对面的山里。大家屏住呼吸,停止行动,静待对面长臂猿的出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色越来越暗,我们的内心也越来越着急。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对面依旧毫无动静,只听得护林员摇头苦笑说,今天大家都要白辛苦了,长臂猿这时还不出现,今晚就不会到这里休息了。大家听罢,一阵唉声叹气,要知道,从早上到现在,大家走了快十个小时,就为了见一见这传说中的东部黑冠长臂猿呢!护林员给我们解释说,因为长臂猿会在领地间移动取食,所以它们每天会在取食地附近就近休息。这种移动取食,相当于人类轮作耕地或者分区放牧,不在一个地方把植物吃光,让植物有时间生长,这样,它们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了。看来,动物也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呢!
  带着深深的遗憾,大家各自补充好体力和水分,检查灯具后准备返回。当我打开手电,光线晃过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忽然觉得这块石头上好像有点异样,似乎长了一小片不一样的“苔藓”。
  我凑近后再仔细看了看,忍不住叫出声来:“我的天!这块石头上有眼睛!”石头有眼睛?开什么玩笑!大家半信半疑一齐凑过来看,可不是,真的是眼睛!不过这不是石头的眼睛,站在侧面的队友最先发现了它的秘密——有腿,有嘴巴,这是一只动物!我细细观察,这个奇特的生命长着青蛙一样的身形,身上却像长满了苔藓一样粗糙而且呈现暗绿色,再看看四肢,脚趾的端部有吸盘。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越南棱皮树蛙吗?

越南棱皮树蛙的正面照

  在来邦亮自然保护区之前,我曾听闻过越南棱皮树蛙的大名。这种树蛙因为皮肤粗糙而得名,又因为皮肤呈现类似苔藓的绿色,被人们昵称为“墨丝蛙”,即取自苔藓的英文“MOSS”的音译,非常形象。实在是由于它们长得太像苔藓,且隐蔽性非常高,以至于之前两栖专家几次来调查,都没有找到它们。现在,我们居然得以偶遇,实在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家又都打起精神,对着这个稀有而且珍贵的“模特”,好好拍摄了一番。
  拍摄完树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一趟保护区之行虽然时间短暂,未能见到东部黑冠长臂猿,但是一路上,我们从护林员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学习了自然保护的经验,体会到了自然保护工作者的艰辛。当然,我们也见到和拍到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并深感大自然的美妙不可言喻。如果有机会,我们还想再来探访这美妙的地方!
在中越边境邂逅绿色精灵
在中越边境邂逅绿色精灵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