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易其主的传奇心脏

2005年4月28日,欧洲达拉尔体育俱乐部组织的超长距离徒步越野赛,在非洲鸣枪。赛程长达125千米。沿途要越过45千米的沙漠。沙漠的平均温度高达40°C;还要越过50千米的山路,山路的平均坡度高达35°。它是近年来路途最艰难的长距离徒步赛之一。更困难的是,选手沿途用的食物和饮水都只能自己背负。显然,这场比赛对选手的体力,特别对心肺功能是巨大的考验。

  结果英国人亚当斯夺冠。让人惊异的是,与其他选手不同,他全程几乎没有停顿。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已经年过不惑。

  4月30日,亚当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感谢我的心脏,它仍然如此强健。”接下来的一句话让记者惊愕不已:“虽然我已经是它的第四任主人。”在记者的要求下,他介绍了这颗极富传奇色彩的心脏的“主人更换过程”。

  

  毅然献出独生子的心脏

  

  1994年1月,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居住在世界最大的动物园伦敦摄政公园附近的葛莱尔女士还没有就寝。自从丈夫去世后,她总要等到心爱的独生子理查德归来后,才能安心入睡。时钟已经敲过了两下。往常,不管有多忙,理查德总是在午夜12点前回家,因为他知道,妈妈在等自己。

  风越来越猛,雨越来越大。一股不祥之兆涌上了葛莱尔的心头。

  忽然,有一个人在风雨中发狂一样奔跑。正是儿子!葛莱尔大惊。理查德跌跌撞撞冲进屋子,全身湿透。儿子泪流满面:“今天我做的一大笔金融期货生意,已经彻底失败。明天一早,我的公司将不得不宣告破产。完了,一切都完了!”说完,他就冲进了自己的房间。

  如同一大桶冷水从头浇到脚,葛莱尔顿时呆住了。正在这时,她听到一声沉闷的枪声。不好!母亲撞开房门,看到儿子已经倒在血泊中,手中还握着枪。

  葛莱尔立即打电话呼救。15分钟后,她同救护车一道来到了伦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救室。医院全力抢救。30分钟后,医生遗憾地说:“您儿子使用的是口径最大的私人手枪。子弹虽然没有击中心脏,可是已经打断了胸部主动脉,造成猛烈大出血。由于失血过多,您的儿子已经没有生还的可能。”

  葛莱尔顿时晕了过去。医生立即救醒了她,冷静地说:“我深表同情,可还是不得不询问——您作为唯一有决定权的人,是否愿意捐献儿子的心脏?因为,我发现这颗心脏非常强健。更重要的是,人死亡后,心脏越早移植,成活率越高。”

  葛莱尔渐渐冷静了下来。医生赞扬这颗心脏,她完全相信。确实,儿子从小就喜爱足球,从孩提时代就进行严格的训练。从小学到大学,他都是校队的主力。他还爱好长跑,曾多次参加举世闻名的伦敦:国际马拉松大赛。这样强壮有力的心脏如能捐献,那么对于植入者无疑非常有利。

  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捐献书上庄重地签了字。一颗心脏“三易其主”,拉开了序幕。

  

  简直像一场梦!

  

  英格兰人彼利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他从小就与疾病进行顽强斗争。他带着虚弱的心脏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事业有成。45岁后,他的病情越来越重,经常出现心脏性晕厥。

  一次救醒他后,医生郑重其事地说:“请原谅,我不得不告诉您,您不能再上班了。唯一的出路是植入新的心脏。”彼利办好了接受移植的登记,辞去了职务,在家卧床静养。

  由于英国可供移植的心脏很少,而需要移植的人很多。彼利只能排队等待。妻子艾达无微不至地照顾他,还经常鼓励他:“我相信你一定能坚持到移植这一天。”

  3年后,他的“生命排队”已经到了最前一名。下一颗心脏就轮到他了。可是,这颗救命心脏却迟迟没有到来。彼利晕厥的频率越来越高,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

  一天晚上,他拖着无力的脚步与爱妻出席了银婚庆祝会。由于激动,他在众多亲友面前又一次不省人事。

  爱妻陪同前往医院。在她的一再询问下,医生直言相告:“如果在一个月内还不能进行移植手术,那么下一次昏厥就可能永远不会再醒了。”

  这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

  爱好文学和写作的她怀着对丈夫的至爱深情写了一篇散文,发表,于《星期日邮报》。在文章中,她细腻地回忆了与彼利婚前刻骨铭心的热恋和婚后永生难忘的恩爱后,写道:“我不能失去在这个世界上我最亲最爱的人;如果可能,我愿意让我的心脏植入丈夫的胸中!”

  情深似海的文章打动了无数读者。一名身患绝症的青年甚至打电话给英国器官移植中心:“我的心脏还算不赖。我希望安乐死,死后立即将心脏献给彼利,让这对如此恩爱的夫妻幸福长存。”当然,这在还没有为安乐死立法的英国是行不通的。

  时间一天天流逝,彼利的心脏越来越虚弱。他敏感到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珍视亲情的彼利渴望能同在国外的儿女见上最后一面。

  彼利的预感是准确的。第二天早上,他刚起身,手就不断发抖,同时,全身冒出大量冷汗。随即他心脏剧烈疼痛,大口大口喘气,还吐出大团白沫。这是昏迷前的凶兆,这也是他有生以来最吓人的一次凶兆。这极可能导致“最后一次失去知觉”。

  艾达吓坏了,连忙让他服下“紧急救心药”。同居的儿子格伦直奔车库,准备驾车直送医院。临行前,艾达心中情不自禁悲鸣:“与心上人永别的时刻就要到了。”顿时,她泪如泉涌。

  然而,极富戏剧性的一刻居然来到了。正在这时,医院值班护士长打电话告诉她,马上陪同彼利,前来医院接受移植。

  即将永别旋即变成了即将再生。艾达情不自禁振臂欢呼!

  在医学院读书的格伦提醒:“快送医院,必须在爸爸的心脏停止跳动前,接受手术!”

  他们火速上路。在车上,艾达发现彼利的心跳越来越慢,越来越无力。她不住地提醒驾车的格伦:“加速,再加速;分秒必争!”

  车子风驰电掣,不断强行超车。同路的司机们对这辆如此大胆的“强盗车”,都惊得目瞪口呆。

  植勤的警察立即示意这车马上靠边停驶。可是,格伦却视而不见。警察立即用对讲机通过前面道口的警察,拦截这辆车。警察拦下车,问明真相后,当即决定用警车为他们开路。

  彼利终于赶在心跳停止前被送上了手术台。植入的是理查德的心脏。手术非常成功,并且成功克服了排异,顺利度过了危险期。

  麻醉失效后,彼利睁开了眼睛,惊诧望着笑容满面的妻儿和医生。艾达将真相原原本本告诉了他。彼利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不住重复:“这简直像一场梦,一场梦!”

  彼利的儿女纷纷从罗马、法兰克福和芝加哥赶来了。他们都原以为不能见到老爸了,想不到看到的是身体康复、红光满面的父亲。这让他们大喜过望,笑逐颜开。

  此后两年多,彼利和妻儿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彼利非常珍爱这颗让他重生的心脏。他戒烟少酒,决不做任何有害于心脏的事。

  然而,1996年3月7日,他乘船在北海旅游时,血栓突然堵塞了脑动脉,猝发大中风。转到医院时,他已经生命垂危。

  在弥留之际,彼利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的心脏还有用,那么——请马上通知下一名——等待移植的病友。他一定在拼命逃避——死神追赶,就像我当初一样。”

  按照国际器官移植的惯例,器官一经移植就属于植入者。如需再移植,在植入者有能力作出决定时,须经植入者签字。

  医生拿来了器官捐献书。彼利用颤抖的手,使尽最后力气,签好了字。医生当即就通过全英器官移植中心,通知下一名“待植者”。

  

  将生命的渴望传下去

  

  彼利被确诊死亡时,29岁的女病人玛奇已经等在心脏移植手术室门口了。

  玛奇童年时受到歹徒伤害,心脏被刺伤。经医生全力抢救,生命虽然保住了,可是患有严重的外伤性心脏病。她从小性格文静,爱好看书画画。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

  恬静端庄、气质高雅的她具有一种难得的“古典美”,成为当地许多男青年心中爱慕的“公主”。但是,面对不少情意绵绵的求爱,她却冷若冰霜。其实,玛奇并非不动心。原因是医生曾告诉她,她不宜结婚,因为性生活可能促使心脏病恶化。

  然而玛奇毕竟是青春女子,难以真正抵挡“丘比特之箭”。面临品学兼优的牛津大学毕业生德立克的频频追求,她“爱的心扉”终于打开了。半年后,她与德立克喜结良缘。

  婚后的生活果然应验了医生的预言:她的病情更严重了。她已经不能胜任课堂教学。

  不久,她避孕失败,怀上了小生命。热爱孩子的她决定冒险生育。

  医生得知后,以罕见的严厉语气坦率告诫:“必须流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玛奇无可奈何,只能同意。

  此后,她身心俱损,病情进一步恶化。医生告诉她,唯一的生路是接受心脏移植。于是,玛奇也开始了“生命排队”。

  两年后,玛奇幸运地轮到了移植。3个月后,依靠这颗“第三次使用的心脏”,玛奇能够上班了。

  当她神采奕奕地重新走进校园时,十分喜爱她的学生们马上都围了上来。他们获悉玛奇又将执教时,都兴奋不已。

  10个月后,玛奇如愿以偿,顺利生下了“大胖小子”。每当她抱着这个珍贵的“爱情结晶”时,总是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暖流中。

  不幸的是,3个月后玛奇惨遭车祸。她被送进医院后,就命归黄泉。护士在玛奇的衣袋中发现了一张她亲笔填写的“器官捐赠卡”。在《附言》一栏里,玛奇端端正正地写着:“万一我遭受不幸,如果胸中的心脏还能再用,那么请代我转送给下一名急切等待移植的人。我的心脏原本就是逝者送给我的礼物,我无权带它一起入土。请将这生存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德立克在悲痛之余,非常理解妻子的愿望。于是,这颗神奇的心脏开始了新一轮“生命传递”。

  

  收获的不权是传奇

  

  英国人亚当斯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他工作勤奋,业绩卓著。他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家庭,美中不足的是亚当斯患有重症冠心病,多次心肌梗死。给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1995年秋天,医生多次警告亚当斯:只能静卧,不能上班。十分热爱自己工作的亚当斯自然很难接受。但是在妻子康妮的一再恳求下,亚当斯勉强照办。他从此变得非常沮丧。

  一年以后,亚当斯患了严重的忧郁症,多次试图自杀。康妮悲痛不已。后来,她只能辞掉了一份让当地许多女性艳羡的职业——一家大公司的董事会秘书。

  然而,更让康妮痛苦的是,医生还告诉她,亚当斯很可能导致半身不遂,甚至全身瘫痪。心力交瘁的康妮打算与丈夫一同自尽,只是考虑到儿子无人照顾,才勉强活了下来。

  1997年4月19日,心理几乎崩溃的她接到了“立即陪同亚当斯前来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电话。康妮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确信无误后,她竟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不断抽泣,最后忍不住号啕大哭……

  值得庆幸的是,这颗心脏在第四位主人的胸中同样植入成功,同样顺利度过了危险期。这是人类空前的“一颗心脏三轮移植”。获得生命“新源动力”的亚当斯,情绪迅速振作,健康很快恢复。他激动地对爱妻说:“我有一种重新获得生命的感觉。让我们重新享受我们以前曾经拥有的欢乐。不,我们可以比以前更幸福,因为折磨我多年的心脏已经永远不属于我啦!”

  亚当斯自然非常珍惜这颗心脏。为了能让它永葆青春活力,他努力配合医生,不久就治愈了抑郁症。

  手术半年后,亚当斯不仅能正常工作,而且还能骑自行车远行。原先,工作忙碌的他总是顾不上旅游踏青,接受移植后他变得非常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一年多后,他同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小宝贝,不远万里,来到澳大利亚度假。

  他们3人来到著名的科修斯科山的森林公园,骑车远足。 当他们途经一条林间小路时,3只小只袋鼠大大方方地拦住了他们去路,向他们作揖。这让他们十分惊喜。因为看得出,这3只个头有大有小的袋鼠,出自一个家庭?。

  原来在澳大利亚,袋鼠向人友好作揖,并不常见,小袋鼠作揖更是少见,而一窝小袋鼠向来人同时作揖,更属罕见。在澳洲,这被视为一种难得的吉兆。

  他们立即下车,用随身携带的食物喂它们。有趣的是,一只较大的小袋鼠大概年龄大一些,显得更懂事一些。它没有像弟妹一样,抢夺食物,而是不断地“双手合拢,频频礼拜”。仿佛在代弟妹们向施主表示感谢(附照)。这让一家人笑声不断,欣喜不已。

  此后,亚当斯还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随着时间的推移,锻炼的强度越来越大。2001年后,他爱上了“强耐力锻炼”,经常进行长跑、长距离游泳、长距离徒步越野。他心脏的功能越来越好。于是,就有了前述的折桂。

  一颗心脏离开第一任主人(即器官移植学上所说的“原始主人”)后,至今已经十多年了。为什么这颗三易其主,即三次成为供体与植体的心脏,至今还能这样强健地搏动?不少知情人在感动之余,都怀有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也是专家们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器官移植学上称移植一次的供体为“单次供体”,移植两次以上的供体为“多次供体”。其中移植两次的供体称为“二次供体。”移植三次的供体称为“三次供体”。目前人类移植的器官绝大多数都是单次供体。二次供体非常罕见,三次供体更是凤毛麟角。前者已经被称为“难得的充分利用”,而后者更被称为“利用到了极致”。

  众所周知,目前人类器官移植的最大难处是供体严重不足。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方法是让单次供体成为多次供体。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今年5月2日英国著名的心脏生理学家奥达克尔作出了这样的回答:“答案其实很简单——让每一任供体与植体的质地都保持极好。对这颗心脏而言,它成为第一任供体时,质地极佳,首次移植手术又在第一时间,取得了最佳效果,并顺利地‘安家落户’。这样,它成为第一任植体后,原先的优良品质得以保持。此后,新主人又没有损害它。于是,它成为第二任供体时,品质同样极好。第三任供体的情况相似。成为至今最后一任植体后,它的功能又得到了很大强化。

  因此,任何一名有志于捐献器官的人,不管捐献的是原始器官,还是多次供体,都有义务尽力优化体内的‘待捐器官’。这样他就有可能捐献或者再捐献健康的、甚至优质的器官。同理,医务人员在进行器官移植及植后护理时,应当尽力取得最佳效果。”许多有志于器官捐献的人,甚至医务人员得知此事后,都感到受益匪浅。看来,这颗经历四轮主人的传奇心脏,让人们收获的不仅是曲折诱人的非凡历程。

  (责 编 付建平)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