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的“高低杠”

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带来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吗?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定会促进国民的幸福感吗?刚刚出炉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3人类发展报告》也许会为你回答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在这份最新体现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综合发展程度的报告中,中国位列第101位,与去年持平。排在榜单前十名的国家是:挪威、澳大利亚、美国、荷兰、德国、新西兰、爱尔兰、瑞典、瑞士、日本。与这些“优等生”相比,中国的成绩只能是低人一等,差强人意。面对此份发展报告,有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它的排名反映了怎样的人类生活?人类社会生活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的英文全称为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在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是衡量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目的是为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提供指导。与传统的对GDP的过度重视不同,人类发展指数旨在强调“人是一国真正的财富。发展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合人们享受更长、更健康和更富创造性的生

  活的环境。”(UNDP,1990)因此,人类发展指数更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人拥有不断扩大的选择的权利。其中,最基本的3个选择就是:人要过上长寿而健康的生活,获得知识和得到体面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但是,除了这3种基本选择,人类发展还应当包括一些受到高度珍视的选择,如政治、经济、社会自由、基本人权等。

  基于以上的理念,人类发展指数引入了3个维度进行衡量,即健康长寿、教育获得和生活水平。这3个维度之下又分设4个指标,健康长寿以“出生时预期寿命”度量;教育获得以“成人识字率”和“毛入学率”度量,但在《2010人类发展报告中》,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代替了识字率和毛入学率,以期更合理地反映受教育水平;生活水平则采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代替人均GDP进行度量。HDI对每一个分指标都设定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用“0”和“1”表示,然后标记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评分和所处位置。依据这些分指标的评分,经过一套复杂的运算和整合之后,得出最终的人类发展指数(0~1之间)。从度量体系中可以看出,HDI既考虑了基本的人均生活水平,又加入了衡量人类发展程度的更为重要的指标如健康长寿、受教育程度等。依据评分体系,分数越高则表明发展程度越高。在最新一期的发展报告中,位居榜首的挪威HDI评分高达0.955,前10位国家的评分都在0.9之上,而中国HDI的评分仅为0.699,刚刚达到及格的水平。天壤之别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HDI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唯GDP论”,其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尺度。

  对GDP说不

  尽管人们很早就在记录人类发展的历程,但是对于人类发展的内容和程度却仍然众说纷纭。随着全球化的迅速扩展,关于人类发展观和发展尺度的争论却愈演愈烈,各有千秋。最常见的莫过于基于经济发展实绩的发展观和发展尺度,即我们今日熟知的GDP(或GNP)衡量法,它被很多经济学家称做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或GNP)核算体系使人们从杂乱无章的宏观经济数据海洋中解放出来,直指人类发展的核心内容——财富。可以说,这一发展观简明易懂,便于操作,以GDP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程度,其潜藏的逻辑就是财富的巨大增长必然会导致国力的极大增强,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正因如此,GDP(或GNP)衡量法曾被长期应用于确定各国的发展要求和政策设计,联合国也一度以此作为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但是,这种逻辑看似完美的发展观却在衡量数年后很快被事实击碎,各种质疑之声随之而来。GDP(或GNP)虽然代表了财富的总量,但是它并不能如实地反应财富的分配状况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利用这些财富改善自身生活的能力。以中东石油国家为例,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依靠石油资源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其人均GDP的排名在世界各国中也名列前茅。但是,与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富甲天下的产油国在社会财富的分配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此外,GDP(或GNP)大幅增长往往是与环境污染、社会动荡等现象相伴而生的。正如《人类发展报告》中所得出的关键结论一样,经济增长本身并不能自动转换为人类的发展。如何真正建立起财富增长和人类发展之间的联系才是测量人类发展指数的题中之意。

  HDI眼中的发展

  自1990年起,《人类发展报告》已经发表20余年。在过去的20多年中,除了少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以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HDI都有进步。而综合比较各大洲的发展状况,又以亚洲的进步最为显著。其中,中国、印度和伊朗等国都在HDI的评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预测,截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将占到全球家庭总数量的80%,其消费量则将占据全球消费总

  量的70%。这一数字无疑体现了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如果这一预测成真,那么肯定将改善许多人的生活,全球财富的分配也将更加合理和公平。但应当看到的是,这些发展中国家排名的上升主要归功于财富一项的极大增长。以中国为例,财富的急剧膨胀使中国的人均收入翻了20多倍,数亿人脱离贫困,其HDI的进步速度名列第二。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人类发展指数(HDI)的评分体系包括3项最基本的指标,即长寿、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仅靠财富的增长并不能掩盖部分国家发展的失衡。《人类发展报告》则始终将“人”置于发展的第一位,强调人类的发展不仅应当包含人的能力的建立,如增进健康、教育等,而且更应当运用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来参予社会、文化和政治事务等。只有合理平衡这两方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发展,而不会形成发展的挫折。以常年位居榜首的挪威为例,在财富指标方面,其人均年收入高达5.9万美元;同时,在长寿和知识指标方面,挪威人均寿命81岁,接受教育年期平均高达12.6年,远远甩开其他竞争对手,实现了高水平的人类发展。中国的软肋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傲视群雄,常年雄踞榜单前10名,令不少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但是,《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推出的主题却是“南方国家的崛起”。报告称赞南方国家的崛起和速度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所带来的变化和前景是巨大和飞快的。而作为南方崛起国家代表的中国,在榜单上的成绩却不那么令人满意。20年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排名仅位列第十;2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HDI的评分却远没有经济的进步那样明显。在最新的发展报告中,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为7945美元,人均寿命为73.7岁,人均接受教育期限为7.5年。这3项基本指标的表现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其中的软肋主要体现在健康和教育方面。这从侧面反映出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实际覆盖更广大的人群,这种不均衡性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各地区之间渐行渐远,对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中国开出了一系列“药方”,包括实施扶贫政策、持续投资卫生和教育领域、应对环境挑战等。它们的确反映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赞赏的人类发展的基本内涵和逻辑,即发展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服务于人。

  未来的选择

  人类发展指数(HDI)自问世起的短短20年间就逐渐成为各国衡量自身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背后有一套深刻的理论基础做支撑——人类发展分析路径。该理论的创始人是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他将人类发展定义为两个核心主题,即人类能够“过得更好”和“做得更多”,由此引入人类发展分析路径的两个层次即“评估层面”和“机制层面”。HDI排行榜就是评估层面的重要指标,对各国都有重要的政策影响力。与以经济增长是一切目的的论调不同,森的理论将目的和手段进行了重新排序,他强调财富的增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全民能力扩展和提升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因为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情的、短视的、没有基础的和缺乏民主的,有时,它与促进人类发展几乎冲突。在森看来,人类发展路径也许并不完美,但是对人类发展美好未来的憧憬却如此具有吸引力,让人们不断拷问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当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答案肯定不尽相同,但是国际社会对此还是有一定共识的。人类发展应始终以社会发展为优先选项,不断扩大受教育面,改善健康状况,通过经济增长为人类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和支持,不断增强人们的参与权和自主权,以实现民主治理为目的。此外,人类发展还应该兼具公平、公正原则,在制定国内的经济、社会、政治政策和全球政策时,应始终秉持照顾大多数弱势群体的原则,真正实现共同、均衡、可持续的人类发展。

  【责任编辑】林 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