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元老 霁月光风

全力支撑 半边天地

  

  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齐时统计,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所占的比例略高于社会科学。按卷数,前者为37卷,后者为36卷;按字数,前者约6800万字,占56%,后者约5900万字,占44%。”周志成是主持出版社科学技术各学科全面工作的副总编辑。可以说,他支撑着《全书》编纂工作的半边天地。

  周志成不是那种挂个虛名,发发号召,批批文件,写写“同意”,签字画圈的老总。他领导百位编辑,平日的行政事务就不少。每一个学科卷都要经历物色人选、组织编辑委员会、宜讲体例、设计框架,组稿撰稿、审稿加工、编辑成书、排校印制一系列流程。作为主管副总编辑都要做好了解进度、调配人马、协调关系、指导编纂、解决疑难、疏通障阻等上作,并且,承担终审任务。《中国大百科全书》文本版权页上署有“副总编辑周志成”名字的计有:(按出版先后为序)《天文学》、《环境科学》、《矿冶》、《力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空间科学》、《交通》、《土木工程》、《物理学》(二卷)、《化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数学》、《化学》(二卷)、《轻工》、《生物学》(三卷)、《水利》共15个学科19卷书,占《全书》73卷(小计《总索引》卷)的26%,总字数3462万字,占《全书》总字数(不计总索引)的27%,都在四分之一以上。自然科学有“数、理、化、天、地、生”的说法,指的是基础学科。编纂这些学科所需的理论知识是相当广博的。周志成承担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力学》这些难度很高的学科卷的终审工作。他是中国百科全书事业当之无愧的大功臣。

  在繁忙的审稿工作的同时,周志成始终不忘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建设。出版社在1980年创办内部刊物《探讨》,以供同仁研讨百科全书编纂理论和总结编纂实践经验。他在创刊号就发表《谈谈框架和条目》,以后陆续发表十多篇论文。例如《百科全书的教育作用及其思想性和知识性》《“中子”释文的比较》善于用比较辞书学的方法探讨百科全书编纂问题。

  《全书》一版出齐后,周志成稍卸仔肩,就致力子《全书》二版的规划设计工作,担任《全书》第二版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另一方面又从事国外百科全书引进工作。他主持《小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物理条目的翻译工作,担任《剑桥百科全书》中文版(中国友谊山版公司1996年版)编译委员会顾问,担任《康普顿百科全节·自然科学卷》(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主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弃工从理 不计功利

  

  周志成是一位献身学术而不计功利的人,从青年时代就怀有这种崇高忠向。1939年他考进当时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在工学院电机系读书。他对物理学兴趣很高,景慕在浙大物理系任教的两位物理学大师——王淦吕教授和束星北教授。他由大一升大二时,向电机系主任王国松教授提出转学物理系的申请,爱生如子的王教授感到事在两难:既舍不得周志成这个高才生,再三挽留:又要尊重学牛的志愿,只能表示同意,于是同时许诺,如果愿意从物理系回电机系,不用补工科学分,按时毕业。在当时,原子弹还没有爆炸,电机系是热门,物理系是冷门。高等学府中,学生理转工的多,工转理的罕见。当时社会上工科入才奇缺,尤其是浙大这样名牌大学毕业生,极为抢手,谋事容易,给的待遇也比理科出身的高得多。所以只有对科学真有兴趣、立志科学救国、献身科学的人,才会去读理科。

  周志成转到物理系二年级,因为少学一年物理,更加用功了。《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一书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周志成等几位同学“对物理几乎入了魔,他们在教室里谈物理,在饭厅、宿舍里也谈物理,散步还谈物理,连开玩笑也离不开物理。”(原子能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名师授业解惑,学子切磋砥砺,尤其是周志成本人的寒窗苦读,学业大进。他的毕业论文《离子的复合》具有创见而获得教育部的嘉奖。系主任王淦昌推荐他留校任助教。竟想不到,他不辞而别,离校到桂林寻找共产党组织去了,没有找到,便留在桂林当中学物理教员。周忐成当时的思想,套几句现成话就是:“电机诚可贵,物理价更高。为了革命故,两者皆可抛!”

  周志成出走以后,他的恩师王淦昌竟然登报“寻人”,请他和早一届毕业生许良英两人返校工作。兵荒马乱叫代,报纸上的信息也难以传达,1944年秋天,湘桂战役发生,桂林失守,周志成流亡到贵州,始知干教授约他回浙大任教。这回他听命了,在浙大物理系工作到1949年杭州解放(抗战胜利后浙大迁回杭州)。

  “勤奋敬业”四字,贯彻着周忠成的一生。在浙江大学求学,他“勤奋敬业”,3年读完物理系四年课程,毕业成绩优异。在科学普及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全社每年发稿1000万字左右,全部由他审读签字付印。因之很少在晚上9时前回家,星朋六晚上和星期日还得加班。在编纂百科全书十多年中,他经常加班加点。他责任心很强,凡经手的稿件非逐字逐句审读,决不轻易签字。

  

  谦冲平和 志行高洁

  

  周志成逝世后,出版杜一位老编审说:“周老的为人为学都是无可挑剔的。”他的人格魅力贏得他所领导的5个编辑部大约百位编辑的衷心敬佩。

  他是一个志行高洁的人。克已奉公,贯彻终生。周志成是抗日战争中在大后方上大学的。当时凡是家乡沦陷的大学生,无力缴纳学膳费的,概由政府资助,莘莘学子称之为“吃公费”。周志成的家乡浙江绍兴,已被口寇侵占,可是他没有申请公费,而是由他在大后方工作的父亲提供求学费用,父亲逝世后,由他的兄长提供。他父兄都是工薪阶层,经济并不富裕,尤其在抗战时期。他青年时代如此,至老依然。在大百科出版社,某次他和我共同参加一项审稿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月底,办事人员给我们开了夜餐费(每晚0.5元),我照领不误,而他则说,这个门已经领进,只好收了,下次就不要再领了。这才知道,他为了百科事业,熬了几千个夜,是从来不领夜餐费的,这次是不得己的例外。

  周忠成作为局级离休干部,有正高职称,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夫人也是离休干部,可是住着建筑面积仅86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许多人为他抱不平,认为领导不够关心,而他则一声不响过着白奉甚俭的生活。语云:“大德不蹁闲,小德出入可也。”周志成则是人德小德都谨守分寸,不踰界限,甘愿吃亏的人。

  他是一位敬业不懈的人。周志成1988年办了离休,但他主持的《数学》《化学》《轻工》《水利》《生物学》5个学科8卷书还处在编纂流程之中。离休之后,他仍然奋其余勇,释其余热,用了4年时间,宵旰辛劳,完成1400万宇的终声工作。仅仅《化学》两卷节,187万字,他就审读了4遍。他如此敬业,究竟付出厂多少业余时间,放弃了多少休假机会,影响了多少自己的身体健康,那是无法计算的。1981午夏天,出版社向外单位借了北戴河的几间房子,安排社内人员分批前往度假。我是普通编辑都能去,周忐成是领导成员当然有资格去。直到2003年,出版社组织离退休干部到北戴河旅游。他报名了,说北戴河从未去过,这回该去看看这个旅游胜地了。我听了甚为愕然。不意就在这次到北戴河,这位八十老翁,年老体衰,视力不济,走路摔了一跤,腿骨折断,只得用急救午送回北京治疗。同行者惋惜地说,如果当年他能稍稍挤点时间,也不致于遭此无妄之灾了。“公而忘私”4个宁他真是当之无愧。

  他是一位谦逊平和的人。周志成在领导岗位上,待人接物的和蔼可亲、宅心仁厚在同仁中是有口皆碑的。无论谁找他,工作再忙也放下手头的事和颜悦色地接待你,仔细倾听陈述。于学术问题,他会有理有据地说明:于个人要求,总是伸出援助之于。他身上没有时下文化部门也受到感染的官场习气:推托搪塞和虚应故事。

  他非常关心后学的成长,鼓励他们努力求知,积极上进。《天文学》卷责任编辑林盛然学术基础深厚,编书成果出色,由于周志成的推荐,担任了出版社副总编辑,为百科事业贡献良多,即为一例。不少当初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今天已成为百科事业的栋梁之材。

  哲人远去,风范长存!

  

  [责任编辑] 常汝先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