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奖章:抗日英雄刘放吾

1992年4月11日,洛杉矶《世界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芝加哥的卡尔登酒店大厅里,紧紧握住一位93岁高龄的中国抗日老将军的手,再三感谢他50年前于缅甸仁安羌解救英军的壮举。

  7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也亲自致函这位老将军:“在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际,我愿再次代表国家,感谢你解救500名美国记者、传教士和数千名英军的英勇行为。”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赞誉,这位老将军只是淡然一笑,说道:“那是并肩战斗的友军,友军遭遇危难,援救是应该的,不能列为战果。”而对自己因种种原因承受了半个世纪的冤屈却只字不提。

  这位将军,就是当年驰骋于中缅印战场、获仁安羌大捷、令日本侵略军胆颤心寒的原中国远征军团长刘放吾。他1908年4月17日出生于湖南桂阳县双岭村。1926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1929年5月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排长、连长、队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等职。抗战时期,参加了上海抗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重大战役,先后记大功2次。1942年3月入缅作战时,任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同年4月,他率部抗击日军万余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刘放吾团长也因战功卓著而荣获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抗战胜利后,他先后任陆军新一军干教队大队长、东北保安第十二支队少将副司令、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高参等职。

  刘放吾将军虽然获得许多殊荣,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冒牌将军”林彦章招摇撞骗,致使这位真正的抗日英雄蒙冤多年,半个世纪之后才得以真相大白。他所获得的陆海空甲种一等奖章半个世纪之后才送到将军之手。若要了解当时的情况,还得从缅甸仁安羌解围战说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1月下旬从泰国入侵缅甸,3月8日占领仰光后,兵分3路向北追击英军。西路第三十三师团由仰光地区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方向发动进攻,企图迅速占领仁安羌附近的油田地区,并协同东路和中路日军在5月下旬清除缅甸境内的英军,切断美英援助中国军队的路线。

  4月14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进攻仁安羌,击溃宾河南岸的英缅军。下午14时,曾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鉴于前线情况紧急,面告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要求中国远征军迅速予以援助。17时,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即令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增援。

  16日,日军作战部队推进至仁安羌以东5千米处,部分兵力向仁安羌东北推进。17日,日军荒本部队攻占马圭,切断了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在正面,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亦迎面逼近,致使英缅军第一师及坦克营一部被围困于仁安羌东北地区。英缅军补给被切断,粮草不济,在日军炮火猛烈的轰击下,死伤惨重,基本上陷于崩溃。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先期到达皎勃以东地区的刘放吾第一一三团,按照英军司令斯利姆(Slim,又译斯列姆)的命令,于17日11时进抵宾河北岸,并于18日拂晓,向该地的日军展开攻击,将其击溃。该团右翼营随即渡河追击,但为宾河南岸日军所阻。这时,已抵前线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连夜调整了部署。19日拂晓,以第一一三团逼近日军阵地,并于下午2时,攻克了501高地,经过激战,收复了全部油田地区。

  是役,刘放吾指挥的第一一三团抗击日军1万余人,迫使敌人弃尸1200余具后向马圭逃窜。一一三团救出了当时已经绝望的英缅军第一师和装甲第七旅官兵7000多人,马千余匹和300余部车辆,还救出了被日军俘去的美籍记者和传教士500余人。他们在被中国军队解救后情不自禁高呼:“中国军队万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其实,在18日前,英缅军第一军团长斯利姆将军还对刘放吾团长指挥攻击很不放心,孙立人将军立即邀请斯利姆将军一同去前线视察。这次视察,使斯利姆将军对刘放吾有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反败为胜》中,斯利姆作了这样的描写:“刘团长似乎窥出我的心意,他说:‘到营部看看。’在相当接近前线的营部,他经由孙将军翻译了连队部署。对军队的部署我相当满意,在准备后退之际,刘上校说‘我们再往连部走走。’我当时大吃一惊,不确定在战争即将开始的一刻,我该不该接近连部,但为了面子,虽然不情愿,我还是涉水到达连指挥所。”斯利姆刚抵达指挥所,攻击的枪炮声顿起。“上校转身看我,我真担心他会说要到排部去。所幸他未再提议,只是望着我露齿而笑。”对刘放吾的表现,斯利姆将军的评价是:“只有优秀及干练的军人,才能在枪林弹雨中面无惧色。”

  仁安羌解围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域御敌首次取得辉煌战果的一次战役,同时也是自清朝中叶以来中国在境外第一次挫败日本军队的辉煌战役,并作为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光辉战例而载入史册。4月20日也因此而被定为“克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战功卓著的刘放吾团长不久便由上校晋升为少将。

  后来,由于受孙立人事件的影响,刘放吾受到了不应有的冷遇,甚至不得不靠卖煤球为生,且子幼妻病,过着极其潦倒的生活。1943年7月18日,他在给孙立人的信中写道:“现职家有七旬老母在堂,素乏奉养,……。下有妻儿数口,大者尚不盈十岁,正在求学之中,小者犹在怀抱,嗷嗷待哺,年来全赖几斗军米勉强维持生命以度活……”

  

  冒名英雄招摇撞骗

  

  在缅甸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救出的英缅军官兵里有一位英军炮兵团团长叫菲士廷。战后,此人官运亨通,195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当上了英国驻香港陆海空三军司令。此时,菲士廷不禁忆起往事,遥想当年救他一命的刘团长。他常想,要不是当时刘团长救了自己的命,哪来今日之辉煌。感恩之余,便到处打听刘团长的下落,以当面表示谢忱。

  当时在中缅印战场上,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被一一三团救出的菲士廷将军与刘团长始终未曾见面。据第一一三团第一营营长杨振汉回忆,当时英、美军中常常提到中国部队的这位似乎叫做“林国章”的团长。他的看法是,之所以“林国章”的名字被误传,可能是因为外国人口中“刘团长”与“林国章”三字发音相似而被误听。实际上,在中国远征军中,并没有一个叫林国章的团长。刘放吾团长随部队到达印度后,即由孙立人保送到陆军大学第7期受训去了。

  后来,香港一个无耻之徒林彦章觉得有机可乘,冒充为将军,对此他颇下过一番功夫。首先他打听到北角荣华茶楼里的一位掌柜曾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位副师长,于是他便设法与他打交道,混熟之后,将这位副师长的军服及勋章,全部借了出来。其次,他搜集了不少中国远征军当时的史料,把自己打扮得很像一位当年的团长,这样居然骗过了菲士廷。

  菲士廷因感恩于“林国章”,而他又以为林彦章就是当年的刘团长,高兴之余,除给他帮了不少忙之外,还和林彦章拍了不少合影,谁知这些照片竟成了林以后招摇撞骗、肆意活动的资本。他拿着菲士廷与他的合影以及一些来往信件,到处显示、炫耀他的“特殊身份”。本来穷困潦倒的他摇身一变成了菲士廷的“救命恩人”和显赫一时的“将军”。他频频出入上流社会,与港府及英军大打交道。正是凭着这块“金字招牌”,数年来通过行骗,捞得盆盈钵满,大发横财。

  

  假将军露出马脚

  

  1963年3月,林彦章又在新界活动,声言要集资1000万,在当地开辟菲士廷新村。他向新界乡民宣称,新村建成后,将给他们带来诸多的好处。

  也正是这件招股的事,使他露出了假将军的破绽,香港当局宣布他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于8月24日将其拘捕。林被捕后,一夜之间关于林彦章的出身问题成为热门的社会新闻,众说纷纭。

  1963年10月10日,远征印缅时追随过孙立人的方宁,在香港出版的《孙立人将军与缅战》一书也提及“冒牌将军”的故事。他指出:“新三十八师团长级以上的长官姓名中,并无香港报道的‘林国章’团长,在全师的营连长中亦无此名。”

  那么,真将军又是谁呢?10月18日,《徵信新闻报》刊出对刘放吾将军专访,至此真假将军的谜底终于揭晓。吹牛大王、大骗子林彦章的假面具终于被彻底揭穿:他原是广东高要县乐隆区马鞍乡人,所受教育不多,是个粗人,言谈不离“炒虾拆蟹”。1934年左右在高要县念过初中,不久在当地自卫队当队员,两年后升为小队长,开始了军旅生涯。1944年跑到昆明,他扮演“冒牌将军”也源于昆明。当时,他结交了许多人,其中有一位是新一军当过华侨义务团团长的吴待旦团长,他曾经说过为英军菲士廷解围的故事。说者本无他意,听者却别有用心。于是,林彦章便在香港冒充起“菲士廷的救命恩人”,别人对他也深信不疑,直至1963年在香港事发被捕。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国远征军第一一三团团长确系刘放吾,而不是杜聿明在他的《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中写的孙继光,更不是“冒牌将军”林彦章。时任史迪威将军联络官、现为南京市政协委员的王楚英先生,是缅甸战役的见证人,他在给中国二战史研究会秘书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刘放吾将军1942年4月17~20日参加仁安羌之战时为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一一三团长,这是铁的事实……”只是孙立人于温佐(一译温藻)会议后,竟违背了杜聿明副长官之命令,按史迪威的指令,独自率新三十八师从榜心浜渡亲敦江入印,使杜聿明和蒋介石极为不满。后来孙立人在台以发动所谓“兵谏”而下狱,因孙将军被软禁而史料多被销毁,而一直跟随孙立人将军的刘放吾将军显然也受到了牵连、排挤和打击。

  

  [责任编辑] 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