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郑和”

明朝永乐年,是一个朝气蓬勃、外向开放的时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200余艘宝船巨舰,2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到达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为中国和世界航海史树立了巍巍丰碑。无独有偶,在郑和下西洋的同时,另一位内官亦失哈十出山海关,远赴六七千里以外的东北奴儿干地区,开通松花江至黑龙江长达数千里的“丝绸之路”,修建了永宁寺,建碑一座,上刻“敕修永宁寺记”碑文,成为明王朝经略黑龙江下游的历史见证。亦失哈十次下“北洋”,促进了该地区各族人民与汉民族人民的往来和联系,加强了明朝中央政权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亦失哈,生卒年不详,海西女真人,明官内官,又称亦时哥、亦什哈、亦信,由于曾任镇守辽东太监,与东北相邻的朝鲜在史料中也称他为亦大人。关于他何时进入明廷?一说他是跟随女真人胡里改部头领阿哈出之女入宫的。一说是永乐元年,忽刺温地方(今呼兰河流域)海西兀者女真大首西阳哈接受明王朝招抚,亦失哈陪同西阳哈进京朝贡,被永乐皇帝留下做女真语译官。由于他精通女真、汉、蒙、藏语等多种语言文字,熟悉明朝的典章制度和历史文化,加之本人聪颖好学,办事勤谨有度,很快得到明成祖朱棣的器重,初任职宫廷内官,后升为都知监太监。明朝时期,鉴于东北边陲,地域辽阔,物产丰盈,民族支派复杂,历史上就有辽、金等政权对中原多有侵扰攻伐,明初就在这里广设卫所,到永乐七年已经有134个卫所。鉴于这些卫所相隔遥远,难于管辖,明成祖时期决定设立奴尔干都司(相当于省级),而且将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等职能合一,有别于内地的三司建制,这样就进一步加强对东北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由于亦失哈是皇帝所信任的太监,又精通多种语言,作为女真人又熟悉东北的风土人情,因此被派前往主持奴儿千都司衙署的建立。永乐九年(1411年),明廷封亦失哈为钦差大臣。与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官兵千余人,乘巨船25艘,满载朝廷的粮秣、锦绣、铁器等物资,从吉林船厂扬帆起航,“流至海西,装载赏赉,浮江而下”,到达下游东岸特林地方,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令“依土立兴卫、所,收集旧部人民,使之自相统属”。对当地各部族人民赐以衣服,宴以酒食,宣示了朝廷与皇帝的恩德,要求他们忠于大明王朝。此次出巡,如此宏伟雄壮而庞大船队,于松花江、黑龙江上乘风破浪,这本身就是东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空前壮举。

  永乐十年(1412年)冬,亦失哈第二次以钦差大臣身份巡视奴儿干。亦失哈率大小230余艘船,载着大批物资,第二次出巡奴儿干。亦失哈把携带来的物资赏赐给奴儿干和苦兀(今库页岛)的人民,当地人“皆踊跃欢欣,无一人梗化不率者”。特林高地“山高而秀丽”,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宏伟瑰丽的寺庙——永宁寺,9月22日永宁寺建成,“形势优雅,桀然可观”,远近百姓纷纷前来叩首敬拜。为铭记建寺盛举,立了一块高1.79米、宽0.83米的石碑。上刻“敕修永宁寺记”碑文,刻有汉、女真、蒙古、藏4种文字,碑文记载了明朝建制奴儿干都司、兴建永宁寺和亦失哈巡视该地区的经过。“敕修永宁寺记”碑文是明王朝经略黑龙江下游的历史见证。

  对于黑龙江流域如此广大的地区,如此复杂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不仅需要高一级统治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更需要对众多部族进行安抚与教化,从而增强广大少数民族对国家、对明王朝中央政府的认同与服从,共同治理边疆,维护国家统一。这一历史使命,落在了内官亦失哈的身上。明代史料表明,从永乐九年到宣德七年(1432)的20多年间。亦失啥10次奉命巡抚奴儿干地区。宣德元年(1425年)的出巡为历次规模中最大的一次,参加的官军3000余人,仅耗费粮饷就达21000多万两。亦失哈最后一次出巡在宣德七年(1431年),有2000名官军参加,乘坐巨船50艘,抵达后见民皆如故,惟永宁寺己被吉烈迷人毁掉,基址尚存。亦失哈顾全大局,对毁寺者不予惩罚,施以怀柔。吉烈迷人来见时,仍以酒宴款待,赐予布匹等物。此举使当地人民非常感动,都说:天朝有仁德的君主,贤良臣佐,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忧了。当地的其他各族人民也皆来顿首,谢日“我等臣服,永无疑矣。”在当年,亦失哈又修复了永宁寺,“华丽典雅,优胜于先”,又立一块更大的石碑,以汉文镌刻了“重建永宁寺碑记”。从此,永宁寺有两块石碑并立于特林悬崖之上,日日守卫着明朝的东北边陲。岁月流移,风雨剥蚀,几经沧桑,永宁寺早已荡然无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沙皇俄国将“敕修永宁寺”和“重建永宁寺”两块石碑,盗运至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藏于博物馆之中。

  由于亦失哈功勋卓著,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他被调任辽东镇守太监府,为镇守辽东太监,即为全东北地区军政之最高监察官,继续实施他宣抚百姓,怀柔济远的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一朝,像郑和、亦失哈这样尽职尽责、忠心耿耿的文明使者式的宦官很多,如出使西南诸国的侯显、出使爪哇的马彬、出使日本的王进、出使暹罗的李兴、出使安南的马祺等。这是由于明成祖鉴于宦官在“靖难之役”的表现,以为宦官“忠于己”,即位后在出使、将兵、监军等诸多大事上委以重任。《明史》有论:“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问始。”他们频繁地出使与出巡,把中国的航海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这些活动首先都是执行明朝皇帝“昭示恩威”、“宜德化而柔远人”的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的结果。亦失哈十下奴儿干,最主要的目的是执行明廷宣慰和招抚黑龙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政策,“柔化斯民,使之敬顺”。通过亦失哈等人的努力,最终,奴儿干各部“莫不朝贡内属”、“子子孙孙,世世臣服,永无异意矣”。同时,他们频繁地出使与出巡也反映了当时造船术与航海术的发达,明代先进的造船技术,突出表现在航海船舶体积的增大上。仅以明朝宣宗宣德七年(1432)亦失哈最后一次巡抚奴儿干为例,2000人乘50艘大船,每艘船乘40人,还要装载朝廷赏赐给奴儿干各部头领与民众的物品;布帛、绸缎、器具、酒和粮食。每艘船上的货物重量不少于60吨,3000吨货物在570年前应该是个很大的数字。另外,这时期出现了巨大规模的造船厂和海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这些都推动了这一时期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15世纪,亦失哈率领庞大船队,满载物资,沿东北水上“丝绸之路”——松花江、黑龙江水路,十下奴儿干地区,巡抚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宣慰当地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东北亚地区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同殿为臣,七下西洋的郑和,一南一北,堪称中外浩瀚历史星河中永远闪亮的双星。

  

  责任编辑 王 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