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方式与健康寿命

衡量生命的质量一直有两个比较客观的标准——健康与长寿,而且这两个标准是互补的。既往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生活条件较好,生存环境不错,包括饮食、居住和娱乐等,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满足人和生物的生存条件与空间,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生命质量。当然,对于人来说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条件——成就感。其实这也可以划归到心理满足中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娱乐,如果能使人心情舒畅,就可能有和谐而愉快的心理,使人拥有较高的生命质量。

  

  从亨廷顿病得出的启示

  

  但是在生活中,实际情况也并非尽然。先看故事一。

  为了了解环境因素在亨廷顿疾病发病和患病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英国牛津大学的埃玛·霍克利等人最近用三组小鼠做了一个实验。这三组小鼠都携带有一个典型的亨廷顿疾病基因。亨廷顿疾病是一种典型的遗传病,症状为行为共济失调,颤抖、动作呈舞蹈状,无法自控,而且随疾病的发展和恶化,患者往往早死。

  研究人员把这些具有相同致病基因并产生了初步疾病症状的小鼠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喂养。第一组是每只单独放在标准的笼子中喂养;第二组同样是每只单独放在标准笼子,但其中有一个硬纸板做成的管道(供小鼠钻进钻出游戏或活动);第三组则放在一个大笼子中,每只鼠有9只其他老鼠陪伴,笼子中配有转轮、玩具、管道和食物。

  喂养一段时间后让这些小鼠做运动协调试验。结果表明,第三组的成绩好于第二组,而第二组的成绩好于第一组,第一组成绩最差。这个实验的结果显而易见:生活条件越好,小鼠的生活质量越高,受疾病的负面影响越小。第三组小鼠的生活条件相当于人类有充足的食物、有宽敞的居住空间、有较好的娱乐器具和条件,而且并不孤单。也即是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可以满足其需求,因此它们的生活质量较好。

  当然由于时间所限,这项研究没有得出哪一组小鼠活得更长的结论。但是根据实验事实的推论,如果对三组小鼠保持实验所提供的不同条件,显然是第三组的寿命要长一些。因为患亨廷顿病的人常会因疾病的折磨而过早去世。第三组小鼠的生活条件最好,也会较少或延迟受到病魔的损害而使寿命延长。

  不过,是否生活条件越好,人和生物的寿命就越长,越健康,生命质量就越高呢?问题好像也并非这么简单。故事二提供了一个相反的事实和结论。

  

  不要追求过分好的生活条件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莱德·麦卡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结果令人惊讶。他对一组白鼠并不提供充足的食物,只限制它们保证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而对另一组白鼠则供应充足的食物,让它们自由摄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发现,自由摄食组的白鼠175天后骨骼就停止了生长,而限制摄食组的白鼠500天后骨骼仍在缓慢地生长。自由摄食小组的白鼠平均寿命仅2.5年,而限制摄食组的小鼠寿命则为3~4年。

  此外,限制摄食组小鼠不仅仅是寿命比自由摄食组长,而且健康状况比自由摄食组好。比如,限制摄食组小鼠的患癌率比自由摄食组要少得多,肾病也几乎没有。所以,从健康和长寿这两个生命质量指标看,限制摄食组要远远高于自由摄食组。这一实验结果称为麦卡效应。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另一位美国学者马克赖顿用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麦卡效应。他也用两组小鼠做实验,给第一组小鼠每天喂20千卡热量的普通食物,但给第二组小鼠限制喂食,每天只喂10千卡热量的人工饲料,其中蛋白质仅为20%、植物油为5%,其余为碳水化合物。结果第二组小鼠的寿命比第一组小鼠的寿命延长了一倍。

  上述的两个实验都说明,并非食物越多越好,即生活条件越好(当居住、娱乐等条件一致时,食物的充足和高质量可以视为最好的生活条件)就寿命越长和生命质量越好。相反,生活条件太好了,生命质量反而下降了。

  当然,如果没有基本的甚至是充分的食物和居住、娱乐等生存条件,显然一个人是无法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更不可能长寿,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心理条件。比如,在物质条件较差的古代,能活50岁以上就算是长寿,中国的皇帝物质条件不知优于百姓多少倍,但平均寿命不过四五十岁。而在物质条件相对改善但心理条件压抑的现代,尤其是精神受到摧残的群体,如以顾准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一般都是抑郁早亡。

  麦卡效应只是说明,如果生活条件过分的好,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也就是过犹不及。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生活太好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一半对一半的哲学

  

  生活条件的不足和过分好都不可能达到生命质量高的境界,那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生命质量达到最好的火候呢?

  回答是中庸之道。清代李模的半字歌对此有生动说明:“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最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绕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林语堂是极为欣赏这半字歌的,在他看来,这种“一半对一半的哲学”便是生活的艺术,可以使人们与天地自然和谐。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再加上明了和掌握生活的艺术,那么一个人的生活就会具有很高的质量,健康而长寿。

  虽然半半哲学是生活的艺术也能说明一定道理,但实用而美好的艺术必然能从科学那里找到根据。提高生命质量的生活条件是否是闲适与紧张、慵懒与劳作、娱乐与工作、饱与饥、寒与暖的状态各各对半呢?显然半对半的哲学并非是将对立的或相关的生活条件简单地分成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一个黄金分割。黄金分割在数学上是一种和谐的比例,它的表述是:把任一长度为n的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x)与全部线段(n)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部分的比,即x:n=(n-x):x。如n为1,将这一公式换算后就得到0.618的数值。

  每顿只吃七分饱(0.618,同样其他生活条件也按黄金分割来配置),便可以使人和动物的生命质量更高。现有的研究对吃七分饱的解释有两种。其一是,人体内产生和清除活性氧是一种动态平衡,体内清除活性氧的酶系统对维持这种平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是比较重要的抗氧化酶,因为它们能分解活性氧,将活性氧转变成无害的氧。限食也就是限制了热量的摄入,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的基因活性,因而能保持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氧化酶。

  其二是,人的细胞分裂有一个“海弗利克限度”,即人的细胞分裂次数平均为50次。如果给予细胞充足的营养,细胞会充分而快速地繁殖分裂,当完成50次左右的分裂后,细胞就会衰老死亡,人也就很快衰老死亡。相反如果限制饮食,使细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其分裂繁殖的速度就会自然减慢,因而衰老也自然减慢。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相对好的生活条件可以提高小鼠生活质量,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可能的解释是,如果实验小鼠或其他动物不是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或条件下生活,那么用它们得出的实验结果就可能不太一样甚至很不一样。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就不再是艺术,而是牵涉严格的科学设计了。(文章代码:0217)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