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如何让人“沉醉”?

在帝王赐酒为恩的年代,大量饮用酒浆也只是起兴奋的作用。那时酒的浓度多为啤酒的浓度甚至类似如今的醪糟酒酿,由于酒精的兴奋作用可以增加人的快乐情绪,于是它成为人类社交活动的最佳催化剂。但如果饮酒过度,则会导致抑制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醉酒现象。

  

  酒精如何产生兴奋作用?

  

  酒精与其他大多数兴奋剂或抑制剂有很大不同。比如咖啡因、可卡因这些物质,它们都是大分子,拥有特定结构,可以通过干扰特定的神经传递功能而起作用。而酒精是小分子特质,它能溶入脂,导致它可以很容易地透过细胞膜,到达人体任何部位。酒精并不针对特定的神经介质位点起作用,而是广泛地干扰了人体神经传导系统,针对不同的神经连结与介导起不同的作用。

  酒精浓度不同,针对不同的神经介质体系与大脑功能区域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导致了前面所说的先兴奋后抑制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人,因为身体的先天及后天差异,对酒精的兴奋与抑制作用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对酒精有不同的反应。

  

  什么人更易醉酒?

  

  醉酒,在医学上称为急性酒精中毒。醉酒之后人会产生各种不适反应,具体表现可见表中所示急性酒精中毒的判别标准。

  为了避免醉酒带来不适或失态,一个最常见的回避喝酒的借口就是酒精过敏。其实,人和动物根本就不会酒精过敏。酒精是无氧呼吸(俗称发酵)的代谢产品,人及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就会常规性产生酒精,人一天不饮酒,也会摄入约3克酒精。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酒精。酒精是小分子物质,没有产生过敏的基础。由于酒精是代谢产物,所以在生物界极为普遍,几乎绝大部分生物,包括细菌都能处理酒精。

  我们摄入酒精后,酒精少部分会通过尿液与呼吸直接排出,但大多数酒精是经过代谢降解的。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可不是好东西,它高度不稳定,容易形成自由基,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是产生宿醉现象的罪魁祸首,也是喝酒引起脸红的原因。乙醛这种自由基作用可以被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B1所拮抗,因此,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就构成了常见的解酒药成份。乙醛进一步被氧化,会变成乙酸,也就是醋的主要成份,基本上对人体无害。这个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人类编码该酶的基因已经发现三种。这种酶在人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一种在线粒体内。线粒体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也是乙醛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白人这两个基因都齐全,而亚洲人则有一半人的线粒体的乙醛脱氢酶(2型)因基因突变而失效,这样的人喝不了酒,易于脸红,也不易发生酒精依赖性。

  不同的人其体内酶的活性差异可能很大,年轻女性相对于同龄男性活性更低,更易醉酒。而到了中年,就反过来了,女性的酶活性就超过男性,虽然酒量未必赶得上男性,但比过去有所增加却是常见现象。另外,老年人酒量也会降低。

  为防止醉酒,喝酒要有酒道。慢斟细酌,先让食物入胃,减缓其吸收,多吃蔬菜水果,促进其代谢,适可而止。如果喝醉了,多饮水、茶也行,醉倒不起的,扶进医院去,医生可给予药物解酒。但不是迫不得已,还是不要醉酒,任何解酒药都不如克制有效。

  【责任编辑】张小萌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