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曾经有生命吗?

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在太阳系,火星是与地球最为接近的一颗行星。人们一直认为太阳系的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火星最有可能出现生命。天文学家寻找的火星生命不是诸如“火星人”那样的高等生命,而是寻找像病毒和细菌那样的低等生命形式,甚至只是期望能找到有生命活动所参与形成的化学产物。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近40个探测器,其中超过60%以失败告终。正因为如此,火星被称为“航天器的墓地”。这些先进的探测器的目的之一就是分析火星的土壤,搜寻生命或存在过生命的痕迹。然而它们不仅没有找到智慧生命的踪迹,甚至连最简单的微生物也没有找到。这颗与地球如此相似的星球为何最终没有像地球那样孕育出纷繁复杂的生命?在数十亿年前的早期,它有过生命活动的迹象吗?如果有,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生命的进程被打断?

  火星过去曾经有水吗?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宣布,通过望远镜观测在火星上发现了河道(canal)。这个词在英文中被译成了“运河”,既然是运河,就一定是智慧的“火星人”开凿的。从此,火星上有人的说法不胫而走,同时也就揭开了持续100年的关于火星有无生命论战的序幕。

  在1964~1977 年这十几年间,美国对火星发射了“水手”号和“海盗”号两个系列共8 个探测器。1971 年11 月,“水手”号运用高分辨率的照相技术对火星全部表面进行了拍摄。科学家在这些照片上发现,火星上存在着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不过,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火星运河绝对不是一码事。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大约有1500 千米,宽度则达到60 千米或更多。在赤道地区分布着一些主要的大河床,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统连在一起,形成水道系统。此外还可以观测到呈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支流的流向几乎全部朝着下坡方向。科学家们分析,这种河床只有由像水这样小黏滞性的流体才能造成,这是天然河床,绝不是“火星人”的运河。那么,火星上的河水流到哪里去了呢?这便是当代“火星河之谜”,科学家们对此纷纷展开了研究。

  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不高,在极冠之中,大部分水以地下冰的形式存在着。非常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因此根本无法存在自由流动的河水。火星河床说明,过去的火星肯定与今日的火星有很大的差异。有科学家提出一种假说,认为

  在火星历史的早期,频繁而剧烈的火山活动喷出了大量气体。这些浓厚的原始大气曾经使火星表面如春天般的温暖,火山上曾经是一番冰雪融化、河水滔滔的美丽景色。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慢慢地分解,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从此,河床干枯了,火星也就成为了一个荒凉的世界。??

  如果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就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曾经有生命。但火星表面的温度很低,白天最高温度为-12℃,夜晚降到-76℃。科学家提出:远古时期的火星是否更温暖、更湿润?在某个极为遥远的古老时期,是否有“生物繁盛”的时代在火星上曾经出现过?

  火星曾有生命的证据

  人类目前用3种方法寻找火星生命存在或曾经存在的证据:一种是对被认为来自火星的陨石进行检测;一种是对火星轨道探测器发回的观测数据和照片进行分析;最后一种是由火星登陆车取得火星土壤样本进行化学和生物试验。

  证据1:火星上的圆形鹅卵石

  近日,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了圆形鹅卵石,证明这颗红色星球上一度有河流存在。这些鹅卵石已经拥有20多亿年历史。由于鹅卵石只能在水流长期冲击下形成,这个发现为远古火星上存在河流的假说提供了佐证:即很久以前火星上的环境比现在温暖、潮湿,有持续绵延的水流,可能适合原始微生物的生存。

  证据2:“海盗1号”样本的重新分析

  1976年7月,美国“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但未能发现有生命存在。2008年,科学家在“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采集到的土壤样本中发现高氯酸盐,认为30年前的实验有瑕疵,便重新分析“海盗1号”采集的土壤样本,并找到了适合微生物生存的证据。不过,对于火星上有生命的证据究竟该如何定义,科学家们仍然存在分歧。有科学家认为:“发现有机物存在,不等于是发现有生命或是曾有生命存在的证据,它只不过是找到有机物的证据。”

  证据3:火星陨石中的新发现

  科学家们的新证据是从一块1984年在南极洲发现的火星陨石中找到的。据介绍,这块被命名为“艾伦·希尔斯84001”的陨石是火星表面的岩石,可能受到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后飞向地球,途中经过了1600万年的时间,降落到地球上的时间距今已经有1.3万年。该陨石的化学构成与人类在20世纪70年代采集到的火星大气样本分析相符合,因此可以断定其来自火星。科学家们在这块陨石中发现了蠕虫形态的结构,并推测这极可能是石化了的细菌。这些细菌是在陨石表面以下发现的,这说明它们在陨石抵达地球时已经存在,而不是在后来的岁月

  中被地球上的细菌入侵生成的。此外,科学家们还从这块陨石中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证据,证明这颗红色星球在过去也许曾经有着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

  证据4:模拟火星环境的实验

  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模拟火星环境的装置,试验地球生物在火星的环境中可存活多长时间。火星与地球同样有点倾斜且自转,它有四季变化,极冠有冰或干冰。北极冠直径2000千米,厚度4~6千米;南极冠直径700千米,厚度1~2千米。火星的空气95%由二氧化碳组成,氧和水蒸气只有少许。科学家制造了与这些条件相似的组成气体。火星空气稀薄,缺乏臭氧层,以致紫外线直接射入,又没有磁圈,因此宇宙射线能直达火星地表。科学家以重氢灯照射比实际火星环境多100倍的紫外线量,又以加速器照射宇宙射线量。科学家以微生物作实验,发现在这种环境下,杆菌孢子存活率达到25%,而芽孢梭菌成活率竟达到40%~70%。科学家进一步设计极冠的状况,以火星的气体冰(厚度1~2毫米)覆盖杆菌孢子,并照射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孢子存活率在90%以上。就以上实验推测,火星极冠冰层下应可能有过去诞生的地球型生物。可以想象,在火星上这类生物有可能存活着,它们也许被死死地封闭在10 米厚的永久冻土层当中。寻找火星生命遗迹

  美国科学家最近有一项寻找火星生命DNA计划,他们计划向火星派遣一个由机器人控制的基因组测序仪,以对火星上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进行基因组测序。科学家准备将机器设备送往火星,这些设备可以自动翻检火星土壤,将任何可能找到的微生物从中分离出来,为其进行DNA测序,然后将数字化的结果传回地球。

  基因测序仪在火星土壤中找到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就在不久前,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上找到了一处古老的河床,天体生物学家为此相当振奋。这一发现表明,火星上曾经存在过适合居住的环境。然而,“好奇”号任务团队的科学家认为,这条河流可能在数十亿年前就已经干涸了,任何那个时代的DNA都无法存活至今。根据生物学家在不久前公布的对恐鸟骨骼化石的研究结果,DNA是按照一个可以大致预测的速度分解的,其半衰期约为521年。即使条件非常理想,利于DNA的保存,但在一个生物体死亡了150万年之后,这些遗传物质早就“散架解体”了,达不到可供测量的数量,剩下的DNA链因为太短而无法传递有意义的信息。

  科学家认为,即使火星表面是贫瘠的,但最近在地球表面以下深处找到了生命,并且有些生命显然无需阳光也照样存活,这些惊奇的发现或许预示着,火星岩石的内部也是可能孕育着生命的。科学家确信,要在火星上搜寻到DNA,地表以下才是最佳目标。

  链接1

  发现火星遗留饮用水痕迹

  近日,在火星工作将近10年的火星车“机遇”号在一块富含黏土的岩石中发现非酸性水存在的证据。依据这一发现推断,在火星形成早期,星球环境或许更加适宜孕育生命。这辆火星车在检测一块富含黏土的岩石时发现,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酸碱度适中的水。“机遇”号先前在火星表面检测多块岩石,发现水存在的证据,但大多是酸性水。尽管地球上有一些喜爱酸性环境的细菌,但生物学家认为,生物进化、繁衍需要更加趋近中性的环境。

  链接2

  火星生命去哪里了?

  目前人类对火星生命模式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在火星形成后的10亿年中,自然环境可能促成生命起源。后来环境每况愈下,生命挣扎了10余亿年,终于全面绝种,只留下化石遗迹。

  第二,火星生命也可能在起源后继续演化,为适应环境深入地下,或长期冬眠潜伏,伺机再出。

  第三,火星生命可能从未成形就胎死腹中,只留下一些氨基酸化学分子演化的蛛丝马迹。

  链接3

  载人登火星面临四大困难

  一是飞行动力的问题。载人火星飞船的重量必然大于45吨的“阿波罗”载人登月飞船,所以需要有推力极大的运载火箭。另外,从火星返回地球更为不容易,所以必须有志愿者愿买“单程票”。

  二是人身保护和空气、饮食供应的问题。航天员在来往火星的过程中,会受到太阳风暴和宇宙辐射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太空天气预报能力和改进各种防护设备。而要解决航天员的氧气、饮水和食品的供应,目前能想到的方法一是采用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二是就地取材生产。

  三是人体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在飞往火星途中和到达火星后,航天员长期处于微重力和低重力状态,会出现肌肉松弛或骨质变轻等太空综合征。到达火星后,与地球差异很大的火星环境对人体也是个挑战和考验。

  四是着陆火星和实时联系问题。着陆火星危险性很大,着陆火星后,飞行器还需要保证与地球的正常通信联系。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