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如何分辨主人的脚步声?”等10则

狗如何分辨主人的脚步声?

  

  养狗的人家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家人进屋的时候;狗没有一点警觉的样子,仿佛主人尚在屋外时它们就知道是主人回来了。日本研究人员把狗单独关进一间门窗紧闭的屋子里,让狗主人或陌生人在屋外走两个来回,之后让狗主人或陌生人进屋。研究人员通过观察狗对进屋人的不同反应证实,狗能够根据脚步声判断屋外的人是不是主人。人走路的节奏和左右脚轻微的不平衡使脚步声各有特色,狗可能是根据这些特征分辨主人的。

  

  蝙蝠中的“隐形战机”

  

  蝙蝠使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但一些飞蛾能感知到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并据此逃避捕食。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蝙蝠因此又进化出了类似“隐形战机”的功能,可以改变所发出的超声波,让飞蛾难以察觉自己的存在。欧洲宽耳蝠在捕食飞蛾时会大幅降低所发出的超声波的振幅,与其他蝙蝠发出的高振幅超声波相比,其“安静”程度可提高约百倍。研究人员在飞蛾耳中装入微小的探测器,记录它在听到不同超声波时耳朵神经的信号变化,结果证实,其他种类的蝙蝠离飞蛾约30米时就会被飞蛾发觉,而具有“隐形”本领的’欧洲宽耳蝠可逼近到3.5米还不被飞蛾察觉。

  

  还原魔方20步就够了

  

  对任意组合的魔方来说,“最小还原步数”的问题困扰了数学家多年,它因此也被称为“上帝之数”。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大型计算机破解了这一谜团,证明任意组合的魔方均可以在20步之内还原,“上帝之数”正式定为20。研究人员检验了魔方任何可能的混乱状态(约4.3×1019种),为了让问题简单化,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所谓“群论”的数学技术,将魔方所有可能的起始状态分成22亿个集合,每个集合包含了195亿个可能的状态。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算法可以快速将这些还原步骤与恰当的起始点匹配起来,从而实现在20秒内处理一个集合中的195亿种可能。

  

  白菜遭虫咬会搬“救兵”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圆白菜为保护自己免遭虫害,会调节自身散发的气味,夸大受害程度,从而招来更多害虫的天敌。这一发现有望帮助开发环保的治虫方法。植物遭受虫害时,其叶子内部通常会合成挥发性化合物,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通常认为,植物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应与其受损程度呈正比。但圆白菜若是受到小菜蛾幼虫的侵害,不管受损程度如何,都会释放大量挥发性物质。这是因为小菜蛾对圆白菜的危险高于菜粉蝶等其他害虫,之所以要在挥发性物质释放量上“造假”,目的是为把虫害控制到最小。

  

  “基因药”可治懒情症

  

  美国科学家发现,保持健康和从事规律运动的愿望可能是遗传的,也就是说,懒惰可能是基因在作祟。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育种逐步增进小鼠的活动水平,结果发现喜欢跑步的小鼠繁殖的后代也喜欢跑步,这表示年幼的小鼠遗传了活动水平高的特征。这一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一定意义,人们可以通过使用针对增进活跃度的特定基因的药物,治疗活动水平低的问题。

  

  青蛙皮肤:抗生素的宝藏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青蛙的皮肤中含有大量能够对抗治病微生物的物质,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来说也同样有毒。现在,阿联酋的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办法,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处理,消除有害的副作用,从而确定了近百种新型抗生素,其中包括一种能够对抗超级细菌的抗生素。研究人员利用改变分子结构的办法,使源自青蛙皮肤的抗生素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变小,但杀灭细菌的能力更强。研究人员已对200种青蛙的皮肤分泌物进行了提纯并确定化学结构,从丘陵黄腿蛙的皮肤分泌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有望杀灭超级细菌。

  

  男性取悦女性最好会跳舞

  

  一项英、德联合研究发现,男士到舞池跳舞,只要多扭动头、颈及身躯,以及快速扭动右膝,都较吸引异性。研究人员拍摄男性的舞姿,再用3D技术制成计算机卡通影像,让女性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好的舞姿,头、颈和躯干的动作较大、较广,右膝弯曲和转动的速度也较快:而坏的舞姿,动作僵硬和沉重,即使挥舞手臂,也代替不了主要身体部位快速又灵活的动作。据信舞姿的好坏可能是显示男士是否健康强壮的信号之一。

  

  细胞育出功能器官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使用人工多功能干细胞,在白鼠体内成功培育出了完整的田鼠胰脏。尽管迄今已经有人用干细胞培育出了心脏和神经等的细胞,但培育出具有正常功能的器官尚属首次。使用这种方法可在动物体内制造人的器官,然后用于移植。将干细胞注入动物受精卵中,原有受精卵的基因会与干细胞基因结合,生出“嵌合体动物”。白鼠和田鼠虽然是同类,但基因却属于不同种类。科学家迄今只从羊和山羊中培育出异种哺乳类“嵌合体动物”,用田鼠和白鼠培育尚属首次。

  

  莎士比亚长什么样?

  

  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利用3D计算机技术还原了莎士比亚的面容,但布满皱纹的脸庞和空洞的眼神却极大地颠覆了文学巨匠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形象。专家们是在对莎士比亚的死亡面具进行扫描后完成还原工作的。莎士比亚死亡面具于1842年在德国一家废品站被发现,制作年代据信是1616年。德国科学家经检测,认定这是莎士比亚的面部模型并认为他死于癌症。

  

  血糖高易致旱老性痴呆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血糖高或存在糖尿病风险因素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导致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脑内色斑状物质。因此,若能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以避免血糖高并预防糖尿病,或许可以防止罹患早老性痴呆症。脑内色斑状物质是指贝塔一淀粉样蛋白质在大脑中积聚形成的色斑状物质,被认为是导致早老性痴呆症的元凶。数据显示,血糖偏高的老人与正常老人相比,出现脑内色斑状物质的风险为后者的1.7倍;而本身不仅血糖高,还具有易导致脑内色斑状物质基因的老人,出现这种色斑状物质的风险则是正常老人的38倍。 (文章代码:102004)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