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唐诗宋词眷恋的地方

瑶里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50千米。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20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

  

  寻梦瑶里

  

  在这山水如歌的午后,我翻开厚重的瑶里史书,渐渐地步入瑶里的历史长廊,清涟的河水在我身边流淌,纯朴的茶园里散发着崖玉茶香,乡间的石板路上有斑驳的脚印,粉墙黛瓦的民居,幽谧的街巷……我闻到了瑶里的历史气息。

  一路上,只见山青水绿,简朴的农舍掩隐在林荫中,山林间炊烟飘绕。这样的风景使我想起唐诗宋词,想起古代诗人吟咏过的自然。如“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花染山色里,柳卧水声中”,“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啼鸟忽临涧,归去时抱峰”。最传神的还数北宋诗人泛舟河上的名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总之,映入眼帘的都是清新和自然,是带着一种古朴情调的景色。没有不伦不类的高楼,青山脚下的村落都保持着古时的风格,有白色的马头墙,有灰而黑的薄粉瓦,还有精美工巧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它们一笔一划地勾勒着瑶里乡村的图腾。而铺在村落之间的石板路,更是让人联想起古人的足迹。古人在千百年前写下的诗句,竟然和现代人看到的差不多。在瑶里,到处可以看到没有被破坏和污染的山林茶园。瑶里的迷人之处大概正在这里。在喧嚣的都市中,这样的景象连梦中都是不敢奢望出现的。

  瑶里绵延不绝的群山古道、质朴纯净的山乡水涧、丰富多彩的人脉文化和传承深远的茶商风范,都是那么值得驻足,值得心平气和地品味和砸摸。只有慢慢去寻觅和感受,才能体味到蕴涵其中的文化的遗韵、瓷器的渊源、崖玉的清香,还有淡淡的历史沧桑感。

  

  原始森林

  

  汪湖原始森林在瑶里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密不透光的原始森林里,我看到了许多千年古木群,有的老死了,有的倒下了,有的经过千年的风雨仍傲然挺拔、郁郁葱葱。当我一次次抚摸着南方红豆杉、长叶榧、美毛含笑、伯乐树、香果树、蛛网萼等珍稀植物时,当我聆听着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的欢快叫声时,心里顿时激情喷涌。应该感谢瑶里人,一代又一代保护了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使我对大山森林的诚笃之心和炽热之爱有一个放达的场所。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流而下,气势之雄恰似天河谷水天上来。那一级级的瀑布形成一条瀑布链,形态不一,恣态万干:虎跳、马奔、龙游……

  站在山谷里,实在很难产生任何分神的思维,只觉得山谷抱得那样紧密,逮不到一丝遣词造句的空间。猛然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瑶里山水的两句诗:“湿日云间淡,晴峰雨后鲜。”

  

  绕南瓷源

  

  喜欢绕南,尤其喜欢雨中观绕南。

  每次经过绕南,面对一座座古老沧桑的古龙窑,都有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瓷窑,该经历多少人的仰慕,该经历过多少欢笑和纷争,该经历过多少次太平盛世,又该经历过多少血泪情仇呢?

  从汉代开始,就有很多人在绕南居住。到了唐宋时代,这里有“百户”之称,多为茶农,陶工。这里窑火不熄,从瓷土到瓷器72道工艺都在这里完成。雨下着,潆漾的细雨洋洋洒洒,打着雨伞,沿着时弯时直的青石板路,我轻柔地走进绕南,和它一起分享雨中的宁静。在雨中,我看见如今的绕南是是非非早已卷入历史的长河,然而一座座古龙窑却依然见证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会继续见证着未来。有时候觉得那一码码窑砖就是一本本的史书,每一本史书都记载着一群人、一个年代、一个社会、一段历史,那一本又一本的史书垒在一起,便成了艳丽的青花瓷,经久不衰,受人崇敬。

  在汉代时,著名文学家傅毅以美女形象来描写这里的美景:“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南齐时代的谢眺也在诗中云:“夜索陶而绕绕,旦乘屋而芃芃。”仰望一座座古龙窑,心里顿时肃然起敬。千百年来的绕南依然是那么平静,仿佛在默默等待着后人的评说。

  

  青龙谷韵

  

  青龙谷,一个神秘的名字。大山深处,林海之间,是谁点化出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带着好奇的疑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越过古朴的双龙桥,沿着羊肠古道,慢慢地走进神秘的青龙谷。

  阳光仅在树叶的空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都挤到路边来了。这里的奇花都开在高高的树上,夜来香、木莲花,都能与罕见的玉兰媲美,还有难得一见的仙女花,生长在高峰流水的地方,涓洁、清雅。还有嫩黄的“兰花灯笼”—这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先在低处看见它眼瞳似的小花,登高却看到它放苞了,成了一串串的灯笼,在一片水雾中,亮晶晶的,在山谷里散发着一阵阵的兰香味。不仅使人想起唐朝诗人佳句:“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着调子。从玉龙潭、水濂洞、九龙潭、一线泉瀑等景点一直游到仙女湖,听见青龙谷发出最高音的是瀑布流泉。它的水好像天上来,白龙骤下,风声瀑声,响彻天地之间,“带得风声入龙谷”。一路上从密林里观流泉,如丝如带,缭绕林间,往往和飘泊的水雾结伴同行。路边的溪流淙淙作响,不禁随口念到:“人在泉上过,水在脚边流”,悠闲自得可以想见。

  对那连绵不绝的峰部,我愿意远远地从低处看去,它们与树影相接,映在天际,黑白分明,真有锦绣的感觉。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在深壑绿林之中,也有人看见过老虎、狗熊、蟒蛇、羚羊出没,有人亲眼看见过美丽的鹿群,至今还能描述它们机警的眼睛。宋杨万里有诗云:“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岂不是这种体验吗?我们还在从仙女湖返回的途中,在小溪浅水中看见十几条娃娃鱼,它们古装打扮,有些像《梁山泊与祝英台》中的书僮,头上一面一个圆圈。

  当我们要从一座木桥上走过时,我们看见桥下的溪水中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此类彩色的溪涧鱼,体小,俗称桃花鱼)正在游来游去,引来一阵惊喜。

  漫游青龙谷,随处可以歇脚,现在不仅“青龙寺”面目一新,同时保留了古刹的风貌。上山的路,休息的亭子,跨溪的小桥,更今非昔比,过去使人视为畏途和神秘的地方,现在却像你的朋友似的在前面频频招手。

  

  崖中之玉

  

  见惯了城市的浮躁和混沌,到了瑶里,仿佛一下子清爽起来。感觉有一壶上等的崖玉茶,在鼻息间幽幽浮动暗香。不及品茗,就自然地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雅致风情。

  被誉为茶圣的陆羽,千余年前就已经嗅到了瑶里崖玉茶的幽香。他把一个物产丰厚的瑶里打成一个包,然后以茶的名义,划归到唐时产茶8个区域之中。这样一来,经年的崖玉茶香就悠悠地飘荡千载,长久地浸润出瑶里的古典。

  在瑶里古镇,要上一壶崖玉茶坐定,手持精致的青花茶杯送至唇边,鼻息间掠过的雾气已经呈现醉人的芳香,让人不禁有微微的醺意。

  自古名山出名茶,瑶里接黃山之灵气,山高林密,峰峦重叠,瀑布飞水泻,溪流潺潺,景色独秀,属黄山余脉。崖玉茶就产自于瑶里镇汪湖海拔为1200米的仰天台等高山地区。仰天台是一大片面积宽阔、坡度平缓的台地,周围古木参天,巨杉成抱,涧水潺潺,清明如镜,幽兰吐馨,四季云雾缭绕,温凉宜人,无任何污染,实为理想的植茶环境,也是江西省海拔最高的茶园。这里原有“仰天书院”,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余懋学曾在这里潜心攻读,历尽寒窗之苦,现遗迹仍存,庭院中留下的几十株老茶树年岁虽长,几经自然更新,仍芽叶吐露,柔软如绵,白毫披露,犹生机勃勃,延续百年而不绝。唐朝大诗人徐寅曾赞瑶里崖玉茶曰:“致山川秀气所钟,品具崖玉骨花香之胜。”

  【责任编辑】王凯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