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水体污染程度日益严重,许多原生植物,如海菜花等灭绝。历经多年综合治理,部分入湖河道水质有了很大改善,一些曾经灭绝的水生植物又重现滇池,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菱就是其中之一。

  

  涉江采菱由来久

  

  野菱,又名刺菱、菱角,菱科菱属植物,该属有30种。菱科的化石见于北荚、阿拉斯加及西伯利亚的晚白垩世三纪(7500万年前)。菱属植物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东亚的种类最为丰富,我国是野菱主要分布区,还和印度同为菱属植物改良种的中心地区。 作为我国常见的菱属植物,野菱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省,常生于海拔1000~2700米的湖泊、库湾静水区。安徽明光市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26万亩的水面成为最大的菱角产地,年产量可达l 000余吨。在三湖中,七里湖的野菱因量多、质优、无污染而独占鳌头,这里出产的野菱也获得了“七里野菱”的美誉。 在古代文献中,2000多年前就有关于(野)菱的记载。《楚辞》中提到“涉江采菱发阳阿”,阳阿就是当时流行的采菱歌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唐代诗人王维生动地描述了江南水乡满湖野菱的优美景色。宋朝大诗人苏轼在《画堂春》中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描绘出一幅欢快的采菱图。“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绘制《采菱图册》,其中一幅用笔高古雅淡,青螺一般的远山下一池白水,墨绿色的菱叶重重叠叠成之字形遮蔽了三分之一的水面,着红装的女子三三两两地在菱叶深处荡舟。金农题诗云:“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 在医学典藕中,有关野菱的记载更是详细。《本草纲目》云:“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纲目拾遗》记载:“刺菱乃小菱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针芒刺手,故名;其菱大者如蚕豆,小者如黄豆,味绝鲜美,虽至秋老,亦不甚大。”

  

  结构习性皆独特

  

  作为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野菱的枝叶长得很有趣,细长的茎上长着两种形状完全不同的叶子,这在植物学上叫异型叶:其中一种是漂浮叶(在菱属各种中,野菱的浮水叶较小),聚生于茎顶,叶片斜方形或三角状菱形,内红外翠,叶柄长3-10厘米,中上部膨胀成为狭纺锤形的海绵质气囊,帮助叶子浮在水面;另一种是沉水叶,含叶绿索,排列于叶柄基部两侧,具羽状深裂。花盘杯状花单生叶腋、白色。坚果三角形,很小,其基部前后各有一个下倾(偶见平伸)的尖锐角刺,绿色,上方两刺向上伸长,下方两刺朝下,果柄细而短;果肉类白色。果实味甜微涩,外壳木化而坚硬。花期7~8月,果熟期在10月。

  野菱多生于水塘或田沟中,苗期沉于水下,成熟时,叶子浮于水面;常自花受精,有时也依靠昆虫传粉,果实靠动物和水流散布。野菱常成群生长,覆盖较大面积水面。群落伴生植物有黑藻、狐尾藻、青萍等。它们喜阳光,抗寒力强,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很强。胚根停止发育后,野菱会逐渐生出次生根。在这些次生根中,有一种纤维状的不定根会伸进泥里吸取养分,另一种同化根则飘浮于水中,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

  夏末秋初,野菱的花梗伸出水面开花,在清晨的几个小时里,花受精后,花梗就沉于水面之下,结成果实。一个多月后,果实长大成熟,会由淡红色的嫩菱逐渐变成黑褐色的老菱,果壳由嫩变硬。菱角的角由萼片发育而成,是在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发展出来的武器,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果实不被鱼、鸭等动物吞食,像铁锚一样的菱角能够把刚生出的幼苗固定住。野菱的两片子叶也很有意思,一瓣很小,另外一瓣几乎挤满了整个硬壳,当它发芽的时候,小子叶跟胚根长到壳外,依旧留在壳里的大子叶会伸出一根长长的叶柄,仿佛系住锚的长索那样。菱茎能在3-4米深的水下生长。它的所有这些性状都是对水环境适应的结果。

  

  一身上下全是宝

  

  在环境科学中,野菱可指示生态环境中水体的清洁状况和水生群落的区系地理特征,它们也是鱼类的栖息地和产卵场。

  野菱的果实为稀有坚果,也是优良的食疗果品。在《本草纲目》中,野菱是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药。野菱肉(子叶)富含淀粉以及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B、C)、多种微量元素等。果实生食,有消暑热、止烦渴、治疮肿、利尿通乳的功效;熟食或制成菱粉服食,可健脾胃、益中气,对胃溃疡、痢疾等疾病有疗效。野菱的花、菱壳、叶柄、菱叶等皆可入药。菱茎可用于治疗小儿头部疮毒。

  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长习性,菱属植物在双子叶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菱科和柳叶菜科有密切关系,过去曾归入柳叶菜科,但因它的予房两室,每室各有一颗胚珠,且果为坚果状,所以人们将其分出自成一科。

  在1753年植物学家林奈建立菱属时,该属还只有一个种。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种发表,至今已有近百个种级名称。同时,随着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改进,人们对菱属植物的认识也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菱属植物形态变异较大,不同研究者所选用的材料因性状不同,从而导致菱属植物属下分类系统不能被各学者普遍接受,对菱属植物的种类划分至今仍有较大争议。但争议双方都承认,细果野菱为现存菱属中最原始的种。

  

  水质恶化致濒危

  

  水体环境质量恶化是野菱濒危的主要原因。野菱自身较为稀少,竞争力不强,易受危害。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过量采捞,围堤、网箱养殖、水质污染等,使得湖底腐殖质增多,水质混浊,这些因素都不利于野菱生长;加之野菱幼苗常常会被鱼类咬食,导致其更新困难。野菱稀少濒危,其实受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这一类植物,许多同它伴生的沉水植物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缺乏野菱共生,它们也在陆续灭绝。 2007年,湖南沅江市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野菱原生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在新湾镇洪家嘴村赵家坝湖汊,划定国有水域滩涂270亩为沅江市野菱原生生态环境核心保护区。

  【责任编辑】赵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