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隐鹮

2015年10月9日,北京动物园中最后一只隐鹮以22岁的“高龄”去世。至此,中国境内可能再也没有隐鹮存在。隐鹮的生活习性正如其名,安静而隐蔽,然而它们却逐步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鸟类,其生存的窘境足以再次引起人们对濒危动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朱鹮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鸟类,但是提到它的近亲隐鹮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隐鹮与朱鹮的外形相似,成鸟体长约80厘米,翼展可达1.35米,这种鸟类全身上下覆盖着具有铜绿色及紫色光泽的黑羽毛,没有羽毛的头部裸露出红色的皮肤。隐鹮长有细长而向下弯曲的红色喙,这是鹮类动物的典型特征。隐鹮很少发出叫声,它那一脸泰然的表情,就像一个看尽人世间沧桑的隐士一般,正如其名。
  早在180万年前,隐鹮就已出现在地球上,它曾经广泛分布于欧洲南部、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隐鹮属于候鸟,它们会上百只成群,在栖息地间迁移。隐鹮生活在半荒漠和戈壁环境中,主要以昆虫、蜥蜴及无脊椎动物等为食,它们是唯一在悬崖上筑巢的鹮类。
  失踪的隐士
  生活在欧洲的隐鹮成了人类活动的受害者,随着人类的捕杀、栖息地的减少和食物的匮乏,其数量迅速减少。1504年,萨尔茨堡大主教发出谕令要求对隐鹮进行保护,但这无法阻止隐鹮数量的锐减。1555年,瑞士医生康拉德·格斯讷首次科学描述了隐鹮,在他的文章中还特别提到了这种鸟的肉质鲜嫩、非常美味。到18世纪初,最后一批隐鹮消失在奥地利的崇山峻岭中,欧洲的隐鹮也就此消失。
  在亚洲西部的土耳其,宗教意外地成了隐鹮的保护者。土耳其人相信在天空中迁移的隐鹮,是在指引他们的穆斯林教徒前往麦加进行朝拜。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土耳其的隐鹮得到了保护,但是进入20世纪后,人类的活动还是严重威胁到了隐鹮的生存。1992年,最后一只野生隐鹮死亡,宣告这种鸟类在土耳其的消失。在土耳其以南的叙利亚巴尔米拉附近,也生存着少量隐鹮,2008年叙利亚政府开始对隐鹮进行保护,但是接踵而至的战争却打破了隐鹮的平静。2015年5月“伊斯兰国”攻陷了巴尔米拉地区,这里的隐鹮恐怕也是难逃厄运。
  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就出现了关于隐鹮的记载,其被作为圣鸟崇拜,成为显赫的象征。随着人类的活动,特别是近百年来有毒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阿尔及利亚、约旦等地的隐鹮相继消失,非洲北部的摩洛哥成为野生隐鹮的最后希望。经过不懈的努力,生活在摩洛哥的苏塞-马塞河国家公园(Souss Massa National Park)的野生隐鹮数量目前已接近500只,种群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从隐鹮的全球分布和数量上看,仅在1900年到2015年间,其数量减少了98%,野生种群的生存范围缩小至摩洛哥一国,成为徘徊在灭绝边缘的物种。目前,隐鹮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将隐鹮的受危级别定位为“极危”。
  动物园中的希望
  今天,全世界的隐鹮数量大约有1500只,其中500只是生活在摩洛哥的野生种群,另外1000只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动物园中。在欧洲的动物园中,约有850只隐鹮,其他250只生活在北美洲及日本的动物园中。中国的哈尔滨动物园曾经从日本引进了3只隐鹮(2雄1雌),后来它们被送到了北京动物园。经过动物园的精心饲养,北京动物园中的隐鹮数量一度达到6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一只只死去了。
  就在隐鹮即将灭绝之时,人类终于意识到保护这种安静鸟类的重要性,世界各地的动物园成为拯救隐鹮的重要基地。在隐鹮最早消失的欧洲,各国正在努力让人工饲养的隐鹮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从2002年开始,奥地利政府派出飞机引导隐鹮进行迁移,到2008年已获得初步进展。在西班牙,30只隐鹮被放生,尽管遇到了挫折,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努力。终有一天,野生的隐鹮将再次出现在欧洲的天空。在隐鹮的最后家园摩洛哥,当地政府在保护野生隐鹮的同时,也开始在动物园中引入隐鹮进行饲养,以建立新的种群。该园中的隐鹮数量已超过20只,当种群数量达到40只后,便会尝试进行放生训练使它们再次野化。
  这些因发展而陷入绝境的动植物,人类正在加紧拯救。经过人们不懈的努力,目前世界上隐鹮的数量已开始缓慢回升。以此为鉴,我认为各国的动物园也应优先饲养和研究本国的濒危野生动物。只有当人类与各种野生动植物和谐相处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与大自然的平衡。
最后的隐鹮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