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拍摄矮小植物

我们在大自然中所见到的植物,不一定都是高大挺拔的,有些花朵未必艳如牡丹,有些植株可能高不盈尺。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像苔藓一样贴在地面上生长的矮小植物,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拍摄好这些小家伙们呢?
  低角度拍摄
  有人说,只要给相机套上一个微距镜头,然后蹲着拍摄伏地生长的矮小植物,就可以得到一张清晰的照片。但是拍摄照片不只是需要被摄物体清晰,还需要讲究拍摄的角度。当拍摄花朵时,应尽量拍到花蕊部分,就像在拍摄人物或动物时要拍到眼睛一样,这样整张照片才会有灵性。有些植物开的花不是向上的,可能是侧开或者下垂,如果俯视拍摄就不能拍到花的内部结构,这就需要摄影者改变自己的拍摄姿态和角度,以得到照片表达的最佳效果。
  对于矮小的植物,通常要把相机贴着地面拍,以达到一个与植物平视的低角度。如果使用可以翻起LCD屏取景的相机,比较容易操作低角度摄影;如果是用单反相机从取景框取景,就需要拍摄者趴在地上操作,这样取景、对焦会更加准确。
  这两张野菰的照片是同一株植物,一张是俯拍的,一张是低角度拍摄,哪一张能更好地表现出植物的形态?
  注意焦平面
  微距摄影,一定要注意控制好焦平面。焦平面,是相机镜头前面与镜头光轴垂直、经过对焦点的一个平面,它与相机里的感光元件CMOS平行。把需要拍摄清楚的部位尽量调整在焦平面上,才能使它们在照片上都被拍摄清晰。
  比如这张葫芦藓的照片,尽管它的身形只有约1cm高,娇小到难以把握好拍摄角度,但只要把镜头的光轴与植株调成垂直的角度,就可以使它的孢蒴(孢子囊)和蒴柄都处在焦平面上,这样可将葫芦藓的整体形态都拍得非常清楚。选择正确的角度,能使这类植物小精灵显得亭亭玉立、活泼生动。
  适当补光
  在微距摄影时,因为要缩小光圈进行拍摄,所以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最好也能进行适当的补光。
  在强烈的阳光下,植物会有很大的明暗反差,只要在相对的方向进行补光,可以减轻阴影。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反光板甚至白纸反射太阳光,以此来提亮阴影部位。
  在阴天时候或是在幽暗的树林里,也有些摄影师会用双灯补光,来获取有立体感的照片。还有的摄影师会使用环形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质感更为柔和。
  
  如果没有那么专业的灯具,我们还可以使用一只普通的闪光灯,再加上柔光罩来达到消除阴影的效果,如果能让闪光灯脱离照相机,在侧面引闪补光,拍出来的立体效果则会更好。
  在野外拍摄植物时,最好随身携带一支强光手电筒,这样不但在天黑走路时可以用来照明,还可以在阴暗的环境里拍摄小植物时用来补光,非常的方便。
  关于景深与光圈
  微距镜头拍摄微小的物体时,景深会比较小,因此最好使用光圈优先的模式,把光圈调到f11、f16,利用小光圈的大景深可使对焦点前后更加清晰。
  寻求更大的放大倍率
  不管是60mm、105mm,还是150mm的微距镜头,放大倍率最大只能达到1∶1,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拍摄的物距(相机与被拍摄物的距离)一个比一个远,对于拍摄毫米级的植物微小结构,有时1∶1的放大倍率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
  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大的放大倍率,可以在相机与镜头之间加上近摄接圈,通过增大镜头与相机的距离来增加照片的放大倍数。加上接圈后,由于镜头与相机之间的距离拉长了,镜头的进光量会相对变小(就像你通过一个纸筒看东西,纸筒越长,感觉越暗),但副作用是这时镜头的光圈值会不准确,需要试拍几张,调到曝光合适为准。加上接圈后,镜头不能自动对焦,要靠前后移动相机才能对焦清晰。
  另外,还有一个得到更大放大倍率的办法,就是利用反接环,通过镜头的滤镜螺纹反向连接一个焦距比较短的镜头。焦距越短,反接的放大倍率就越高,反接35mm的镜头,放大倍率可以达到2∶1。
  用显微镜拍摄
  很多微小植物的特殊器官,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貌,那怎样才能把它拍摄下来呢?
  这需要在普通的显微镜上配置一个与单反相机连接的装置,然后把相机接到显微镜的目镜上,直接从相机的取景器中取景,这样就可以拍摄到显微镜里看到的微小结构了。
  在显微摄影时,通常是利用显微镜的光源,从载玻片下面透视被摄物来拍摄照片;如果需要,也可以从显微镜载物台的两侧布置光源,从上面照亮被摄物,拍摄立体的显微照片。
  显微摄影的景深很浅,有的摄影师通过不断调整焦点,拍摄几十张甚至几百张不同清晰点的照片,再通过电脑进行“焦点堆栈”,合成一张高清晰的显微照片。
如何拍摄矮小植物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