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畅想未来世界

“知力”:您如何理解科幻的未来性?有哪些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学幻想让您印象深刻?
  吴岩:科幻不是现实的虚假替代品,而是现实美丽的延伸。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从前人们是天涯海角各处一方,而现代人却可以有网千里能相会;从前即使是小国寡民,人们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而现代人却可以千里姻缘一网牵。
  陈楸帆:科幻作品天然地与未来密不可分,即便它描写的是当下或者过去,但其精神内核始终面向对未来、未知的可能性探索。科幻的未来性不是确定的、纲领式的,而更像是某种预言或者寓言,带有诗性的特点,开放与不确定性正是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许多未来科学幻想都让我印象深刻,包括《天堂的喷泉》中的太空电梯、《发条女孩》中的生物工程技术、《雪崩》中的虚拟空间化身以及《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的人工智能技术。
  李淼: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之所以吸引我,主要还是因其探索了各种未来的可能性,特别是他对现代物理学的探索。许多人常常问,在宇宙之外有没有新的宇宙?实际上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的最后部分,人被关进了小宇宙,这些小宇宙是分离出来的子宇宙,相当于从大房间里面切割出来的一些小房间。在我看来,多元宇宙的可能性是成立的,其他宇宙中的物理学规律可能跟我们不一样,但在空间上都是连通的。
  “知力”:您所涉猎的科幻作品中,有哪些科学技术是科幻作品中曾经预言过,已经实现或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的?
  李淼:在我所读的科幻作品中,我认为《2001太空漫游》的预见性是非常成功的。这部小说预测了平板电脑的诞生,也预测到了碎片化自媒体的诞生,还有中国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书中描写的中国空间站的形状和现实中的天宫一号非常相像。但这本书还太超前,因为作品中预想的月球移民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

  陈楸帆:据我所知,科幻作品中曾经预言过的电脑网络、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克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已经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样本,有一些虽然目前还没有达到小说中的神奇程度,但假以时日,都将不再是梦。但类似于人工智能、星际旅行、太空移民、冬眠技术等仍然期待技术上(或成本上)的突破。
  “知力”:您目前在关注哪些前沿科技发展的动向,可以融入未来的科幻创作中?
  陈楸帆:科幻小说曾经也被称为“点子文学”,当然说的人略带一种讽刺意味,但他也说出了一个事实,科幻小说的核心价值便在于由科技想象生发出来的“What if”式的可能性。作为一个编故事的人,我更倾向于将完美的作品奉献给读者,而不是随手丢出一些点子。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科幻作家的压力其实非常大,因为你得不断地跟在科技潮流的后面奔跑,以免被时代抛弃,所以我会时刻保持对前沿领域的关注与敏感度。我目前正在从事与动作捕捉和虚拟现实相关的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将科幻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李淼:如今,人类在科学领域的突破正在往微观方向发展,尺度越来越小,量子计算机的技术攻关和人脑连接组计划正在实施。也许有一天,是一个纳米机器人而不是乘坐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作为先行使者飞往茫茫的宇宙。未来将出现更新鲜的科幻小说灵感和素材来源。
  “知力”:您认为科幻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我们是否迫切需要科幻?
  吴岩:我们正处在科技发展带来人性变化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能率先把握这种变化的人、群体或国家,将率先主宰世界。因此多读科幻,建立起自己对未来的观察模式至关重要。科幻是创新的载体,所以老师们从小学就指导孩子写科幻作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孩子们的思想在科幻中流动,而非停滞。
  陈楸帆:我觉得科幻最重要的社会影响在于启迪一代人对于科学的热爱与探索,这些人会将科幻作品中的奇思妙想作为日后投身科研领域的某种灵感与动力。比如硅谷企业家中的婴儿潮一代,微软董事长及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等科技界大佬都是科幻爱好者,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如同科幻小说中的疯狂科学家一般,努力把世界变得更美好。中国正处于一个国力强大、科技兴盛、创新大潮汹涌的好时代,科幻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火箭升空的助燃剂,它能激发起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与想象的热爱,使人们保持对未来的旺盛好奇心,并不断将其转变为探索与实践的动力。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