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上)

马勒别墅

  这是一条普通而又不寻常的沪上老街,这里曾有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联姻等丰富的历史记忆;这里也曾是旧上海的外国人聚居区,留下了丰富的异域文化印记……这条拥有百年历史、保存完整的“老马路”就是陕西北路。
  2013年,适逢上海开埠170周年,承载着上海百年发展记忆的陕西北路(新闸路—巨鹿路段)从全国65条特色街中脱颖而出,荣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永不拓宽的街道”
  陕西北路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区中部,主要在静安区境内,呈南北走向,北段伸入普陀区境内,南起延安中路接陕西南路,北至苏州河畔的宜昌路。其中,新闸路至巨鹿路段,长1000米,宽9.2米,是其精华所在。
  2009年,上海市首次确定了中心城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144条街道为历史风貌保护街道(街巷),其中64条道路因为最完好和集中地体现了上海历史文化,被列为“一级保护道路”,其规划宽度将尊重“历史宽度”,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加以拓宽。陕西北路便是这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
  陕西北路初建于1899年,当时,上海公共租界进行再一次扩界,公共租界以西的农村田舍全都进入租界范围;与此同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辟筑租界道路。在此之前,今陕西北路地区已有宁波籍银行家族“小港李氏”在此定居,并辟筑了两条私家马路,其中一条被命名为“李诵清堂路”,即今陕西北路新闸路以北段。1905年,陕西北路新闸路以南段完工,租界当局以英国东亚舰队总司令西摩的名字将其命名为“西摩路”。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公共租界,更改租界内道路名称,“西摩路”随同“李诵清堂路”一道更名为“祁门路”。1946年,上海市政府再度统一全市道路名,以陕西省名命名这条路为“陕西北路”。
  自筑成以来,陕西北路一直是上海的高档居民区,居住着大批外侨和社会名流,是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名人街”。
  这里无论建筑、环境、人文均体现出海派文化的典型特征,拥有相当优良的城市空间品质。街区以陕西北路为主线,沿线多为独立式花园住宅,间有华业公寓、太平花园等公寓建筑群落,西摩会堂、怀恩堂等宗教建筑,内含小型戏院的平安大楼等商居两用建筑,展现了老上海公共租界拓界期间社区生活的居住、文化、精神建设状态。
  公共空间布局上,街区内马路均以车行道为主干,两侧为人行道、行道树及住宅围墙,形成空间和视线的“通廊”。马路两旁主要种植法国梧桐,春夏秋三季,绿荫遮蔽。
  在新闸路至巨鹿路段的近千米距离内,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21处,其中有多处均在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历史变迁中,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浓墨重彩。近代历史上,众多达官贵人、军阀政要、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均寓居于陕西北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陕西北路更成为在上海的犹太人的聚居区和避难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犹太文化印记。
  新闸路至奉贤路段、南京西路至威海路段,基本保持了老上海的历史风貌,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建筑文化风景长廊。其多元的建筑语汇和风云际会的传奇故事交相辉映,堪称老上海的城市“缩影”。
  而今,这条路的历史已一页页翻过,但承载着历史的建筑还在,我们不妨带着寻宝者的目光走进去探索一番,看看这条路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梦幻般的童话城堡
  经过陕西北路、延安中路西南角的路人,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被矗立在拐角处的一幢城堡式建筑所吸引,它实在是太漂亮了,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马勒别墅。褐色的尖塔神秘地高耸着,北欧斯堪的纳维亚造型异国风情十足,墙面色彩斑斓,精致华丽,在阳光下犹如一座梦幻城堡。

马勒别墅细部

  马勒别墅是上海滩现存上千处花园旧邸中最为玲珑精致的一处。别墅的主人伊利克·马勒是英籍犹太人、当年上海滩上有名的大富翁。
  落成于1936年的马勒别墅是马勒专门为他的宝贝女儿建造的。20世纪初一个北风凛冽的寒夜,马勒美丽却多病的女儿做了一个绮丽的梦,梦中的她走进了安徒生童话中描写的一幢坐落在云端上的长满尖角的华丽城堡。突然,城堡像船一样移动起来,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中驶向父亲常常提到的英格兰故乡,又好像是她在童话故事中读到的北欧山地。小女孩醒来后把梦中的城堡画在纸上。晚上,她和父亲坐在炉火熊熊的壁炉前,小手拿着自己的画向父亲描述梦中的城堡。在冒险生涯中很少动情的马勒被爱女的叙述所打动,为了圆女儿的梦,马勒请来设计师,设计了这座具有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花园别墅,并投入巨资,历时9年余方始建成。这幢别墅共有大小106间房,每间的款式都不相同。
  在上海这座城市,类似马勒别墅这样的挪威建筑风格非常罕见:其主楼为3层,屋顶上矗立着高低不一的两个四坡顶。东侧的坡屋顶高近20米,上面设有拱形凸窗,尖顶和凸窗上部都饰有浮雕;西侧的坡屋顶比东侧还高,约有25米,屋顶高尖陡直,具有典型的挪威建筑特征。主楼南立面上有3个垂直于主屋脊的造型优美装饰精细的双坡屋顶和4个老虎窗,连同东西两座四坡屋顶交织在一起,使整幢建筑看上去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木构件之间抹着白灰缝条,显示出典型的斯堪的纳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嵌,墙顶却覆盖着黄绿色的中国琉璃瓦,显得格外富丽堂皇。由于马勒当年致富主要是靠航运,所以他把这座外表如同城堡的别墅设计得就像一艘航行中的邮轮。整个花园就像绿色的海洋,草坪边的一座镂空石塔仿佛是大海中的航标灯塔。
  从正门进去,首先便是宽敞明亮的大客厅,所有的木制构件上都雕刻着花纹,木吊顶上有彩绘的罗盘和驾驶舵,就像船头一样。主楼梯呈十字形,连接各楼层平台。马勒别墅内的楼梯特别多,且都为仿制邮轮楼梯。一个接一个的转角楼梯时而向上,时而向下,四通八达。即便是同一楼面的房间,有的也必须通过楼梯才能贯通,越往上,楼梯越窄,这就使建筑空间产生一种扑朔迷离之感,使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中的迷宫。

荣氏老宅

  每层楼梯口均设有非功能性的圆窗,仿佛是海船的密封窗。蜿蜒曲折的楼梯分成东西两翼,一翼通向前舱,另一翼通向后舱。通道上的圆窗就像是船舷。在那些栏杆和柱头雕刻的细部,也多是与船舶相关的图案,如船舵、船锚、沙船队、海浪、海上日出,等等,连地板也拼出了海草、海带的纹路。
  在“侧窗”墙壁中,镶嵌着一块汉白玉“孔雀登枝”图案,主楼梯间的圆形天窗为五彩剔透的彩色玻璃穹顶。每逢丽日,阳光透过彩窗,很有些爱丽丝幻景中的味道,充满童话中的空灵意趣。
  马勒别墅的花园中央是一块大草坪,草坪上伫立着一匹和真马同样大小的青铜马雕塑,其外形粗壮敦实,雄健有力。这匹马的原型是匹叫布劳尼克·希尔的赛马。据说,马勒最初闯荡上海滩的荣耀,就是由这匹马书写的。这匹给马勒带来了财富的赛马被称为功勋马,它就长眠在青铜马基座下。
  花园中有一间小姐房,那是马勒为多病的小女儿专设的,当她散步感到累时,可以坐在里边小憩片刻。
  别墅的建成不但圆了马勒女儿的梦,全家人还在里边过着舒适安逸的奢华生活。可惜好景不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据租界,因马勒是犹太人,全家被赶往集中营,别墅成为日本军人俱乐部。抗战胜利后,这里又成了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驻地,常人无法涉足其间,因此,它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作为别墅的主人,马勒一家从集中营出来后,身心受到重创,他们选择离开了上海,并且自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民族资本家首户的豪宅
  陕西北路186号门前有一排雕花精美的石砌矮墙,围墙里,绿荫掩映下,是一幢具有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特征的城堡式3层洋楼。这是当年上海滩为数不多的顶级豪宅之一,也是如今上海滩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它是旧上海棉纱、面粉大王荣宗敬的故居,人称荣氏老宅,又称荣家老公馆。
  当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从开设钱庄起家,靠经营面粉、棉纱生意成为沪上赫赫有名的富商巨贾。到20世纪30年代初,荣家已拥有茂新、福新、申新三大系统21家工厂,所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和“双马”牌棉纱行销海内外,成立了名扬中外的华人著名企业“三新财团”。当时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这幢大花园洋房就是荣家在事业发展势头最强时置办的,它建成于1918年,荣宗敬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犯上海,荣氏集团在战争中损失巨大。荣德生被迫离开无锡到汉口,苦苦支撑着内地工厂。荣宗敬则留在上海,利用“孤岛”的有利环境,坚持生产。
  此时,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成立伪政权,胁迫荣宗敬出任伪职。他觉察到处境险恶,决定避居香港。1938年1月4日深夜,荣宗敬从陕西北路寓所后门出走,乘朋友的轿车直驶黄浦江码头,而后乘坐加拿大轮船远赴香港。不料,到香港后,荣宗敬突患肺炎,加上心忧家事国事,于2月9日在香港养和医院去世,走完了艰难创业的65年人生之路。

华业公寓

  1个月后,荣家后人搭乘加拿大“皇后”号,将其灵柩运回上海,荣宗敬算是又回到了“西摩路”上的老家。
  2003年11月26日,是荣宗敬诞辰1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陕西北路186号举行了“荣宗敬故居”揭牌仪式,荣宗敬的三儿子荣鸿庆等祖孙四代亲临现场。这幢走过百年沧桑的老宅,也成为了一个大家族历尽兴衰变幻的真实见证。
  张爱玲把它写入《色·戒》
  荣宗敬故居对面的陕西北路173号坐落着一座西班牙城堡式高层建筑,即建成于1934年的华业公寓,它是折衷主义向现代建筑过渡时期的代表作。以前,华业公寓里面住的大都是达官贵人、富商和外国人。抗战胜利后,作家、戏剧家李健吾,著名电影和话剧演员金山、张瑞芳夫妇也曾居住在这里。
  陕西北路与南京西路交叉的转角上是平安大楼。平安大楼为8层高美式公寓,用的是欧式红砖。它的底楼前身为安凯第商场,20世纪30年代为西班牙驻沪领事馆。1932年,改建成平安大戏院;而后变为主要放映外国电影的平安电影院。这是张爱玲最爱去的影院,她还把小说《色·戒》的高潮部分——“刺杀”安排在了平安电影院门口。
  陕西北路299弄是一条石库门弄堂,里面4-12号保存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共同经办、共同领导的上海大学旧址。“文有上大,武有黄埔”,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创办于1922年10月23日,其前身是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后该校师生闹学潮,驱逐了校方,在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促成下改名为“上海大学”,推举国民党人于右任为校长,邵力子为副校长,共产党员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邓中夏、张太雷、恽代英、肖楚女、任弼时、沈雁冰等都在此校任教。1927年5月2日,国民党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学生。5月3日,蒋介石指令淞沪警备司令杨虎和陈群查封上海大学,学校被取缔封闭而终止。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赵 菲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上)
陕西北路:昔日沪上“洋人街”(上)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