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桃李芬芳遍天下

叶企孙是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周光召、钱伟长、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邓稼先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华罗庚、钱学森曾受到他的提携。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半数以上与他有着巨大关联,因而有人称他为“大师的大师”。
  “我们不能沉默了”
  1931年11月,日寇策动“华北自治”的消息传至清华大学,一时间群情激奋。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更是忧愤满腔,他当即找到校长梅贻琦,说:“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不能沉默了!”梅校长点头称是,道:“我们不能做亡国奴!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我们要表明态度。”
  “华北之大,已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叶企孙与梅校长联系了陶孟和、胡适、张奚若等著名教授,在由叶企孙起草的一份痛斥“华北自治”的通电稿中签名,并立刻通告全国,电文如下:

  连日报载通电,有谓河北时局紧迫,要求“自治”。甚且有谓“危机四伏”,提议“自保”者。同人等生长河北,深知各县并无此种情形。所谓“自治”之要求全系奸人所播弄,雇员所制造,绝非民意。当此国难严重之际,用全国统一力量,尚虞不能挽救,欲求一省之自保,岂可得乎?深望乡人,切勿轻信谰言,受人愚弄。迫切陈词,敬希公鉴。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日本侵略者也加快了全面“布控”中国的步伐,于1936年11月3日在京郊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随后又堂而皇之地列队入城,公然叫嚣。当天中午,清华大学学生汇聚一堂,降半旗为祖国的沦陷致哀,并决议组团赴演习“灾区”慰问,揭穿日寇的狼子野心。
  同月7日至12日,宋哲元将军统率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为回应日本军队的挑衅,先后在红山口和固安举行了两次军事演习。他们的义举,赢得了清华学子的敬重。在叶企孙和吴有训的领导和组织下,学生们组成了350多人的慰问团,奔赴两个演习场地,送去大批慰问品,给士兵们打气。叶企孙也向士兵们发表讲话,鼓励他们以宁死不屈的精神同侵略者顽强战斗。不久,在获悉傅作义将军率部在绥远地区大败日军时,叶企孙激动得泪流满面,号召清华师生捐款捐物,再次慰问前方将士。
  叶企孙小传
  叶企孙(1898—1977),上海市人。杰出的物理学家、教育家
  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即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作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他为中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特殊的科学救国实践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前,华北局势紧张。清华大学将一部分图书和仪器抢运南迁,由叶企孙全面负责这项工作。事变发生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即在此基础上成立长沙临时大学,一学期后迁往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成为抗战时期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
  其时,叶企孙已经在悄悄地为抗战出力了。他秘密组织了一支以清华师生和京津大学生为主的隐形队伍,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始了一种特殊的科学救国实践。此前,他最欣赏、最亲密的学生熊大缜已投笔从戎,去往冀中抗日根据地,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办起了兵工厂,还组织了一个技术研究社,研制烈性炸药、地雷、雷管和无线电器材等军需品。
  而叶企孙因病滞留天津期间,也积极地组织学生秘密在英租界内制造炸药和装配电台,送往抗日前线。到达后方后,叶企孙与冀中抗日根据地一度仍保持着联系,设法为冀中筹集资金、购买制造军事装备的物资等。
  1939年1月,叶企孙在昆明《今日评论》杂志上以“唐士”为笔名发表文章《河北省内的抗战概况》,文中以深挚的爱国情怀和战略眼光纵论河北的抗战大势,并热情呼吁科技人员去冀中前线支援抗战,其中写道:“在全国抗战时期,须得容忍不同的政治思想及组织。凡是确在做抗战工作的人,大家都应鼓励他们,支持他们。”
  为学生加油打气
  叶企孙任职西南联大时期,物质匮乏,师生们的生活极为困难。且常有日寇飞机骚扰,狂轰滥炸,大家忧心忡忡。一天,叶企孙约学生们到公园里的茶社聚会,拿出糖果糕点让众人分享,关心大家的生活,并鼓励说:“目前困难是暂时的,抗战一定会胜利……你们一定要锻炼好身体,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一定要大公无私,不计名利……你们学物理不能光搞理论,打起仗来,你们也得做些实事,比如提高蒸汽机效率等。”
  “土炸药”威震敌胆
  1938年4月初,熊大缜派人到天津与叶企孙联系,希望他为冀中介绍技术人才和购买军用物资,叶企孙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年的5月,他专程从天津去往北京,找到他的学生汪德熙,动员其去冀中参加抗日工作,协助时任冀中八路军供给部部长的熊大缜研制烈性炸药。
  叶企孙对汪德熙说,八路军在河北坚持抗战,缴获了一批氯酸钾,用它代替土硝制黑炸药。叶企孙知道汪德熙曾经就读的清华化学系发生过氯酸钾爆炸事故,就想到这位学生可能知道稳定氯酸钾的方法,因而就找到了他。
  汪德熙听从老师的建议,在北京图书馆查阅、研读了相关资料后,即准备扮作传教士进入冀中根据地。为了顺利通过敌人的盘查,叶企孙教他说了一句日语“我是基督徒”。还让他留下一些寄往北京的家信,由叶本人按月给他双亲寄生活费,告之他到天津教书了。
  首“战”告捷
  汪德熙到冀中后,很快就找到了制备安全稳定的氯酸钾炸药的方法,试制雷汞雷管。后来,他又发现掺入少量硝基化合物,特别是TNT能大大提高炸药性能。为此,熊大缜两次派遣汪德熙去天津找叶企孙求援。叶企孙不但先后给冀中输入制造雷管用的药品、铜壳、铂丝和起爆器等,还找到清华物理系手艺超群的实验员去冀中。动员在燕京大学借读的清华研究生林风来天津,在英租界中秘密制备TNT,并制成条块状,与肥皂混在一起运往冀中。
  根据地有了这批生力军的加入,不久就研制成功用电雷管在远处控制起爆的威力强大的地雷,并成功地炸翻了日寇的一列火车。这个举动威胁到京汉铁路的畅通,使敌人十分震惊……
  令人痛惜的是,在艰苦的斗争环境里,功勋卓著的熊大缜不幸被误打成敌特分子而蒙冤离世,几十年后他的老师叶企孙也受到牵连,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1986年8月20日,中共河北省委发出《关于熊大缜问题的平反决定》,认定熊大缜案为冤案,并称“叶企孙是无党派人士,爱国的进步学者……”。1987年,叶企孙的平反文件正式公布。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
  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提议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铜像安放在清华新区第三教室楼。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将叶企孙物理学奖授予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2010年12月7日,纪念叶企孙的同名话剧《叶企孙》在清华大学首演。
  培养大师的大师
  在邢军纪著《最后的大师——叶企孙和他的时代》一书中(《引子: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写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疏忽。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中国“两弹一星”的科技功臣,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知道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等,却不知道这些中国巨响和中国亮点实际上均和他有着巨大的关联!
  事实上,我们后来的重要科学发展所依仗的这些人,正是叶企孙在那战乱烽火时代的满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叶企孙致力于教书育人,心胸旷达而开阔。他担任清华物理系主任不久,就为清华广罗人材,先后请来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等先生。从此之后,“我国物理学界的栋梁多出于清华”。1930年,叶企孙对他的几位毕业生说:“我教书不好,对不住你们。可是有一点对得住你们的就是,我请来教你们的先生个个都比我强。”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