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交五设计

舞台,为有才华的人搭建

  “喜欢尝试新的东西”,这是费俊教授对我们说的,他由平面设计转到交互设计的唯一理由。

  1992年,费俊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他在平面设计领域小有成就,搜索引擎里记录着他的艺术履历和荣誉。

  此时,美国有了新媒体的概念。费俊预感到这种发展趋势,他对这种可更新的、动态的媒体特别感兴趣,而且,数码媒体采用了丰富的物质作为媒介,代替了传统绘画中所使用的材料。“大量使用技术性材料,或传统艺术家很难把握的新型媒介来进行创作,对我而言是个未知的领域,这令我十分兴奋。有太大的想象空间和施展的舞台。”

  费俊去了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学习电子综合艺术专业。一个视觉艺术家,忽然看到了平面领域之外更大的世界,这些新的艺术语言,点燃了费俊的创作热情。2005年硕士毕业,他回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投身交互设计专业。

  2005年时,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发生着变化,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费俊预感到,未来基于电脑和移动终端的媒介会成为重要的公众媒介,产品展示的媒介将被拓宽,不只局限于电影屏幕和电视屏幕,这也给创造者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作品的机会。“更宽广的舞台和屏幕为更多有才华的人所设置,现在很多互联网流行的动画,都是我们学生的成名作。”正是有了网络媒体的支撑,使这些“非主流”的创作者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一举成名。生活。由大胆创意改变

  交互媒体在国内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交互媒体的主要特性之一就是强调与观众之间的交互。在交互媒体作品的展示现场,观者的身份会被自然地转换成参与者,他们参与到作品中来,并全部或局部地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由于在产品的参与过程中涉及到了观众,因此产品的可交互性能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交互媒体学科偏重于交互体验的设计,课程中有70%~80%的内容是专注于用户需求研究、用户体验、用户界面、如何完成产品原型等。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一个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包括从最初的定义到最终的设计完成。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制作一些原型或模型,学生也会学一些基础的编程,这也是他们工作后与工程师沟通时所必需的语言。

  四年的学习时间并不宽松,由于招收的学生大多已经具有较强的造型、绘画基础,对于人物、空间都有一定的描绘能力,因此更多的是专业的基础训练和应用课程。在每年招收的30人中(数码媒体专业共招收30人,每个方向各10人),能够脱颖而出的人,多是对新技术比较敏感的同学。既要有艺术素质,同时又要对科技充满浓厚的兴趣,并且要有一定的能力驾驭它。物联网的发展,使很多硬件都具有可感知性、可反馈性、可交互性,很多产品媒介都会结合在一起,以后一个茶杯都能感知人的温度、可以告知茶杯中水的温度,因此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宽。

  对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联系,费俊告诉我们,其实,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有一些核心价值是不能被忽略的。数字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技能,以交互设计为例,它上游区域的核心技能还是平面设计,包括对图形、对画面、对传达本身的把握。因此,一些与传统媒体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对纸张、材料的认识,还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会直接影响我们在虚拟世界的创造。如果缺少对物质世界的体验和观察,那就无法在虚拟世界里驾驭这种体验。在物质世界特别敏感,特别能够把握的人,在虚拟世界也会把握得很好;对物质世界没兴趣的人,他也很难有上升的空间,因为他所有的体验都是在虚拟世界产生的,缺少物质世界的沟通。因此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数字媒体也不能唯技术论,往往数字媒体作品的好坏,不是技术的好坏,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技术手段来表现人文观点,人文的好坏决定作品的好坏。

  另外,“学习交互媒体的学生不仅仅学到技能,还会学到一套创新方法,这是在我看来是最为核心的价值。”费俊认为,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要有能力去主导产品的创新,“我喜欢引导学生,去做社会化创新产品。比起制作游戏,更希望他们能够靠设计来改变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

  成功,因稀缺带来的机遇

  在以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两三人的小团队,能够主导一个产品,并且能够完成从研发到最终运营的整个漫长且高成本的过程。但是,这在数码媒体时代真的可以实现。“学习交互媒体方向的很多毕业生选择去创业,核心工作就是交互式的数字产品,制作一些手机或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游戏。”这就是数字媒体发展给个人带来的机遇。

  在当代,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很多产品同质化很严重,因此一个产品的好坏,已经不再是好看与不好看的感官上的问题,用户体验成为了吸引用户较为核心的价值。“吸引了解交互设计原理又有交互设计能力的学生,成为了很重要的人才战略。因此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比较大。”费俊教授如是说。

  为未来,全面积累

  曹睿杰目前从事于微软/诺基亚智能设备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主要负责手机软件视觉定义、设计以及动效开发,同时负责产品的竞争分析和创新研究。现在回忆起来,曹睿杰说:“大学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为目前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开放的教学思想和优秀的教师资源让我在之后的工作生活中受益匪浅。”

  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最吸引曹睿杰的是费俊从国外带来的交互设计分析和研究的方法,以及交互设计作为新兴学科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指引性作用。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曹睿杰参与了同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的项目,在此课程中,他充分了解了交互设计的各种研究方法和设计流程,进行了跨平台跨专业的设计尝试。最终曹睿杰凭借在此课程中的优秀表现获得了2009年美国微软设计博览会的学院大奖“最佳移动设计奖”,这也为他毕业后进入微软和诺基亚公司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外,曹睿杰告诉我们,学习期间参加实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数字媒体与交互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只有与实际产品相结合,才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设计工作中。“在日益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对于数字媒体和交互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强,只有将自己的目标和行业的需求相结合,才能获得个人最大的价值。”为作品,全力以赴

  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之后,梁晓雯通过毕业展览广泛了解了各个学院和各专业同学的作品去寻找自己兴趣相关的专业,最终她选择了交互设计方向——这个在当时还算新兴的专业。

  交互设计专业的涉猎范围很广,除了梁晓雯现在工作需要用到的用户界面设计之外,还包括媒体装置艺术、动态图形、多媒体媒介等等,可以说,这个专业不仅结合了心理学、美学、教育,还包括了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界面的互动和交流,同时紧紧和当下的科学发展、电子产品结合。梁晓雯就是被它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所吸引,并且被激发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能动性。梁晓雯最喜欢的课程是通过合作项目去设计Phone上的应用程序,“将作品放到苹果商店里,用户可以直接下载使用,我们也可以直接获取用户对应用的评价。”

  “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问题本身并不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我在大学中学到最有价值的,”梁晓雯说,“美院并不像一般大学那样去传授技法或者理论,美院激发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通过课程开阔学生思路,得到一种能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会学习、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相信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能事半功倍。”

  对梁晓雯而言,在美院之前的考前班生涯是她一辈子难忘的时光,那段时光的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让她得出的一个想法——自己要培养自己。在努力考上大学之后,她一直努力着把脚下的砖踏踏实实铺好,因为她相信,在关键时刻,竞争力是最重要的。在大学期间,她努力接触自己从未体验过的事情,努力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多上一些能对自己起到培养作用的课程。毕业前一年,她就做好了准备,对每个作品都全力以赴,最终实现了人生的阶段梦想。梁晓雯坚信:“唯一的经验是要比别人努力,比别人多用一点心,提前准备,那你获得的就一定能比别人多。”

  为梦想,全情投入

  周起州回忆起整个大学的课程,时间最紧且受益最深的就是大三的专业课课程了。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费俊老师的移动媒体设计课程。当时课程的主题是基于移动手机的LBs功能进行创意应用设计,周起州所在小组的课题项目叫“拼途”,是针对北京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利用LBS技术,鼓励私家车车主拼车上下班的应用。“很多设计细节和现在的主流叫车应用很像,只是我们当时针对的用户群不一样。我们私下经常开玩笑说,要是我们当时候去找些投资什么的,说不定我们的‘拼途’就是最早上线的叫车应用了。”周起州笑言。

  选择创业,周起州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其实,公司的日常工作和在大学时候做项目的流程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面向的产品对象改变了。“我们大学时候做的大多数是作品,基本不用考虑市场,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作品,还是需要产生效益的产品,所以需要考虑的面更多了。”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周起州坦言,遇到的难题往往不是专业方面的,而是专业以外的问题,比如:公司管理、公司财务、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挑战。“这可能就是选择上班和选择创业的不同体验吧。我们三个创始人不能只干好设计师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其他琐碎的公司事务,不过目前来看整个适应效果还不错。”

  最后,周起州谈到了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一些体会,那就是:“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更主动投入!”我们相信,也正是这份投入,才使周起州和他的小伙伴们取得了成功。

  (责任编辑/赵佳)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