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像个妖魔,无声无息而又气势汹汹地袭来。面对21世纪出现的第一种严重且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各国专家指出,人们应冷静和客观的对待。我国科学家和国际上的同行通力合作,加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研究。传染病侵袭人类已屡见不鲜,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当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我国的医护人员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防治经验,证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可防可治的,是完全能够战胜它的。祸起冠状病毒

  “非典”来自何方?为什么与人们常说的典型肺炎不一样呢?根据引起肺炎的病原、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特别是X线胸片的不同,在学术上分为典型肺炎(即大叶性肺炎)和非典型肺炎。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患肺炎,年发病率约2/1000,死亡12万5千例,死亡率为10/10万,居于各种死因的第5位。1990年WHO统计全球人口死因排位,急性呼吸道感染仅次于心血管病,位居第二。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而不是传染病,但这次广东报道的非典型肺炎表现为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中部分病例表现为临床症状进展较迅速,发展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传染性主要表现在与病人有密切接触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陪护人员的亲属、家庭同住者发病,表现一定的聚集性。并且有输出传播的病例发生。近来国外已有20多个国家相关的报道。为此我国称它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而国际上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这是一种新的传染病,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将其纳入传染病进行管理。

  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已确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一种可导致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毒,已知冠状病毒有13种,而且不少种类可在人类以及动物身上找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学者已从“非典”死者的肺和脾脏中检出了高度变异的冠状病毒。

  普通的冠状病毒只不过导致感冒,而新型冠状病毒则可使人染上“非典”。“非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一般高于38℃),干咳,呼吸困难等,X线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化验检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等。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方法,主要靠临床的综合判断(我国有诊断标准),因此,作为个人来讲,一要关心自己的健康状态.但也没有必要天天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过度的紧张和忧虑反而有损健康,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对有与“非典”病人或可疑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不但有利于病情的治疗恢复而且可以防止传染他人。对于那些身体不适者要根据自我的感觉判断,确有不适甚至持续或加重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任何疾病都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延误。对于任何一种疾病,应到医院做相应的化验检查等来全面分析再作出诊断。对于患了传染病的人一定要隔离治疗,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和您接触的亲朋好友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科学预防“非典”

  “非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的密切接触传播,即病人体内的病原体通过空气经“飞沫”传播和接触病人的分泌物、体液传播。现在也有学者提出粪—口或其他传播途径的问题,尚待研究中。要切断这个传播途径,最重要的是开窗通风,这是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自然通风最好。在进行人工通风的场所,要保持人工通风管道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尽量人工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加大新风量和通风量。通风的措施在广东的实践中已证明了其有效性。应特别注意,在接触病人或可疑病人时要严密防护,特别是医护人员,必须防护好,一但被传染不仅危害自己,更重要的是连锁反应,传染给更多的人。作为亲朋好友则必须尽量减少接触,必须接触时要按要求作好防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戴口罩是其中一种方法,但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首先不要把在病房中的一套防护方法照搬到日常的预防中来,因为那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工作条件(反复地长期地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其次是在与病人或可疑病人近距离接触时一定要戴口罩;第三是自己怀疑可能被感染甚至已有不适症状时应主动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第四是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特别是呼吸道)的人应加强自我保护;第五是到医院、人员密集、通风不好的地方或由于发生病人或可疑病人而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的地方时要戴口罩。另外,各部门、行业根据其特点也会对是否戴口罩有不同要求。而在通风良好、开阔空旷、空气新鲜的地方就没有必要戴口罩了;第六是要戴口罩的话一定要注意口罩的卫生。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因为手很容易被许多脏东西沾染上(包括一些病原体),在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中(如揉眼睛、抠鼻子和嘴等)带人黏膜而造成感染。当然也可能经食道造成感染。应注意洗脸、洗鼻子、漱口,保持讲卫生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不仅在预防“非典”上,在日常防病上也是好方法。消毒也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有病原体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地方应该消毒,如对医院和发现病人和可疑病人的地方一定要消毒,包括空气、各种物品和环境的消毒,空气消毒要用有效的药物或器材(如过氧乙酸、紫外线灯等),方法要正确,保持要求的浓度和时间才能达到效果。同样对各种物品及环境的消毒也要注意同样的原则,对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环境也应引起重视。那些熏醋、熏香的方法显然是达不到真正消毒空气的目的。对一些大的公共场所,消毒也是预防工作所必须的。而在家庭中或各种环境好的场地等做好平时的卫生,注意开窗通风就可达到预防目的,没有必要频繁、大量地使用各种消毒剂,如使用不当会造成对人体的刺激、对家具用品的腐蚀,甚至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科学抗击“非典”

  作为一种新的传染病,就意味着每个人对它都是易感的,即体内没有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得病,因为是否得病是由多方面原因综合决定的,如接触到病人的机会、频率、密切程度、病原体量的大小,个人除了特异的免疫能力外,很重要的是非特异的免疫能力。面对这种新的传染病,目前我们尚无一种特异的预防用疫苗(即安全、有效能刺激我们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制剂),因此,每个人要加强个人卫生,注意环境空气流通、洗手、增减衣服、注意营养和休息,结合自身爱好进行户外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适时戴口罩,不到那些发生病人或可疑病人的地方和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感染机会。同时有一些人总希望能用药物来预防,如注射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胸腺肽等,实际上尚无肯定的效果,特别是后两种更是要慎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普遍滥用。对新研制的干扰素喷雾剂要研究使用。药物的作用实际上也有时间的限制。中药的使用也应因人而异有医生的指导。总之,目前所使用的预防药物尚无确切的科学效果,应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使用,不要盲目、长时间的使用,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检验。随着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认识的深入,会有更特异的、有效的药物以至疫苗的研制成功,到那时我们的预防将更有力和更主动。

  目前在国内外科学家的携手合作下,仅用了很短时间确定了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病原体的初步确定为研制特异的诊断试剂、筛选和研制敏感药物、研制疫苗、研究流行病学的特点等方面打下基础,有力的推动了“非典”的防治。要认识到对这个新的传染病还有许多未知数,正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于5月9日指出的,新型冠状病毒不仅生存力超出原先的估计,也不像原先设想的那样短时间内通过若干次变异其致命性逐渐减弱。人类和它的斗争是长期的、艰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非典”可防可治,我们在和它的斗争中已取得了不少的成功经验,目前其病死率、传播能力与速度和有关其他传染病比较也并非那么令人生畏。现在有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医务人员的努力奋战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众志成城,相信控制“非典”指日可待。

  (责编 茹勇夫)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