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登陆纵横谈(下)

辅岛战法:从塔拉瓦到马绍尔

  

  塔拉瓦战役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师参加。与在瓜达尔卡纳尔苦战的陆战一师相比,二师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战场——太平洋珊瑚岛。

  塔拉瓦之战的惨重伤亡,从海军陆战队官兵的切身经验和教训,引申出三条原则。

  一、舰空炮火准备越充足越好,多多益善,千万少不得。

  二、两栖登陆的装备、器材、船舶、车辆必须合适、配套、实用。否则会造成混乱和伤亡。

  三、必须先找一个附近小岛先行登陆,把陆战队自己的炮兵营火炮放列,用陆战队的火炮支援抢滩战斗。

  此三点中,前两点都需要美国以世界老大的产业规模和金融实力支撑,外军学不了,也难以完全做到。

  但第三点确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成为两栖战军人和指挥官的一条重要原则。

  实际上,这条原则也完全符合英国战略学家利德·哈特毕生研究总结出来的“间接战略”。

  在跨越太平洋夺占密克罗尼西亚岛链的马绍尔群岛作战中,美军首次大规模使用登陆三原则,特别是第三条“先占辅岛”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细细想想,辅岛炮兵放列支持主岛的战术,有其优势和利益。支援滩头的舰炮和飞机航空炸弹,有内在的不足。当时军舰主炮副炮很少使用陀螺稳定平台,射击平坦的珊瑚沙滩误差较大,舰炮后坐力大,又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上射击,准头就更差了。当时的舰载轰炸机携弹有限,往往一次性俯冲投弹,当有防空炮火时,命中率不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炮击炸射登陆海岛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覆盖住海岛,使进一步的炸射失去目标。

  辅岛放列的炮兵有自己独立的观察引导指挥系统,由于经常配合陆战队作战,双方协调良好。陆炮的准确性远高于舰炮,它没有海浪影响,也不像飞机那样处于高速机动、弹道难于计算等缺点。当陆战队在前线推进时,陆炮既可以在陆战队前面打徐进弹幕,又可以延伸打海岛远端敌人的增援部队和指挥机构。105毫米榴弹炮和81毫米迫击炮可以直接摧毁敌人的火力点。而舰炮和飞机航弹在陆战队登陆后就不敢近距离射击了,因为很容易产生误击误炸。如果没有陆炮,陆战队抢滩后几乎处于没有直接火力支援孤军苦斗的境地。

  简单讲,辅岛炮兵火力支援把一场极其危险的两栖战转化为程度稍轻的常规地面攻坚,其功大焉。

  进占辅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因其岛小,敌守军少,两栖登陆容易,损失少。马绍尔群岛有32个大型的珊瑚环礁。对角线长达1042千米。日本守军约2万人,守着6个筑有机场的珊瑚环礁。美军经过侦察评估,决定先夺占其中的夸贾林环到。南极的恶劣环境,是其他大陆不能与之相比的。

  登陆的当天,我出于体察南极大陆第一夜的滋味,准备写点什么,留下了。

  度过了不眠之夜后,第二天9时30分,直升机来到中山站址。为了把登上南极大陆第一天的感受写出并发回国内,我爬上直升机准备回船。直升机腾上天空,飞行员维克多·巴克尔老头想抽烟,便双手脱开直升机操纵杆,又是从口袋里找烟又是点火。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我看在眼里,很是担心,怕直升机掉下来,而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吞云吐雾中,他看我年轻,认为视力会比他好些,示意我从海面上搜索“极地”号,以便早些备降。他哪里知道,这是我难以胜任的“任务”。一是我患有轻度色盲,二是“极地”号船体基本为灰色,与海面上的颜色比较贴近。结果还是巴克尔先发现了目标,向我指了指远方小如弹丸的考察船。记得巴克尔一次与我们闲聊时说,由于南极特定的恶劣环境,为了保证安全,怎么谨慎都不过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南极有时出现的天气状况非常不利于飞行,例如铅灰色的天空,加上地面冰盖一片白色,驾机凌空,看到天地间界限模糊,视觉差不明显,若飞行员头脑稍不清醒,误把冰盖当空域,必然会坠地而亡。

  1989年2月26日,是举行中山站建成典礼以及考察队结束考察撤向“极地”号返回祖国的日子。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夜里下起雪,十几个小时未停。地上积雪已达十余厘米厚。跳望远方,一派迷蒙。我们早上起床就收拾行装,准备口山站建成典礼举行后,撤离站区。

  中山站院子里,一张讲桌摆在站房台阶上,上面放有麦克风,一盆水仙花,考察站建成典礼准备就绪。大家就等着一个到来,他就是考察队总指挥陈德宠。天气不作美,能见度差,住在“极地”号上的陈总能否乘直升机来到站区,我们表示怀疑。

  我们忧心的不只是考察站建成典礼的举行与否,还有我们怎样撤离站区,去“极地”号。陈总来不了,表明直升机难以飞行,而我们此时去“极地”号,只能靠直升机运输。我们算了一下,一架次运3个队员,得运10多次,尾航肯定已进入漆黑的夜。连续航行四五个小时,维克多·巴克尔老头能吃得消吗?“钟206-B”型直升机能吃得消吗?

  下午2时多,陈总从天而降,从而保证了中山站建成仪式如期举行。

  在回国人员撤退安排上,好在得到了泊在中山站附近的苏联“维塔斯·白令”号破冰船的支援,他们用一架次可载20余人的“米8”直升机,把我们运到“维塔斯·白令”号破冰船上,然后驱动破冰船开向“极地”号。

  我们在南极的最后飞行使我看到“钟206-B”型直升机的有限性遇有大规模的飞行任务它是派不上用场的。

  南极考察结束,“极地”。号返回祖国之际,路经澳大利亚西部沿海城市弗里曼特尔。考虑到维克多·巴克尔就要离开“极地”号回家,我抓紧时间约他采访。

  他说他第一次来南极执行飞行任务是1970年。在南极飞行要求上,拥有两架直升机—也不是想飞多远就飞多远,其安全飞行半径是80海里,再远就不飞了;原因是考虑到远方的天气难以预料,还有直升机贮油有限。我问他在南极飞行遇到过特别的危险吗?他回忆说,有一次,飞行中直升机发动机突然停止运转,好在马上找到了原因,及时启动,才避开坠地的灾祸。这次南极飞行同样伴有危险。有一回,“钟206-B”直升机的螺旋桨已经高速运转起来,一个队员居然顾下不顾上地扛着测绘用的花杆走了过来。好在被机械师大卫·高博及时发现,抬手将花杆捺倒,否则,不是螺旋桨被打坏,就是把扛花杆的人拨到海里去。巴克尔还告诉我,在澳大利亚本土飞行,对直升机的要求是,飞行员在一架直升机上飞行10小时,就换另一架飞机。这次在南极3个多月飞行了50多个小时,按说早就该换直升机了,但没有这个条件。

  我问他还能来南极飞行吗?他说他准备两年之后退休或半退休。在飞行上,他所供职的直升机公司并不严格限制年龄,只要每次承接大的任务前,通得过两次严格的体检,就可以继续飞行。

  

  飞机冲进戈壁滩

在我的采访生涯中;虽然多次乘过飞机,但最危险的莫过于1992年夏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考察,飞机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起飞开往南疆和田,到达目的地机场上空后,先是降不下来,终于着陆后,竟冲出跑道,迫降在戈壁滩上,险些机毁人亡。

  8月7日下午2点32分,我与队友乘坐的“图154”2603号飞机起飞,它越过天山雪峰,腾人蓝空。此前几个小时,我们曾登上“图154”2607号飞机,后来又退出,航空小姐说,和田那边有沙尘暴,等等再说。几个小时过去了,又换乘子2603号飞机。更换了飞机,如同往常一样,没有人向我们解释这是为什么。

  我坐在17D号座位上,考察队员周兴佳坐在17号G上,我们紧挨着。他说,飞机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空时,可以看到漫漫的沙滩。我朝窗外望去,一片迷茫,看不见地面。飞机到达和田机场上空,能见度仍然很差。借飞机下降之际,我又一次俯瞰,虽然距地面很近,但林网、房舍,到处模模糊糊。显然,这个地区正值沙尘暴肆虐。

  这样的天气能安全降落吗?许是南京机场前不久发生的一场空难惨剧阴影还没有散去的缘故,机上所有人都很紧张,脸色严峻地纷纷望着窗外。

  对准跑道,飞机在急速下降。我们已感知机轮着地的“唰唰”震动声,按照以往飞机着陆的经验,只要飞机落在跑道上,不消几分钟,它就会减慢速度停下来,我们便可以庆幸安全到达。然而,这次飞机非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又飘然而起,旋即升人空中。第一次降落未成功。

  飞机在空中兜了一圈,又第二次降落。一位位队友拿着登机时发的用于擦脸的白手绢比划着,说该写遗书了。没有人理会他,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飞机着陆上。靠在舷窗的乘客有的将脸紧紧贴在舷窗玻璃上,几乎压扁了鼻子。内座的乘客不敢解开安全带站起,只能尽力伸长脖子,想从窗外获得降落的信息。同样,轮子沾上跑道的瞬间,机头又被拉起,腾人天空。

  熟悉新疆航线的人说,飞机应转飞距和田500多千米的喀什机场降落,那里的导航设备先进,跑道长。也有的说,飞机油足,折返乌鲁木齐也不成问题。显然,危险因素让大家不愿再在和田机场降落。

  哪个国家都是一样,乘飞机从没有民主可言,上了飞机,是死是活,全交给了飞行员。2603号飞机又在天上兜圈子,说明飞行员执意要在和田机场迫降。

  “喂!看看是不是液压系统出了故障,飞机轮子放不下来!”一位乘客提醒靠舷窗的旅客。“什么也看不见。”靠舷窗的旅客答道。此后,舱内没有一人说话,都在焦心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这次真的落下了,飞机在跑道上猛烈地奔跑着,发出吓人的轰响。五六分钟后,只听见“呼”的一声,尘龙突然从飞机的四围蹿起,窗外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如同钻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洞。有位男子惊叫一声:“完了!”我邻座的一位日本女乘客,也双手合十,求菩萨保佑。

  飞机不动了,待翻腾的尘土慢慢散去,我才看清飞机冲出跑道约60米,正停在戈壁滩上。我突然想到,该拍摄飞机出现事故的场面,可随身携带的两部相机均未装胶卷。这时,机组人员催乘客快下飞机,我只好边走边手忙脚乱往相机里塞胶卷。

  走出舱门一看,舷梯车刚刚靠上舱门。机翼左侧停着一辆轿车。机身尾部,停放着虹色消防车,消防员正拉着长长的水管往轮上喷水。不知是机轮过热还是在燃烧,水喷在上面,发出刺耳的喇喇响声,然后腾起雾气。看来,在飞机第一次降落不成时,地面的有关车辆就做好了应急的准备,否则,车子不会这么迅速地来到机场尽头的戈壁滩上。

  在舷梯上,我端起相机按了几下。下飞机后,又拍摄消防人员用水枪往机轮上喷水的场面时。

  戈壁滩基本是平整的,上面布满了鹅卵石,走在上面,感到土质异常坚硬。也许是它的硬度,抑或是地面没有大的坡坎,才加大了机轮的摩擦系数,没有造成飞机严重的颠簸和倾斜。否则,我们真会一命呜呼。

  置身机场,视野不再像在机舱里那样受到限制。仰望天空,能见度很差,太阳不是明晃晃,而是变成一个淡蓝色的圆盘,那是因为空中布满了浮尘。

  简陋的和田机场,没有障目的围墙,因此,2603号飞机屡屡不能安全着陆的场面,被在机场上的所有人看得一清二楚。或许,他们中有人为我们捏把汗;或许,他们中有人觉得,以2603号所遇到的险情,应导致飞机爆炸和旅客血肉横飞!否则,他们不会有几百人拥在机场候机楼附近,吃惊地瞪大眼睛看着我们的到来。如果当时不是武装警察维持秩序,为我们辟出一条通道,走出机场都困难。

  

  擦着山尖飞过

  

  2001年10月22日,我和队友们从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宾机场出发,乘坐一架18座的“NL-28”小型飞机,前往地处北纬78°55′的世界上最北小镇——新奥勒松。

  登机前,我从朗伊尔宾机场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从朗伊尔宾至新奥勒松,经常有定期准商业航班往返,冬季每周两个航班,暖季每周三个航班,根据特殊需要也可临时增加航班,但一般不为旅游团体提供服务。

  由于“NL-28”飞机飞行高度仅有2000米左右,使得我们有机会通过舷窗更清楚地俯视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陆地和海洋。我们发现,机下的礁,陆战4师和步兵7师参加两栖攻击任务。

  夸贾林离吉尔伯特群岛和珍珠港过远,美军拟夺取其中一个环礁湖作为锚地,然后发起袭占夸贾林的“燧发枪战役”。由于日军未在马朱罗环礁上设防,决定D日先占马朱罗,让部分运输船舰在平静的环礁湖中集结,D+1日同时攻击夸贾林环礁北端的罗伊—纳木尔双岛和南端的夸贾林岛。日军以有限的兵力防御幅员辽阔的马绍尔群岛,不可能岛岛设防,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防御,这样就给攻击辅岛创造了机会——美军轻松占领马朱罗,获得战役进行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

  在罗伊—纳木尔的西南面恰好有两个小岛——恩努埃宾岛和梅路岛符合放列炮兵的辅岛要求。因为一个大型环礁往往由一串指环状的小珊瑚岛组成,数量4~10余个。D日,美陆战四师用一个侦察连加一个营的兵力,攻占了恩努埃宾和梅路。一小时后,陆战第14炮兵团的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和1个75毫米山炮营就在新占岛上放列,并完成了射击测试。

  在罗伊—纳木尔的东南面,还有两个小岛,恩努比尔岛和恩努门内特岛,也符合“辅岛作战原则”。陆战四师也将它们攻占,并放列了另外2个75毫米山炮营。这样,总攻开始时,就有24门105毫米榴弹炮和52门75毫米山炮可以连续准确轰击罗伊—纳木尔,对陆战队登陆助力极大。陆战四师虽然首次投入攻占敌人固守的珊瑚岛的任务,但由于舰炮和航空兵炸射得力,3天中炮弹发射6000吨,又有准确猛烈的地面炮火掩护,陆炮光射击滩头就打了6000发炮弹,陆战队顺利攻占了罗伊—纳木尔。美军阵亡195人,歼灭该岛日军3472人,代价大大小于攻占塔拉瓦。

  攻占夸贾林岛(夸贾林大环礁的主岛)的模式同罗伊—纳木尔相同,D日先攻辅岛,美军先占领西北面的艾鲁布季岛,并放列炮兵。原定还要攻占东北部的艾贝依岛,由于守岛日军强大,美军机动灵活,没有勉为其难地行动。登陆夸贾林滩头后,直接把炮兵放置到夸贾林西端,可以打到全岛。步兵第7师的2个105毫米炮营、1个155毫米炮营参加总攻射击。美军共有48门105毫米榴弹炮和12门155毫米加农炮。它们共发射了1300吨炮弹,保障了整个战役的进行。与此同时,美军也用了两天时间打下了艾贝艾岛。攻占有5112名日本守军的夸贾林主岛的成本也很低,美军仅阵亡177人,却打死了4398名日军。“燧发枪”战役证明了登陆作战之原则是正确的。

  由于夸贾林战役节省了大量兵力,而且伤亡轻微,美军决定西行,顺势攻占夸贾林西北250海里的埃尼威托克环礁。

  攻占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战役代号为“法警”。完全沿用了夸贾林模式。先行占领辅岛——耶尔岛和茹几约岛,陆战22团的独立山炮营(105毫米榴弹炮30门)在耶尔岛放列;陆军第104野战炮兵营(105毫米炮30门)在茹几约岛放列,全力轰击主攻目标恩吉比岛。在美军的舰、空、炮火力猛烈轰击下,防御坚固的恩吉比很快就被占领了。接着,美军又如法炮制攻占了环礁主岛埃尼威托克岛。美军马不停蹄地继续攻击,又攻占了帕里岛。整个“法警战役”,美军以195人阵亡的代价歼灭日军2677人,完全占领了埃尼威托克环礁(20世纪50年代美军曾在这里试验氢弹)。

  由于攻占了马绍尔群岛,美军西进了2000海里,直接威胁到马里亚纳群岛。一旦占领马里亚纳,就能用B-29陆基轰炸机直接轰炸东京。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连一向谨慎的马歇尔将军也盛赞此役成功,影响深远。

  反观美军伤亡重大的帛琉岛登陆、塞班岛登陆、硫磺岛登陆、莱特湾登陆、安齐奥登陆,都是由于没有辅岛提供直接的地面炮兵支援的缘故。

  

  辅岛作战和冲绳

  

  放列炮兵的辅岛,像马朱罗那样的辅助锚地岛,在两栖登陆中的重要性,通过冲绳岛战役也可以得到证明。

  冲绳岛距离日本南九州580千米,处于九州到台湾700海里岛弧的中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美军早知冲绳有日军重兵守卫,但为攻击日本,切断日本南方海运线,仍然决定发动登陆冲绳的“冰山作战”。鉴于硫磺岛的教训,美军选择了冲绳西南的庆良间群岛作为辅助锚地,支持冲绳作战。

  美军布克纳尔中将(在冲绳战役中阵亡)指挥第三两栖军3个陆战师、陆军第24军4个师共17.2万人的作战部队和11.5万人的后勤部队,他们将在两栖登陆专家、号称“短吻鳄”的特纳海军中将建立登陆场后,执行整个冲绳地区的地面作战。冲绳战役的海军兵力也属太平洋战争之最:34艘航母(总计舰载机2108架)、战列舰22艘、其他作战舰只320艘,参战舰船总计1457艘。如此庞大的舰船和后勤兵力,没有庆良间群岛的锚地,赤裸裸摆在海上和冲绳滩头,任凭日本“神风”自杀飞机攻击,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特纳中将坚持选定庆良间群岛先行登陆。

  庆良间群岛位于冲绳南部那坝以西15海里处,共有10岛组成。岛上多山,灌木遍地,海岸曲折,礁石如林。这里的庆良间锚地能容纳75艘大型舰船。

  首先登陆庆良间的想法被认为是冒险之举而遭到强烈反对。持异议者认为,离庆良间50海里之内就有5个日军机场,威胁极大,一旦登陆失利,影响全局。但特纳认为他定能成功。

  1945年3月26日晨8时,登陆庆良间的战幕拉开,在美舰载机的支援下,由陆军少将布鲁斯指挥的陆军第77步兵师几乎同时从坐间昧岛、阿嘉岛、庆留间岛和外地岛蜂拥而上。这一复杂而巧妙的登陆行动大出日军意料,留守在这些岛上的两三百名日军纷纷逃人洞穴和坑道中,登陆美军没有遭到有组织的抵抗。

  下午,4个岛都已落入美军之手,反应迟钝的日本人在黄昏时分进行了空中反击,27日,继续使用自杀冲锋制造麻烦,但无补大局。

  美军进击锋芒锐利,到3月28日黄昏之际,将庆良间群岛中主要的8个小岛都占领了,美第77师以死亡31人的代价,共击毙日军530名。

  据说庆良间是日军自杀艇的老窝。登陆后美军立即严密搜索,结果,在伪装的棚厂和山洞中发现了250多艘被日本人称作“震洋”的自杀艇。这种艇长6米,装载两个250磅(113千克)的深水炸弹,由一人操纵,往往利用夜幕以30节速度冲向敌舰,进行自杀性攻击。

  有一名被俘的自杀艇长告诉美军,他们企图在美军登陆冲绳时大规模地使用自杀艇进行攻击。美军闻言无不倒抽一口凉气。

  特纳在庆良间迅速地建立了庞大的停泊场,搭设了浮桥码头。到3月31日,庆良间锚地像一个长时间营建的海军基地似的,已经有35艘舰船在该处抛锚停泊,庆良间作战的主要目的达到了。整个战役中的后勤得以补给、修理和整顿,从而对冲绳之战起了重要的作用。

  冲绳战役期间,日军利用自杀飞机发动10波“菊水特攻”(“水上菊花”是日本14世纪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纹章图案,楠木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有“七生报国”之语,意即与敌人同归于尽)。日军企图以“一机换一舰,名传千秋”来摧毁云集冲绳外海的美国舰船。

  日军海军航空兵出动飞机3742架次,内含特攻机1506架,同时,日本陆军航空兵还出动了飞机4709架次,内含特攻机887架。共有2258架日机被击毁。美国海军30艘舰艇被击沉(其中驱逐舰9艘),368艘舰船被击伤。海军官兵伤亡1.07万人。如果没有庆良间锚地的保护、维修、舰艇救治伤员,中转分配供应冲绳战役的物资,美军损失会更大。

  1955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的一江山岛战役,也正是这种利用辅岛攻击主岛的范例。而夺取一江山之前,先袭夺头门山岛、白岩岛作为辅岛攻击基地和海军鱼雷艇秘密锚地。由于战略战术得当,攻克一岛而解放全部浙江海域,战果辉煌。

  (责编 白水)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