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可以成为科学试验对象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求其所资助的所有研究从2014年10月起,都要使用同等数量的雄性动物和雌性动物。该研究院甚至要求在培养皿中进行的细胞研究也要做到性别平衡。这也意味着今后雌鼠和雄鼠、雌猴和雄猴等都会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获得两性平等的待遇。

  药物灾难与受试者的选择

  任何一种药物和采用的任何一种医疗技术都要先在动物身上试验并获得有效和安全的证据后,才对人进行试验,并且要经过一、二、三期人体临床试验,在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数据后,才能进入临床和市场正式使用。一旦这些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有问题,还会停用、召回,对病患者造成伤害的,药物公司还要赔偿。其中最典型的是减肥药。

  20世纪80年代初,以美国惠氏制药公司为代表的药物企业生产了风靡全球的减肥药,代表产品主要是芬氟拉明、氟苯丙胺和右旋芬氟拉明等,这些减肥药物总销售额曾高达8亿美元。

  但是,众多减肥者在服用减肥药的短短几年后,就出现了许多副作用和伤害。针对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经常服用芬氟拉明或右旋芬氟拉明有可能引起严重心脏瓣膜受损并最终导致心室扩张和心力衰竭。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于1997年首先撤销芬氟拉明的上市许可证,随后又撤销右旋芬氟拉明的许可证。

  1997~2010年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还勒令减肥复方药芬芬(氟苯丙胺+芬特明)退出美国市场,因为该药的主要成分为芬氟拉明和苯丁胺,也会增加心脏瓣膜受到伤害的风险。为此,生产芬氟拉明的美国惠氏制药公司付出了惨重代价。该公司总共支付高达8.9亿美元的医疗费用,以赔偿那些因为服用芬芬而致心脏受损的病人。

  一种药物在严格审批后的使用中还会出现副作用,这并不奇怪,因为人们对药物的原理认识还不深入和全面。这种不深入和不全面至少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来进行药物试验的动物与人的生理和生物机制并不完全相同;二是在对动物和人体进行试验时,试验的设计并不科学,其中受试动物和受试人群在两性的数量上有明显差异,这是一种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做法。

  当然,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监管药物,尤其是减肥药的研发时提出了非常严格和更科学的方法。例如其中一条是,所有申请在美国上市的减肥新药都必须有1500名(肥胖)志愿者组成超大规模的试验者人群,进行药物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而且试验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然后,再进行第2次临床试验(必须有不低于500名的肥胖者参加),以此确定新药的实际减肥效果。

  但是,这些要求仍然难以避免减肥药及其他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其中一个原因是,尽管使用了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试验,但是参与试验的男女两性受试者数量并不相同。现在,美国要求在人体药物研究后期至少招募一些女性,此前的研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总体而言现在仍然达不到男女两性受试者一半对一半的平等,也由此造成了药物效果的差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负责人雅尼娜·克莱顿和弗朗西斯·柯林斯认为,细胞和动物,甚至人的研究中的性别不平等可能是女性服用药物产生副作用的概率高于男性的一个原因。减肥药可能正是其中的典型,因为服用减肥药的大部分是女性,但是,以人做试验的志愿者大部分又是男性。

  试验动物两性不平等由来已久

  在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时,对动物使用的不平等其实由来已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的欧文·扎克等人对动物试验中的不平等现象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显示,目前医学动物试验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使用的试验动物大多数是雄性动物。

  扎克等人分析了2009年世界上在10个医学领域的42种期刊上发表的近2000个以动物做试验的研究文章,发现80%存在性别不平等,其中神经科学最突出,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5.5∶1;药理学次之,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5∶1;生理学再次之,使用的雄性与雌性动物之比为3.7∶1。此外,国际上3个被广泛引用的免疫学杂志中有75%的研究没有具体说明使用试验动物的性别。

  然而,科学试验中的动物性别不平等对人的影响远不止减肥药,还会有其他更多的影响。例如,焦虑和抑郁的女性患者比男性高两倍以上,但对这两种病的动物试验所采用的雌性动物比例不到45%;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卒中,但动物研究中只使用了38%的雌性动物;某些甲状腺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7~10倍,但只有52%的试验动物使用了雌性动物。

  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度矛盾的现象,在一些主要是女性所患的疾病中,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疾病的药物大多是通过雄性动物试验获得的认知,并以这样的认知来研发药物和使用药物,以治疗疾病,这就会造成疾病诊治的误差。

  研究人员在科学试验中过多采用雄性动物的原因是,雌性哺乳动物比较麻烦。它们有发情周期,如果没有怀孕,发情周期最后会变成月经期,这可能为科学试验和数据分析增加一个棘手的变量。但是,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发现,雌鼠在生理周期内不同时期对药物的反应并无不同。例如,2005年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的雌性大鼠经历疼痛刺激后的反应并没有比雄鼠更不稳定。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即便雌鼠在试验中有多种麻烦,但为了让药物对男女两性都有效,也要平等使用雌性和雄性动物。

  人体试验的男女不平等

  不仅健康者有两性差异,就是在疾病上也体现了两性差异,比如有些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更高或更严重,有些疾病则是男性的发病率更高或更严重。

  例如,慢性疼痛、抑郁、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更青睐女性,而心脑血管病、吸毒成瘾等则更多困扰男性。但是,无论是女性的多发病还是男性的多发病,对这些疾病探索和研究进行人体试验时,参与的受试者都是男性居多,女性较少。这同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对男女性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同和用药不同,从而影响对女性治病的疗效。美国的研究发现,最近几年生物医学研究中女性作为受试者的参与人数仍然低于男性。美国2000~2008年发表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报告中,女性受试者少于男性。2004年9个有影响力的医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试验的参与者中女性仅占37%,其中药物试验的女性参与者更少,只有24%。女性参与医学试验少的原因是因为女性有月经、怀孕、围产期和哺乳等特殊阶段,这会影响到人体试验的时间、分析和结果。因此,只有13%的研究组将研究数据按性别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由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医学研究的人数较少,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治疗方案和药物用量等都有可能对女性不利。例如,尽管男女都会患心血管疾病,而且心血管疾病也是现在人们患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但是根据主要是以男性参与者得出的研究结果而制定的治疗和用药原则就不太适用于女性心血管病患者。

  例如,女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早期表现通常为异常疲劳、腹部不适、背部或颈部疼痛,但男性并非如此。如果按照基于男性临床研究数据建立的疾病诊断标准,女性患者的这些症状都属于非典型疾病表现,也因此难以确诊女性患了心血管疾病。结果便是误诊和延迟诊治,让女性处于更大和更多的危险之中。

  不过,别以为按照以男性为主的医学试验结果诊治疾病只会使女性处于不利,这样的结果同样对男性不利。美国1993年就规定,临床研究必须男女数量等同。如果在药物最后的临床试验期没有对女性产生效果,或者在女性身上出现严重副作用,这样的药物就不能通过审批,结果也会延迟一种药物的使用。如果有同样数量或大致相同的男性和女性参与试验,药物的安全性就会更强,有效率也会更大,也会早日获得审批。

  孕妇能否参与试验?

  按照常识,孕妇是重点保护对象,连患病吃药,甚至最普通的感冒服药都要小心谨慎,能不用药的就不用药,因此,孕妇决不可能作为受试者参与医学研究。由于担心造成严重后果,如影响胎儿发育或造成流产等,孕妇一般都被排除在所有药物、疫苗、保健食品、自然健康产品和医疗设备临床试验之外。

  不过,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为了孕妇的利益,应当让孕妇参与医学研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国际医疗伦理规章》明确规定:怀孕妇女有权参加生物医学临床试验。二是孕妇也像普通人一样会在怀孕期患各种疾病,而且患病后更需要治疗,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就会危及两个或更多生命。但是,如果没有孕妇参与研究并以此结果作为诊治和用药的根据,对孕妇的疾病诊治和用药就会有偏差,从而危及孕妇和胎儿。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贝莉丝在2010年6月10日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女性怀孕时身体有种种变化,比如体重、脂肪、新陈代谢、激素等都会改变,会让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难以掌控,如果仅靠参考男性或未怀孕女性的数据来用药,生病的孕妇就无法和其他人一样得到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这意味着在孕妇需要治疗时,她们的医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的证据。

  虽然怀孕的雌性动物参与医学试验不会有太多的后果和压力,但如果让孕妇参与医学试验就会有巨大压力。万一出现问题,谁能担当得起责任?对此,贝莉丝提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在药物对一般人群进行第三期临床试验(最后试验)时,对孕妇进行第一期试验。也就是说,把普通人的第三期试验当作孕妇的第一期试验,而且,孕妇参与的人数应当较少,只是一种小型试验。这样就可以避免孕妇受到人体一期二期临床试验就被淘汰的药物的伤害。如果医生有了临床试验的可靠证据,就可以为孕妇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责任编辑】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