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

《变脸》是一部1997年拍摄的影片。虽然本片导演和演员都是大名鼎鼎,但毕竟是一部谈不上出色的动作片,难免被人渐渐淡忘。不过,最近《变脸》却被频频提及,这是因为银幕下真实的“变脸术”已然进入倒计时。5男7女正在争当世界上第一个“变脸人”,而获准操刀进行这项史无前例手术的则是美国的一个医疗小组。

  现实中发生的这一幕,其复杂的情节、紧张的气氛将不逊于电影,还会更多地涉及心理学的范畴,引发伦理上的争议。

  

  “换脸须知”

  

  在影片《变脸》中,外科医生们割下了处于昏迷中的恐怖分子的脸,给联邦探员换上。这完全是电影编剧为展开后面的情节而制造的噱头,真实中所换的脸来自于尸体,而且不是想让两人换就能换的,必须是性别、年龄、肤色和皮肤机理相匹配。换脸之前,还要有一大堆的“换脸须知”要交待清楚:

  你能接受看起来像另外一个人吗?

  你的容貌损毁程度真的没有其他手段可以弥补吗?

  你能承受手术失败,成为“无脸人”的灾难性后果吗?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只能再做一次异体移植手术或从自身其他部位移植皮肤。当然,得保证有皮可用,那些烧伤面积90%以上的患者就不得不被排除在外。

  换脸手术即便成功,移植过来的脸也不可能活动自如,医生们只能希望恢复50%左右的面部神经的功能。如果出现“肉笑皮不笑”的尴尬表情,你能应对吗?

  你准备好今后终生服用抗排异反应药物了吗?这种药昂贵而且不保证完全奏效,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对于外来皮肤的排斥甚至要超过对于外来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排斥;而且长期压抑免疫系统,可能增加因感染致死或罹患癌症的危险。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主人公割下的脸被存放在盛满液体的容器里。在现实世界中,切除和植入必须迅速。时间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医生们要与衰变的细胞比速度。按照手术计划,一组医生将从死亡时间不超过8小时的捐献者脸上,沿发际线、双耳前、下巴的轮廓取下整个表皮和皮下脂肪,包括鼻子、嘴唇、眼睑以及神经和血管,但不包括肌肉组织。与此同时,另一组医生将剥离那名即将接受移植的患者“旧脸”,其面部血管将用夹子夹住,肌肉和神经组织则被留下。接下来的一步最为关键,医生必须将两者脸部错综复杂的血管及神经精确连接,再将“新脸”缝合在患者脸上。脸皮的切除和接合应该在10~15小时内完成,这段时间内皮肤可以在没有供血的状况下“保鲜”。

  《变脸》中的两位主人公换了脸之后,就完全变成了对方的模样,甚至连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分辨。实际的效果显然不会这么有戏剧性。科学家在志愿捐献者的遗体上所做的换脸试验表明,移植后的脸既不像提供者,也不像接受者,而是创造出了第三张脸。因为决定人的容貌的因素,除了皮肤和软组织以外,头骨的结构、肌肉的运动也很重要。当然,如果病人同时还移植了捐献者的皮下肌肉组织,那相似度会相应增加。为了进一步检验换脸之后的效果,医生们还利用标准的3D动画模型进行模拟。活人的脸的数码扫描图形被“移植”到模拟的受者头上,结果发现,“第三者”的脸只有嘴等部位的特征像供者,而总体上还是拥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操刀手”

  

  世界上第一家获准进行面孔移植的机构是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医院,操刀换脸的将是由玛丽亚·西米奥诺领导的医学小组。西米奥诺出生于波兰,她不仅是一名资深整形外科医生,还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她的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人像摄影——被毁容的患者的脸部特写。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些照片促使有关部门排除众议,颁发给了她一张“换脸许可证”。

  面部移植手术的障碍其实在几年前就被攻克了。1998年,法国医生把一只捐献的手移植到新西兰人哈勒姆的胳膊上。不过,他不是一个理想的受赠者。他拒绝接受抗排异治疗,还抱怨移植的手“像死人的手”,执意要将其切除掉。但不可否认手术取得了成功。自那以后,类似的手术已进行了20多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借助于激光控制手术设备,医生可以在毫米尺度内进行缝合手术。现在可以说,实现面部移植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经过多年激辩而尚未解决的难题大部分来自伦理道德。质疑者指出,内脏移植手术是出于拯救生命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而面部移植并非生死攸关,让患者冒如此大的风险值得吗?患者一觉醒来,发现镜子里映出的是一张别人的脸,从而引发心理障碍怎么办?

  对于这种质疑,西米奥诺医生反问道,“正常人有什么权力为烧伤患者作决定,说‘这不适合你呢’”?她看过许多因外伤、烧伤和面部肿瘤导致容貌严重受损的病人,传统“整形”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整形医生通常是用病人背部、臀部或四肢的皮肤,“一寸一寸”地修补受伤的面孔。严重的病人可能需要进行50次左右的手术,而且效果远非理想,眼皮、嘴唇的张合都很困难,以至于始终不愿离开家门,备感孤独沮丧。

  1999年成功地进行了美国第一例手移植手术的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约翰·巴克尔医生也在为面部移植手术进行着准备。此外还有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研究小组同样期待着一张“换脸许可证”。谁将最先进行这个惊世骇俗的换脸手术仍未可知。

  50年前,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对孪生兄弟实施肾脏移植手术,从而首开人类器官移植手术的先河。当时他们也是顶着世俗的压力来完成的,因为许多人认为器官移植是亵渎人类身体的罪行。而现在,器官移植已变得很常见,成功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除了肾脏,肝、肺、脾、肠、胰腺、心脏等器官都成为了移植对象。有人便担心,如果换脸这种行为也突破了道德的压力该怎么办呢?很难说有一天会不会有人花大价钱买一张著名人物或电影明星的脸,像猫王或玛莉莲·梦露的脸又该值多少钱呢?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世界上首例面部移植手术即便成功了,也只证明显微外科、免疫学等医学领域取得了一个巨大突破,人类完成了对肉体和精神层面的一次极端挑战。它永远也无法像换肝、换肾那样找到勇敢的捐献者和受赠者。作为社会动物,人的一张区分彼此的面容毕竟不是肝脏和肾脏可以相提并论的,何况风险又是如此之大。

  

  链接一:

  

  器官移植手术的几个“第一”

  * 第一例肾脏移植:1954年12月23日,美国波士顿的医生为一对孪生兄弟实施肾脏移植手术,成为人类医学史上首例获得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主治医生约瑟夫·莫里在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 第一例骨髓移植:1956年,美国的唐纳尔·托马斯做了第一例成功的骨髓移植,从而与莫里分享了诺贝尔奖。

  * 第一例肝脏移植:1963年美国的托马斯·斯塔瑞医生完成。

  * 第一例肺移植:同样是在1963年,由美国的詹姆斯·哈迪医生完成。

  * 第一例心脏移植:1967年南非的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医生完成。

  * 第一例心肺联合: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瑞兹等人进行。

  * 第一例异种移植:1984年,一个出生12天的婴儿接受了一个来自狒狒的心脏。

  

  链接二:

  

  干细胞取代器官移植

  对于那些认为换脸手术过于惊世骇俗以至于不敢尝试的人,当然还有现在每年数以万计的苦候捐赠器官的患者来说,干细胞可能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干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还没有充分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被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人体干细胞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功能干细胞,可以直接克隆人体;另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可以直接复制各种器官和修复组织。不过,干细胞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有耐心才行。

  【责任编辑】庞云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