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

日前,正值美、英、法等国放出狠话要对伊朗动武之际,英国《泰晤士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有影响力的西方媒体,不约而同地报道了一条重磅新闻:以色列空军9月6日夜深入到叙利亚境内,闪电般突袭了叙利亚的“核武库”,炸死“外国核专家”,“再现”了1981年轰炸巴格达核反应堆的情景。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那么以色列究竟靠什么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袭成功呢?

  

  准确无误的情报

  

  准确无误的情报是任何一次战斗能否成功的前提,以色列此次之所以能够突袭成功,情报机构功不可没。据知情者透露,早在今年春天,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就已经敏锐地嗅到了叙利亚在进行“核武”开发的气味,并立即向总理奥尔默特作了专门汇报,同时,将情报迅速转交给美国,期望能得到对叙动武的“通行证”,然而美国对以色列送来的情报很不满意,要求以色列在动手之前一定要有“铁证”,否则不能随便“道听途说”就对他国动武。为了尽快说服美国,以色列将任务交给其最神秘的突击队——总参谋部侦搜队,要其尽快找到更新“铁证”。总参谋部侦搜队的特种兵们不负重望,他们在叙利亚线人的配合下,混入叙利亚神秘地下仓库,窃得叙利亚的“核材料”样本,当以色列将叙利亚正在进行“核开发”的“铁证”送到白宫后,美国开了“可以行动”的绿灯。另外,以色列于今年6月发射一颗间谍卫星,专门负责监视叙利亚,每隔90分钟就向以色列情报机构发回所拍到叙利亚“核仓库”“幼发拉底河农业研究中心”的最新照片,并且交由准备实施突袭行动的空军具体研究。

  

  以假乱真的欺骗

  

  在此次突袭行动前,世人看到以色列频频向叙利亚抛出橄榄枝,双方正“和睦相处”,事先没有丝毫战争迹象。这不禁使我们回想起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的情景,以色列又一次故伎重演使用了欺骗手法。因为,在冷战时期,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都无一例外是靠不宣而战的突袭来取胜的。强如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也是如此,都是杀鸡不惜用牛刀。如美国入侵格林纳达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其特混舰队也是打着演习的幌子,在海上半路急转弯,杀入格林纳达的。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也用了不少战术掩护动作,然后发起突然攻击。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埃、叙两国为了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战术欺骗措施:开战前几个月对预备役人员多次征召和复员;埃军反复前调和后撤,前调一个旅,后撤一个营,逐次向运河集结兵力;频繁举行军事演习,隐蔽作战意图;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作战文件不准打印和无线电传递;开战当日让士兵在运河游泳,显示平静假象;把开战日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以隐蔽进攻时机。

  

  高素质的人才

  

  限于局部战争的规模有限,但机动范围广、距离远,一次小的袭击往往要长驱数千千米,超越数个国家和地区,跨越几个气候带,甚至越过国际日期变换线,这一切对人员的个人技能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技术战争是人才的较量。以军的战术素养、敬业精神举世公认,这一点从1981年以军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中可见一斑。当年,以军空军司令亲自挑选20多名一流的飞行员组成空中突击队,由于以色列和伊拉克并不接壤,中间横亘数个国家,为了突袭成功,突击队员们靠着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技术,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当机群按这种队形飞行时,飞机像特技表演一样,密集重叠在一起,相邻两机机翼之间距离只有11米到8米,高度最多不超过60米,成为世界飞行史上罕见的超低空飞行。所有执行任务的飞机均涂着美国进口的吸波涂料,整个编队保持无线电静默,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类似于大型商业班机的亮点。

  参与此次成功突袭叙利亚“核武库”的以色列特种部队——总参谋部侦搜队,以及“翠鸟”空军突击队,其队员个个是百里挑一的以色列国防军的精英。

  

  打破常规的时机

  

  突袭速胜思想注重选择最佳突袭时机,以求速胜。现代战争中,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使用,部队的机动性明显增强,战机的捕捉更为不易。美军出兵巴拿马,把进攻时间选在凌晨1时。因为几天前巴拿马宣布与美国处于“战争状态”,但经过了3天美军仍未发起攻击,巴军逐渐放松警惕。美军选在此时发起攻击是非常适宜的;同时在凌晨进攻,巴军来不及反应,又缺乏夜视器材和夜战经验。相反,美军不仅熟悉夜间作战,而且装备有夜视器材。美军的成功,主要应归功于选择了一个有利的作战时机。同样,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以色列在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这次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地面实施攻击。突袭时,以军战机还巧妙地利用早晨的太阳光,由东向西背着太阳对埃军发动攻击。

  

  细致周密的筹划

  

  局部战争大都以突然袭击开始,力求速战速决,因而对作战方案(计划)的要求增高。必须周密科学,完善有效,以保证行动的突然性。如美国早就对一些擅长“恐怖活动”的国家存有戒心,备有计划,以随时予以打击。对利比亚实施的军事打击,从决定袭击到实施袭击,仅用了8天时间,计划较为周密,加之行动突然,使利比亚猝不及防。无怪乎美国称此次战役行动“是一次成功的空、海军联合作战”。以色列为报第4次中东战争中的一箭之仇,花了近3年时间精心制定了攻打贝卡谷地的作战计划,并利用近一年时间反复实兵演练,同时,针对演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修改补充作战预案,从而使作战预案更趋完善和周密,最终只用6分钟就摧毁了叙利亚苦心经营10年、耗资20亿美元,部署在贝卡谷地的19个防空导弹阵地。一些国家的作战方案就是平时不断修改完善的演习方案的翻版。

  

  慎之又慎的保密

  

  一次战斗、战役往往因为泄密而导致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了保守秘密各国绞尽脑汁,使出浑身招数,以色列此番突袭叙利亚,行动是在超级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据知情者透露,以色列全国只有3个人知道空袭计划——总理奥尔默特、国防部长巴拉克和外长列维。由于行动如此保密,以至于参加此次行动的飞行员们也是直到战机升空后,才从指挥官那里得到他们所要执行的命令!同样,空袭行动结束后,以色列严禁任何人向外界透露只言片语,一直到叙利亚向外界透露以色列战机“侵犯”其领空后,外界才得知此次行动的蛛丝马迹。同样,为备战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两国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定,防止无孔不入的以色列“摩萨德”。对于作战意图、作战计划,埃及规定只让总统、国防部长几人知道。叙利亚规定只让总统等十几个高级军政人员知道。作战命令在开战前6小时才传到师级指挥员,开战前3小时传到营级指挥员。临战前2小时,前线指挥官还让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滩上晾衣服,使前线保持一派“和平”景象。正由于保密到位,从而成功蒙蔽了以色列,打破“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战争的胜利。

  

  责任编辑 林 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