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另有原因

现代社会,肥胖是令人讨厌的一件事。所以肥胖者大都会为自己找个理由,不是自己想胖,而是喝口水都发胖,这就没辙了。

  的确,肥胖是有原因的。今天,肥胖者除了可以从基因等方面找到客观原因外,科学研究又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肥胖者的肠道内有“肥胖细菌”,是“肥胖细菌”引起他们发胖的。如果真是这样,也许还可能找到一种减肥的灵丹妙药,肥胖者可能有福了。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杰弗瑞·戈登等人发现,肥胖者肠道内游弋着一种与苗条者体内迥然不同的细菌。前者体内的微生物群实际上是在帮助肥胖者发胖。在人和小鼠身上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小鼠身上的实验发现,把肥胖小鼠肠道内的特殊细菌移植到其他正常小鼠肠道内,后者也变得比正常小鼠肥胖了。由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肥胖细菌”从食物吸收了过多的卡路里(能量),后者被身体吸收并沉积起来成为多余的脂肪,肥胖便形成了。因为,生物在获取能量上稍有不同,就可能对肥胖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每个人的肠道中都寄居着数以亿计的不同的细菌和其他小小的寄生虫。这些微生物是人体所必须的,因为它们除了帮助分解食物外,还能防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戈登等人提出,人体内的混合细菌群有可能是肥胖的一个因素,也因此可以成为控制肥胖的途径。他们收集并提取12名肥胖志愿者粪便中的细菌,并用基因遗传序列鉴定不同的细菌种类,最后与5名瘦的志愿者粪便中的细菌进行比较。

  这两组志愿者的细菌大多数都可归为两类细菌,一大类是厚壁菌门,包括李斯特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另一大类是拟杆菌门。对比发现,肥胖者比瘦者多出约20%的厚壁菌,同时又比瘦者少了约90%的拟杆菌。也就是说肥胖者的厚壁菌多而拟杆菌极少。

  然后在一年的时间内对肥胖志愿者给予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结果他们体重最多减少了约25%。在这段时间,肥胖者体内的厚壁菌比例有了下降,而拟杆菌的比例则上升了。当然,这两类细菌的比例水平尚未达到瘦者体内两种细菌的比例。

  这个结果说明人体体重的调节与肠道内的细菌有关,而肥胖可能搅乱了正常的细菌平衡。在小鼠身上做的实验则进一步证明,如果改变细菌类型就能够影响体重,比如减少厚壁菌的数量,增加拟杆菌的数量,可能会让人减肥。

  随后研究人员又提取瘦鼠和肥鼠肠道中的细菌,把这些提取的细菌注入那些肠道内没有这些细菌的小鼠肠道内,因为这些小鼠是在消毒的笼子中长大的。两周之后,结果显现了。那些注射了“肥胖细菌”(从肥鼠体内提取的细菌)的小鼠比接受了“瘦细菌”(从瘦鼠体内提取的细菌)的小鼠的脂肪量大约增加了二倍。尽管脂肪量的增加只是以克为单位,但也足以说明小鼠的肥胖显著增加了。而且,实验只有两周时间,如果随着时间推移,接受了“肥胖细菌”的小鼠将会一路肥胖下去,会有更戏剧性的效果。

  小鼠实验也提示细菌是怎样对肥胖起作用的。研究人员发现,经遗传工程改造而变肥的小鼠也有更多的肠道厚壁菌,而且它们的肠道中的细菌在整体上有更多的分解难消化的食物纤维成分的基因。这意味着肥胖小鼠能从它们所吃的食物吸收更多的能量。从它们吃入的食物的能量与排出粪便的能量相比较就知道它们吸收了更多的能量。

  当然,也有专业人员认为细菌类别与肥胖有关闻所未闻,因为有大量内容并没有证实。而且也不清楚肠道细菌是否真的催人肥胖,而其他因素是否就不重要。同时,如果真是“肥胖细菌”造成的肥胖,那么瘦人与肥胖者一起吃饭是否会被传染“肥胖细菌”而发胖?这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但戈登坚持认为能够比较清楚地证实肠道菌所产生的化合物影响脂肪的沉积,而且还可能利用肠道菌作为治疗肥胖的一种新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目前还不明了。因为不清楚是否可以把厚壁菌去除或减少,并增加拟杆菌就可以减肥。而且,这种增减肠道内细菌的作法是否会引起肠道中菌群平衡的失调也是一个未知数。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