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系北极点

地球有两个极,即南极和北极。两个极的中心有两个点,即南极点和北极点。这两个点有如下的共同特点:一是只有一个方向,东西方向没有了,如果你站在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北。如果你站在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南。二是一年只有一天,半年太阳不落,半年没有太阳。三是只有公转没有自转。你站在地球表面其他地方,都要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旋转,只有在这两个点上可以岿然不动,因为两个点正好在地球的自转轴上。四是如果要瓜分南极和北极,这两个点则有着特殊的重要含义。这就是为什么,从探险家到科学家到军事家到政治家一直到普通平民,对这两个点都特别感兴趣。

  

  “爱斯基摩”的来历

  

  有一天,在我所工作的北极科学实验室,突然来了一个大胡子。寒暄之后,我问他的专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考古。”

  我吃了一惊,心中暗想:“北极这里冰天雪地,难道还会有什么文物?”看到我迷惑不解的表情,他急忙解释说:“我是考古学家,同时也研究爱斯基摩人的历史。”他问道,“你知道吗?‘Eskimo(爱斯基摩)’一词是印地安语,即‘吃生肉的人’之意。”

  “知道。”我笑着说,“但是我不明白,这样一个显然具有贬义的外来词,为什么会强加到爱斯基摩人的头上呢?”

  “嗨!”考古学家把头一仰,苦笑着说,“这完全是一场历史误会。几个世纪以前,当西方人到北极探险时,首先到达的是印第安人聚居区。他们向当地的印第安人打听,往北还有没有人了。印第安人则告诉他们说,北方还有‘Eskimos’,即‘吃生肉的人’。于是,这些探险家便把在北极遇到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统统称之为‘Eskimos(爱斯基摩)’。而那些生活在北极的土著居民,并不知道那些外来的怪物为什么称自己为‘Eskimos’。”

  “实际上,”他正色道:“‘Eskimos’虽然有点贬义,说的却是事实,爱斯基摩人正是靠吃生肉才得以生存下来的。北极这里没有水果和蔬菜,古代的爱斯基摩人只有通过吃生肉来获取动物身上的维生素c,如果把肉煮熟了,维生素C就分解了。人体没有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当时的爱斯基摩人虽然不知道这个科学道理,但是北极没有树木,草也很少,燃料奇缺,打到猎物时已经饥肠辘辘,严酷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只能吃生肉。这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与北极点

  

  大胡子考古学家兼历史学家谈兴未尽,津津乐道地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在西方人的眼里,总是把中国和北极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我不解其意,深感惊奇。

  “因为,”他慢条斯理地说,“从西方到中国,例如从华盛顿到北京,最近的路则是通过北极点。”“那当然!”我笑着说,“这我知道。”

  历史学家说:“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海国家,拥有强大的船队。葡萄牙人首先打通了绕过南美洲往西和绕过非洲南端往东而到达东方的航线。西班牙国王则派出了哥伦布,结果发现了新大陆。”

  “其实那是块旧大陆。”我笑着说,“发现权应该属于印第安人,他们早就在那里居住了不知道有多少个世纪了。”

  “那当然!”历史学家点了点头,“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那却是一块全新的大陆”。

  “据说,”我问道:“哥伦布航行的目的,是想证明地球是圆的?”

  “是的。”历史学家笑了笑说:“哥伦布坚信,一直往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和中国。但是,”说到这里,历史学家忽然打住,两眼紧紧地盯着我:“哥伦布最终的目的,却是为了去印度和中国。所以,当他到达了巴拿马群岛的一个小岛时,以为那就是印度,于是便把上面的居民称之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实际上,那时候人们并不喜欢美洲大陆,因为它挡住了通向中国和东方的去路。”

  历史学家接着说:“当时还有第三种意见,就是打通一条直接穿越北极点而到达中国的航线。第一个正式提出这一设想的,是一个叫托尼的英国商人。早在1527年,他就敦促亨利八世,努力寻找一条通过北极点而到达中国的路。他在给英王的信中陈述说:‘因为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路线西线(指绕过南美洲而到达太平洋)为西班牙所把持,东线(指绕过非洲南端而到达印度洋)为葡萄牙所控制,所以,对英国来说,最合理的路线则是往北,通过北极点而到达东方。’当有人表示异议,认为没有任何船只能够穿过那片冰封的海洋,也没有人能够在那个极其寒冷的地区居住时,托尼坚定地回答说:‘没有不可居住的陆地,也没有不可航行的海洋。’他的这句话,成了一句名言,对后来的北极探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威卢毕在1553年,巴伦支在1596年,哈德逊在1607年的航行,都想穿过北极点而到达中国。他们虽然未能达到目的,却为后来英国公司的商船以及西方的捕鲸船队,开通了进入北极海域的道路。直到19世纪末,许多航海家都曾梦想着通过北极点而到达中国。虽然均以失败而告终,但却不仅在北极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的陆地,而且为后人积累起了极其重要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大大加速了人类向北极点进军的步伐。”

  实际上,许许多多人在几百年内前赴后继,共同奋斗。为此而捐躯者不下数百人,其中包括了像巴伦支、白令、富兰克林和朗德等非常优秀的航海家和探险家。而这场探索或者竞赛的原动力,却是来自于遥远的中国!

  

  突发的誓言

  

  北极的九月已经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候鸟纷纷南飞,我也准备离开。经过一段交往,我和那位大胡子考古学家兼历史学家已经有了感情。知道我要打道回府,他便赶来送行。“你还会回来吗?”他用深沉的目光望着我,似乎有点恋恋不舍。

  “不知道。”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接着开玩笑说:“也许你应该到中国去,中国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得多。”

  “不!”大胡子断然地摆了摆手,“你错了!我研究的是北极的历史,在这方面,中国几乎等于零。”“……”我欲言又止,心像是被蜇了一下似的,喉咙里有点噎,一时想不出应该说点什么。

  大胡子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见我沉默不语,继续滔滔不绝:“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向北极点进军的动机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为了开辟一条到达东方的捷径,而是变成了一种挑战极限的比赛和冒险精神的竞争。现在,各个国家的北极考察,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因为无论是领土、资源、环境,还是经济、军事、科学,北极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现在的北极考察,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全球意识的全面检验和综合展示。”

  经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由中国科委批准,中国科协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终于踏上了进军北极的征途。

  1995年5月6日,北冰洋上寂静无声,风和日丽,一支队伍人欢狗叫,向着一个既定目标奋力冲击。北京时间上午10时55分,“砰”地一声枪响,两颗信号弹腾空而起。“北极点到了!”接着是一阵狂热的欢呼。这时,“哗!”地一声,展开了一面红旗,那是一面五星红旗;映红了几张激动的面孔,那是一群中国人的面孔;天上一轮辉煌的红日,那是一轮不落的红日;地上一道深深的痕迹,那是一道历史的痕迹。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中的7名冰上队员,经过13天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搏,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险阻,终于把中华民族的足迹延伸到了地球之巅。

  

  责任编辑: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