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户口本”等8则

明朝安徽祁门人汪寄佛的“户帖”,被称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户口本”,距今已有600多年。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明太祖派军队协助地方,发动了一次对全国人口的“点闸对比”,给每户编制户帖,帖上首印“钦奉圣旨”,下面依次填写户主及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后面还各“事产”、“户别”等项,记载其户产业情况,注明是“军户”、“民户”还是“匠户”等,这比现在的“农业户”和“非农户”分类还要细致。这场声势浩大而又体制完备、内容详实的“摸家底”运动,比1790年美国和1801年英国举办的国情普查早400余年。

  

  我国最早的“人口普查”

  

  中国早在公元前2200年的原始社会时,就已出现“人口普查”的萌芽,《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说的是大禹为治水而进行人口调查,当时登记人口为1355万人,相当于新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市总人口。不过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数据并不准确,因为当时中国还有很多地方并未统一。被公认为中国最早最为精确的人口数据,来自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人口普查”,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全国共有居民12222062户,59594978人,相当于10年前安徽省总人口。

  

  一亩三分地的由来

  

  满族原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1644年建立清王朝之后,为了及时了解农时,熟悉节令,居住在深宫大院里的皇帝便在惊蛰时分乘龙车从正阳门到先农坛耕地。当时划出的这一块地叫“演耕田”,每年由皇帝、皇后演试“亲耕”,表示普天之下该种五谷了,并以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帝“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人们推而广之,将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称为“一亩三分地”。

  

  “拍卖”一词的由来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上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交易”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我国最早的宾馆

  

  我国的宾馆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张骞通使西域以后,来长安的西域人口逐渐增多,各族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频繁起来。为此,西汉朝廷就下令在长安兴建了“蛮夷邸”,实际上是国家宾馆,汉代以后分别称为“西夷邸”(南北朝)、“四方馆”(隋、唐、宋)、“会同馆”(元、明、清)。各朝代的国宾馆均按宾客的国籍或不同民族分设馆舍。

  

  “首级”的由来

  

  这一称谓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商鞅辅佐秦孝公变法时,为了奖励军功,设置了二十等爵制,即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用。《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意思是战争中斩一个敌人的头颅授予一级爵位,做官的话可做五十石之官;斩两个敌人的头颅授予二级爵位,做官的话可做百石之官……以此类推。一首一级,后来干脆简称作“首级”。这就是“首级”一词的来源。

  

  何处是“江南”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朝。这个地方起先是被叫作“江东”的。霸主别姬的故事中,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击败,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那个“江东”指的其实就是后世的“江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右代西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从“江东”、“江左”而变为“江南”,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年。唐初政区实行州县二级制,由于州的数量太多,达300多个,中央政府管理起来很麻烦。于是,唐太宗在即位之初的贞观元年(公元62 7年),便将天下分为十“道”,其中就有江南道。到了唐玄宗的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 3年),又将道的数目增加到15个。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被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唐代以后,虽然江南的边缘时伸时缩,例如有时人们把地处江北的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古代的兵役制度

  

  我国在商、周时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军队的核心是王家与贵族子弟,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多万,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两三百万。

  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汉武帝时,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为兵。这种兵家户籍不属郡县,而由军府管理,称为“士家”、“军户”。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西魏末年,西魏的宇文泰广泛招募各地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又带来了大量家兵等私人武装,从而创置了“府兵制”。府兵只管打仗,不再负担其他赋税。

  唐初实行“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政策,意思是兵士由军府管,将军由朝廷管。

  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当时有4种不同军队——禁军、厢兵、蕃兵、乡兵。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后颁行《垛集令》,“垛集”成为军源的主要征集方式,近似于“世兵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努尔哈赤将满、蒙、汉族力量编成八个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就是“八旗军”的由来。清统一全国后,又以汉人为基础组成了“绿旗军”。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