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之父”获奖的理由

2010年10月4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这一奖励意味着人工生殖技术得到了世界科学界的肯定和赞誉。

  在人类的自然生殖中,约有10%的夫妇不能正常孕育后代,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对众多不育症夫妇的疗效又非常有限,在此情况下,不育家庭渴望孩子的需求推动了人工生殖技术的发生和发展,爱德华兹就是创建这一技术的先驱。

  爱德华兹最先开启的人工生殖技术称为体外受精(IVF),通俗的说法即“试管婴儿”。这一技术的方法是,把不孕夫妇的精子和卵子取出来,放到试管中进行授精,经过4~5天的孕育形成胚胎,再把这样的胚胎植入妻子的子宫中孕育,最后分娩出婴儿。表面上,这是一种很单纯的做法,但实际上在探索之初有很大的困难,包括技术的难题和伦理的阻力。

  爱德华兹1925年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二战后,他先后在威尔士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他开始在英国国家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并开始了他对人体受孕过程的研究。其实,爱德华兹的研究是与妇科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共同进行的,但由于后者已去世,按诺贝尔遗嘱的规定,斯特普托遗憾地未能与爱德华兹共享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个世纪60年代,爱德华兹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共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外授精研究中心。他们共同研究的杰出成果是,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重2700克的健康女婴路易丝·布朗降临人世。这一成就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但从医学和技术的角度看,又是一种必然。

  为了解除不育患者的痛苦,爱德华兹潜心研究人类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奥秘,如果能在体外模仿人类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方式,就可以利用体外授精治疗不育。通过研究,爱德华兹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激素怎样调节卵子成熟,卵子何时容易受精,精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易激活并具备使卵子受精的能力。早在布朗降临人世的10年前(1968),爱德华兹就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人类卵子的体外授精。

  但是,由于并不符合人类自然生殖中的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和胚胎发育的环境,在体外发育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后,只分裂一次就停止了发育。于是,爱德华兹的思路转到利用成熟的卵子上,因为成熟的卵子更容易受精和发育。但是,如何安全有效地提取成熟的卵子则是一个大难题。这时,爱德华兹发现妇科专家斯特普托擅长用腹腔镜技术来观察排卵,也许通过这一技术能适时找到成熟的卵子并提取出来。于是,这启动了两人的合作。

  后来,两人用激素来刺激不育女性的卵巢,提取出相对成熟的卵子并进行体外授精。这一尝试果然让受精卵突破了1次分裂的局限,发育成有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但是,他们的研究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在他们的研究快要中断之时,一笔私人资金资助了他们,使得他们可以尝试把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继续孕育。在愈百次失败后,体外授精的胚胎终于能够移植到子宫正常发育了。

  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首次对人进行实验性治疗是在一位叫做莱斯莉·布朗的不孕妇女身上进行的,后者因为输卵管异常而不能自然受孕。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提取了她的卵子,将卵子放入有培养液的试管中与其丈夫约翰·布朗的精子结合,结果发育成8个细胞的胚胎。这个胚胎随后又移植到莱斯莉子宫内孕育。

  经过正常的足月发育后,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诞生于人世。如今,布朗已经32岁,而且她也结婚成家,并以自然的方式做了母亲。同时,人工生殖技术也让世界上约400万人诞生,让许多不育家庭获得了欢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工生殖技术意义非凡。正如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1980年在英国剑桥建立的世界首家提供试管婴儿服务的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首席执行官迈克·麦克纳米所说,爱德华兹是这一领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改变了数百万人的生活。因此,爱德华兹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之无愧。(文章代码:102102)

  【责任编辑】张田勘

  

  相关链接

  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而获奖。这一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的,同时还能受到保护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三人共同获奖。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共同获奖。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格洛因发现了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获奖。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因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而获奖。他们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共同获奖。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而获奖。他们的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