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细菌耐药?

英国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于2010年8月11日刊登一篇论文警告说,研究者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含有一种酶,可以让自己变得无比强大,能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这种“超级细菌”称为NDM-1,最早出现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目前已经传播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并很可能向全球蔓延。而且在英国已经出现了5例感染死亡者。

  

  利用硬实力对付细菌耐药

  

  实际上,超级细菌是指携带有称为NDM-1特殊基因的大肠杆菌,这种基因具有超级抗药性,因此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超级耐药细菌”。

  过去,人们最担心的超级耐药菌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而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但是,也早已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面对全球性的细菌耐药,如果能从根源上找到原因,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是指细菌天生就拥有的耐药性,而后者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例如,当人类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使得细菌对某种和某些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一些科学家认为,对待细菌耐药只能用杀伤力更强大的药物来消灭,这就是大棒政策。因为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战胜一切,更何况小小的细菌。这不仅是一些主流科学家的观念,而且更符合制药厂商的利益。在这样的思路之下新药研制层出不穷,而针对细菌耐药特点的科研成果也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的生物和药理学原因有两个,一是细菌基因组上抗生素作用靶点的基因突变,使抗生素失去作用;二是细菌获得了编码特殊酶的基因,这种酶可以分解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活性,这样的基因就是耐药性基因。这种基因位于细菌细胞内称为质粒的环状DNA上。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菌进入另一个细菌,耐药基因也从一个细菌传到另一个细菌。因此,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发现了一种可以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从细菌细胞内驱逐出去的方法。从这种原理入手,可以研发更新的摧毁耐药细菌的药物。

  还有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针对细菌赖以抗药的酶来杀灭耐药菌。例如,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而一些细菌由于有灭活酶或钝化酶,可以抵御抗生素的攻击。英国研究人员这次从东南亚和英国病人身上发现的超级耐药菌就是一种拥有β-内酰胺酶新基因的细菌,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对它无效,其中包括效力最强的碳青霉烯类。

  

  利用软实力对付细菌耐药

  

  不过,随着新的抗菌药的出现,细菌也会产生新的耐药性,人类可以不断生产新药这种大杀伤力的矛,而细菌则会相应生成抵御新药的强大的盾。如此,人类就会与细菌产生绞杀与反绞杀、围剿与反围剿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谁是胜利者,何时是战争的尽头,谁都难以预测。

  因此,对待细菌耐药的另一种方法就是采用软的一手,即给予“胡萝卜”,与细菌和平相处或井水不犯河水。对细菌采用软实力并非是不用抗生素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治病救人,而是要有针对性地用药和少用药,不能动辄就用抗生素去招惹细菌,否则就会让其适应抗生素并产生耐药性。现在,英国已经强行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细菌的耐药。例如,早在2004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所属的“全国卫生与临床学会”就出台规定,医生不得给患有轻微耳道感染、咽喉痛、扁桃体炎、感冒、咳嗽、鼻窦炎、支气管炎的病人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取而代之的是让患者回家休息或服用止痛片。因为抗生素类药品不但对缓解症状没什么帮助,还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包括导致细菌耐药。

  而在中国,不仅没有这样的强制性措施,反而因种种原因在滥用抗生素,例如以药养医模式下的滥用药物和过度医疗造成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从而造成了许多细菌的耐药性和很多抗生素的无效。

  以普通的感冒而言,百分之七八十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一小部分由细菌引起的感冒或感冒后期受到细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而确定是否用抗生素需要查血来确认。通常患感冒后5天是患病节点,如果血样显示白细胞增多,说明有细菌感染,应开始使用抗生素;如果白细胞正常或略减少,就无需用抗生素。然而,这样的治疗不仅医生不会采用,就连患者也会认为麻烦。所以,治疗时图省时省事医生会给病人开一大堆药,其中包括多种抗生素。然而,如果医生在医疗实践中采用少用抗生素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就可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这也是对细菌所采用的一种软措施,从而减少细菌的抗药性。

  

  多种渠道防止细菌耐药

  

  细菌耐药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只是医院和医生的问题。当然,耐药菌首先产生于医院。超级细菌一般最初仅在医院内流行,感染住院且机体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这表明此类细菌虽然耐药性极强,可致病能力相对较弱。但是,通过旅行等方式,受到感染的人又会把这样的耐药菌传播到社会各处和各种人群。于是耐药菌会扩散到社会。

  另一方面,耐药菌的产生方式和地点并不一定全在医院。例如,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养殖者为了让鱼、猪、牛、羊等动物不得病和快速生长,也在对它们大量和长期使用抗生素。对动物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增多和剂量增加,同样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广泛使用抗生素后产生的耐药菌会通过排泄物进入泥土、水等环境中,然后再经过水和食物回到人类身上,从而导致人患病,并且在患病后因细菌耐药而难以治疗。

  细菌耐药全社会都有责任,比如一些患者和家属。无论是成人患病还是孩子患病后,都希望早日病愈,尤其是家长希望孩子早日康复,于是会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医生开好药,尤其是所谓新一代的抗生素,以求药到病除。新一代的抗生素当然抗菌作用强,也许对一些疾病管用。但是,由于很多病人都在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的抗生素也会产生耐药性。于是,新的抗生素也就很快成为无效的旧抗生素,患者又希望再用新的抗生素。这就形了一种恶性循环,新药用得越多,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周期越快,耐药性越强。

  因此,阻止细菌的耐药性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从上述方面看,要努力减少医院感染和细菌向社会扩散,同时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得制定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规定,不得对动物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同时病人和患儿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不要指望用好药物迅速治好病。因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自身规律,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是很好的说明。而用常规药物并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战胜疾病,是较好的治病方法,同时也不会造成细菌的耐药。

  

  责任编辑 张田勘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