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记忆

2009年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文化部长会议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市以亚里士多德“所有生物由土、气、水和火四个元素组成”的四元素论为主题介绍自己,并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与会国的一致认可,被评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

  伊斯坦布尔坐落在伊斯坦布尔海峡,是世界上唯一地跨欧亚两洲的国际大都市。它在历史上曾是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时间总共长达1600多年,各帝国时期的伟大杰作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它还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汇聚的城市。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变迁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658年希腊人始建此城,并因希腊半神话式的首领人物拜占庭(Byzantium)而得名。根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述,墨加拉人的统帅拜占庭从预言家那里得到一个启示:“本都海口四面环水的色雷斯角上盛产鱼虾和驯鹿,那些将在此圣城居住的人是无比幸福的。”于是,拜占庭率众人到吉达里斯河和巴尔比萨河交汇处建城。在举行新城奠基仪式时,忽然飞来一只兀鹰,叨走了献祭的牲畜,兀鹰停落在突入博斯普鲁斯岬角的顶端。此景象被在附近放牧的人看见了,并将其呈报于拜占庭。拜占庭听后,放弃了原先的建城计划,认为新址才是吉祥之地。这就是拜占庭城市设置和名称的由来。这个名称自希腊城邦时代至罗马帝国鼎盛时期,沿用了1000多年。

  公元324年,罗马帝国面临严重而复杂的形势,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权衡之后决定将政治中心东移至拜占庭这一易守难攻之地,并于同年举行了新城奠基典礼。经过6年的大兴土木,罗马人于公元330年5月11日举行了大规模的新都落成仪式,为纪念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他们将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君士坦丁是由君士坦丁大帝的名字加希腊语表示城市的名称组合演变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拜占庭作为城市名称虽已成往事,但由于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又被史学家称为拜占庭帝国而载入史册。拜占庭时来运转,从一个城市名称跃升为国家名称,并延续至15世纪。而后作为拜占庭帝国京城的君士坦丁堡继续得到发展,中世纪时已成为繁荣富庶的商业城市和重要的宗教、文化教育中心,化身为一座拥有巨大财富和秀丽景色的城市,它也曾是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城。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4年以后,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把驻地从阿德里安堡移至此地。

  这座城市被战胜者宣称为自己的首都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关于伊斯坦布尔名称的由来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土耳其人向到君士坦丁堡去的希腊人打听他们要去哪里,希腊人回答说:“IsfinPolin(进城去)。”土耳其人误把它当作了城市的名称,遂称之为伊斯坦布尔。但多数语言学家认为,由于语言的更替,伊斯坦布尔应是君士坦丁堡这一名称土耳其语化的传讹。

  或许是作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声太过响亮,尽管自15世纪中叶城市早已改名,但以后几百年内人们仍习惯称它为君士坦丁堡,直到1930年土耳其邮局正式使用伊斯坦布尔的名称,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才广为人知。

  

  横跨亚欧的门户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这是拿破仑对伊斯坦布尔所作的至高评价。

  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伊斯坦布尔人口总数超过1200万。它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一半左右。全国国家税赋近半数来自这座城市及其周边。伊斯坦布尔也是全国对外贸易中心,全国50%的进口、15%的出口都是通过伊斯坦布尔港口吞吐的。伊斯坦布尔还是欧亚交通枢纽,它既是西亚“巴格达铁路”的起迄站,又是“欧洲东方列车”的终点站。1973年建成的伊斯坦布尔海峡大桥犹如一条长虹,把该城欧亚两部分连接在一起。

  伊斯坦布尔云集了全国著名的34所高等学府。这座城市还以举办各种电影节、音乐节和话剧、歌剧、芭蕾、国际文化研讨会而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文化中心。

  

  帝国的遗迹

  

  近3000年的历史,给伊斯坦布尔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历史遗迹。在这座多姿多彩的都市中,既有蜿蜒曲折的古老街巷,又有笔直宽阔的通衢大道。苍穹下,500座清真寺的闪闪尖塔和现代化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古都留下了众多的宫殿寺院,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土耳其苏丹宫殿——托普卡珀宫博物馆,还有建筑精美的多尔马巴赫切宫、号称“蓝色清真寺”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以及罗马帝国建筑圣索菲亚博物馆等。

  托普卡珀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沿岸一角,系15~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施政中心。这座集不同风格建筑于一身的王宫,主体工程完成于1478年。后来被辟为博物馆,馆中收藏和展出土耳其历代帝王自世界各地收集的艺术珍品。

  博物馆珍藏有大约1万多件中国瓷器,年代涵盖元、明、清三个朝代。这些瓷器数量之多、质地之优、造型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前会长冯先铭先生说:“研究中国陶瓷器,不去看土耳其藏的中国瓷器,对一名陶瓷学家来说,是死不瞑目的事。”

  圣索菲亚博物馆,土耳其语拼写为Aya So%,希腊语拼写为Haghia Sofia,意为“神圣智慧”,这座建筑融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于一身,内部的镶嵌图案上有基督的画像和名言;外部则是典型的清真寺圆顶和尖塔。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向人们展示了其复杂的经历。

  作为拜占庭帝国财富和权力象征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竣工于公元537年,曾是当时帝国的主教堂——所有帝王均在此加冕,帝国所有的重要宗教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大教堂(博物馆)外观宏伟,内部装饰精致富丽。教堂主体呈长方形,长80.9米,宽70米。顶上有40扇窗子,室内面积达7570平方米,内壁全部用彩色大理石砖和壁面铺砌装点。这座教堂的屋顶设计非常新颖,创造性地在中央使用了直径33米的巨型圆顶,顶端距地面60米。为解决中央穹顶的受力难题,工程建造者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顶重量的建筑方式。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攻占该城,国王穆罕默德二世对教堂赞赏有加,并决定把它变为世界伊斯兰圣殿的中心。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清真寺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大教堂的外貌。几经变迁之后,教堂于1935年被辟为博物馆,教堂内原被盖住的基督教壁画也基本都被恢复。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位于圣索菲亚博物馆的对面,有6根尖塔,造型优美,始建于1609年,1616年建成,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艺术的珍品。清真寺中间由4根“象腿”基座承托一个大穹顶,四周有4个直径为其1/4的小穹顶;寺内祷告大厅可容纳3500人做礼拜。其建筑特色在于大厅内部地面铺满紫红色的土耳其地毯,四壁全部由2万多块伊兹尼克蓝色瓷砖装饰,使祷告大厅充满柔和静谧的气氛。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蓝色清真寺”。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