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永宁寺

2004年以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大遗址保护,其中汉魏洛阳故城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而永宁寺塔基遗址保护工程就是汉魏洛阳故城保护工程中实施的第一个项目。 永宁寺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为何今天还受到如此重视?有学者认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场大火等于烧掉了一个龙门石窟,烧掉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此话是否夸张?只有了解永宁寺当年的盛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永宁寺已不复存在,好在历史地理名著《洛阳伽蓝记》(杨衒之著)对永宁寺作了颇为详细的记载,可以使我们穿过千年的历史时空,探知这座显赫一时的古代名寺。

  《洛阳伽蓝记》的第一篇就是《永宁寺》。开篇第一句话,就交待了建永宁寺的时间“熙平元年”,并特别提出了是“灵太后胡氏所立也”。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是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年,但他年仅6岁,其母灵太后(宣武帝妃胡氏)临朝称制,实际控制了北魏的政权。灵太后略通佛义,崇奉佛教,在当时王公贵族争相礼佛的狂潮中,由她发起创建永宁寺。需指出的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在山西平城建有一座永宁寺。这次在洛阳重新建造永宁寺,工程浩大,引起当时全国性的关注,遭到大臣们的反对。面对群臣上书反对的奏章,痴迷于佛法的灵太后不为所动,但总要为建筑超豪华的佛寺找个借口。《永宁寺》文中提到:“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掘地基,得金像,很可能是灵太后动用“图谶命符”之说,借助“天意”平息民怨的一种手段。开工之日,“灵太后亲率百寮,表基立刹。佛图九层高四十余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由于灵太后的重视,永宁寺成为洛阳城规模最宏伟、建筑最豪华的皇家寺院。

  从《永宁寺》的记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永宁寺在洛阳城的地理方位。永宁寺选址在繁华的洛阳城内,且“在宫前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即北距宫城前门仅一里之遥。这是因为永宁寺是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故居有此特殊位置,因而也被杨衒之列在洛阳诸多寺院的第一位。

  古代的寺院格局,一般都是围塔而建,塔是寺院的核心。永宁寺也不例外,处于全寺中心位置的是塔。永宁寺木塔,“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距离京城百里即可望见。另《水经注-谷水》记载这座塔的高度是49丈,后有专家考证,认为这个记载是正确的。如果拿北魏的尺度来折合,49丈可以折合成现在的136.71米,比我国现存最高的山西应县木塔还高1倍。这样高的木塔,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塔。

  永宁寺木塔雄伟壮观,加之“绣柱金铺”装饰华丽,“殚土木之工,穷造形之巧”。这既说明灵太后为首的北魏统治者佞佛侈靡,也反映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塔正北有一座佛殿,其“形如太极殿”。杨街之在下文描述永宁寺又提到,院墙“若今宫墙”,南门 “形制似今端门”。太极殿是皇宫的正殿,端门是皇宫的正南门,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一般佛寺的建筑是绝不敢仿皇宫而建的,仅此也足见永宁寺的特殊地位。其殿内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三躯,金织成像五躯,玉像二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整个寺内僧房楼观多达一千馀间,“雕梁粉壁,青璅绮疏,难得而言。栝柏椿松,扶疏檐霤。丛竹香草,布护阶墀。”

  寺院的东南西北四面各建寺门一座。其中南面的正门,“楼三重,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并且“图以云气,画彩仙灵,列钱青璨,赫奕华丽。”这个高大的南门,比现今少林寺的山门还高出数倍。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出入这么雄伟的寺门,会不由得肃然起敬。门外有威风凛凛,护卫寺门的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庄严焕炳,世所未闻”。东西两门楼两重,装饰亦如南门。北门一道,没有门楼,为檑星门。“其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

  通过杨街之井然有序、准确细密的描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到,永宁寺是当年洛阳城首屈一指的佛教寺院,也是一个环境幽雅可供时人避尘乘凉的好去处,更是一个集合建筑、雕塑、绘画、装饰多种艺术在一起的华美的建筑文物群。

  永宁寺完工后,孝明帝与灵太后亲临视察。当他们登上佛塔后,发现“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居高临下,可以俯视皇宫,鸟瞰全城。自古以来,皇宫皆为禁区,其中的隐秘岂可任人窥视?于是下令,禁止登上佛塔。这一方面说明佛塔确实是全城的最高建筑,另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专横无理。当然,禁令只能禁止普通民众,杨街之还是在河南尹胡孝世的陪同下登上了塔顶。放眼俯看,只见下面生云降雨,不由感叹:佛塔之高耸入云“信哉不虚”也!

  其时西域沙门菩提达摩游至洛阳,看见永宁寺佛塔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情不自禁歌咏赞叹,“实是神功”。并且说:自己“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菩提达摩是南天竹僧人,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又往北魏,在洛阳、嵩山等地游历并传播禅学,是中国佛教禅宗之祖。他自称“一百五十岁”是夸大的自我吹嘘,但确实周游各国,见多识广。永宁寺之“精丽”、佛塔之雄伟令菩提达摩倾倒,说明永宁寺不仅是洛阳寺院之最,而且在当时中国以至世界都是壮美的佛寺。

  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二月,永宁寺木塔遭雷击起火,致使寺庙惨遭焚毁。文中记载,火最初从木塔第八级烧起,天刚亮时已火势凶猛,孝武帝虽派遣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率领羽林军千人救火仍无济于事。其时“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甚至有3名游方和尚哀痛至极。赴火而死。永宁寺熙平元年(516)所建,至永熙三年(534)被焚毁,仅仅存在了18年,但从焚毁时的情景可以看出,其影响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深入朝野上下。永宁寺仿佛是北魏政权的晴雨表,寺院兴盛,北魏也兴盛;寺院焚毁了,北魏的气数也要尽了。永宁寺焚毁的当年10月,“京师迁邺”,北魏政权随后便灭亡了。

  经历了1400多年的岁月沧桑,永宁寺虽然再无昔日的辉煌,但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15千米的汉魏洛阳城址内的永宁寺遗迹尚存,仍然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

  

  [责任编辑]林京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