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南大街 中国古代的华尔街

置身于山西平遥这座小城,面对每一个擦肩而过的当地百姓,微垂下颌,善意微笑,回报给我的,是悠远的质朴,深厚的古拙。
  清晨的平遥古城安静极了,平展的大道,低矮的平房,突兀的市楼,以及错落夹杂在其中的树木,浑然天成出一帧历史的画卷。
  穿越时光隧道,走进千年的民风、民情、民俗里去,呼吸吐纳间,空气中混合着黄酒香、牛肉香、清漆香的浓烈,令人不由自主地急于敲开每一扇木门,去品味古远岁月的浓香。
  平安古晋 遥望千年
  据明成化《山西通志·建置沿革》载:“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今平遥古城所在地,当属古陶地。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西周时为并州属地。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属赵。秦汉时属太原郡。三国时归魏,属西河郡。西晋时属太原国。北魏太武帝时,因避拓跋焘名讳,将位于今文水县西南的平陶县改为平遥县,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平陶城也随之改为平遥城。又因西羌内侵,遂将平遥县从今文水县西南迁置汾河以东的京陵县境,废京陵县入平遥县。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平遥城,遂迁至今址。此后,历经唐、五代、北宋、金、元等,平遥城一直沿袭未变。
  600多年前的明代洪武年间,平遥城进行了扩建,如今的砖石城墙正是当时的明朝政府出于军事防御等需要而建的。直至今日,平遥古城,机缘巧合之下完好保留了明、清两代县城的基本风貌,俨然成就了其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古城的地位。
  自凤仪门拾级,缓步登平遥城墙顶,便看到座座敌楼和瓮城。城墙及城门若干建筑设置,皆出于军事防御之需,十分讲究。绕全长6163米的城墙环游一周,无疑是一种独特的体验。环绕城墙共有敌楼72座,垛口3000个,象征着孔子的72贤人、3000弟子。一座军用城墙,配以“文道”设施,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武相衬的思想。平遥城墙的确可称为一件高超的军事建筑艺术品。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整个城墙形如龟状。这一设计格局体现了“因地制宜,因险制塞”的古训,以及“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修建,依此为胜”的讲究。
  平遥古城有六道门。南门代表龟的头部,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龟之双目。北门为龟尾,东西各两门为龟的四只脚。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外城门均向南而开,宛若其三条腿,自如地向前屈伸,唯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而开,此举喻为唯恐“神龟”一步步爬走,故将其左后腿使劲拉直,并用绳索紧紧地绑好,牢牢拴在下东门东面距城10千米的慈相寺的麓台塔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折射出古人对“龟”的崇拜之情,龟乃长生之灵物,城市建设者希冀借龟神之力,能让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
  古城脊梁 市井画卷
  古城的心脏,是城中那座“高层”建筑——市楼。站在城墙上,即可远远看到此楼,它也是城中“风水”所在。
  市楼重建于清康熙年间,当年起管理整个市场的作用,如今也是全城的中心和制高点。世传,市楼为一方胜景,因楼南有井一口,“井内水色如金”,故又称“金井楼”。市楼为清代建筑,三重檐歇山式楼阁,通高18.5米,屋顶施彩色琉璃瓦,并相间拼凑为南“喜”北“寿”字样,吻兽、仙人烧造精巧,工艺极高。整座市楼,端庄秀美,装饰富丽堂皇,几百年来,雄踞城中,可远眺山河之壮丽,俯临街市之繁华。
  与老城同呼吸共命运的市楼,不仅见证着古城兴衰荣辱,也连接着古城纵横交错的街巷。
  其实,这种以“市楼”为中心的建制,由来已久,并不足为奇。于市楼之上凭栏远眺,2.25平方千米的平遥古城,街巷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序,以市楼为中心,由四大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六座城门瓮城、四座角楼和72座敌楼,构成庞杂的八卦图,犹如龟背上的寿纹,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放眼古城,座座青砖灰瓦四合院、古城墙、衙署、庙宇、店铺等依次排列,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这样一个庞大古建筑群,保持了14~19世纪的完整历史风貌,是这一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
  古城的心脏是“市楼”,它的血脉,是从楼下纵贯南北的南大街,这条街,支撑起了整个古城的魂魄与精神,而它,恰好暗合了龟形城建形制的脊梁。
  以南大街为中轴线的古城,遵循“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的格局。南大街就如同平遥城的脊梁,它全长690米,市肆的建筑序列也构成了一曲完美的乐章,序曲从南瓮城脚下响起,在兴国寺门前出现了明快的节奏。久享盛誉的老字号——萃成海炉食铺,而今生意依旧兴隆;现代公众建筑——电影院取代了古代奉祀风俗神的二郎庙;在许多纸扎作坊里,虽少见精品,却多了花样;盛极一时的魁泰烟店旧址,进驻了新兴的行业。一座座朴素的铺面,贴近人们生活的多种行业,组成了人生音韵的和谐旋律。行进到鸡市口时,街道纵横,四通八达,商家的台阶高筑,店面豪华,人流不断,车水马龙,一派沸腾景象。
  众商云集 招幌如林
  俗话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晋商为中国近代十大商帮之首,也是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一大商人集团。从明初15世纪到清末20世纪初的500多年里,晋商完全可与世界商业史上著名的威尼斯商人、犹太商人相媲美。平遥就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在平遥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咚咚喳,娶来了,俺女儿不嫁了,不嫁你那掏粪的,不嫁你那砍地的,俺要嫁的,是字号里的掌柜的。”平遥的重商风尚由此可见一斑,在这种风气熏染和利益的驱动下,当地十几岁的青少年就到字号里学生意。
  南大街不仅是全城的脊梁,而且是当年平遥商业最繁华的街道,众商云集,招幌如林,繁华市井,其美如歌。
  明代中叶,平遥商业日趋繁荣昌盛,南大街商业已成规模,鳞次栉比密排着78家店铺,多为前店后寝式的四合院或多进院,院的临街铺面多为双坡硬山顶,装修豪阔,雕饰精美。
  清代商业鼎盛时期,南大街的店铺种类更是发展到包含了各种行业,南大街由此盛极一时。
  民国时期,受战乱影响,城内市场萧条,店容不整,一些店铺遭到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虽历经多次变革,不少店铺依然得以保留下来。在南大街,当年盛极一时的黄酒老字号“长升源”、绸缎庄“长泰永”等店铺的旧址如今依然伫立,多数已成为供游人观赏的景点。黄酒老字号“长升源”旧址,地处县城南大街路西市楼脚下,是一处明清风格铺面。“长升源”原名“聚升源”,黄酒糕点老字号,创建于明崇祯年间。东家是明代举子赵聚贤,为平遥城人。清时,此号酿造黄酒,制作炉食,号称“炉食黄酒铺”,闻名全国。
  史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八月十二日,慈禧太后由京逃往西安曾在平遥留宿一夜。晚宴时,当地赵举人特地献上自家的黄酒、牛肉。慈禧太后饮尝赵府黄酒,甚感风味清长,顺便询问酒店名号,御赐一个“长”字。于是,“聚升源”便改为“长升源”。
  “长升源”前后二进院,规模不大而完整。临街铺面七间,明间开门,上下两层。正中是窑洞三间带前廊,明式结构。左右厢房各三间,前檐较深,是一处典型的四合院式铺面。
  票号汇聚 富甲天下
  清代中叶,商业隆盛,票号兴起,晋帮票号诸如同益庆、魁成裕、崇丰厚、协顺隆、永隆号、长泰永、兴隆信以及后期的义聚恒、瑞丰祥等名号老店,都是商战中的强手,因他们创立过的非凡业绩而声名远播。
  晋帮票号兴起之后,平遥古城一直保持着全国票号中心的地位。最盛时期,有22家全国性质的票号总部设在平遥城内,占当时全国51家票号的近一半。
  当时的平遥县城实际上成了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除商务金融外,它甚至掌握和操纵着大清帝国庞大而复杂的金融命脉。清代达官显要、王公贵族的银两存取,乃至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工业金融业务、铁路金融业务、水利金融业务、赈灾金融业务、边海防军事金融业务、国际金融业务等,绝大部分由晋帮票号经营或代办,晋帮票号几乎变成了清王朝的“财政部”和“中央银行”。
  清朝时期的平遥南大街则控制着全国一半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百川通票号和协同庆钱庄便是诸多晋帮票号中经营特色非常鲜明的两个代表。
  百川通票号位于南大街109号,原为平遥八大票号之一,其旧址现已辟为百川通晋商家私博物馆。它的财东是祁县渠家大院的主人渠源浈。渠家是由第十四代继承人渠同海在包头、内蒙古一代经营粮油、茶叶、私盐发家的,后来经营业务发展到绸缎庄、钱庄、茶叶庄,号称“晋商八大富豪之一”。票号以他的字“百川”取名“百川通”。
  百川通原是祁县渠家在平遥开设的第一家票号。其建筑布局为一主两跨带一后院,共7个小院,后院与主院呈丁字形,后门通过后院开在衙门街(现政府街),正门在南大街。正好处在平遥城最热闹繁华的鸡市口。
  百川通票号创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房屋72间。主院门面为五开间,中间为过厅,两边为柜房。门面楼房与前院主楼相对峙,是大院的主建筑,巍峨雄壮,富丽堂皇。百川通大院以西为正,前院主楼把前院与中院隔开,南北厢房对称。后院与中院有侧门相通,前院与南北跨院也有侧门相通。
  从咸丰十年(1860)开业到民国七年(1918)歇业,百川通票号总共存在了59年。以后,平遥达蒲李家(日升昌票号东家)买下这座大院,于民国十二年(1923)开设永亨银号。1937年日军侵华,第二年永亨银号被迫停业。抗日战争胜利后,永亨伙友合作,据传说有梁化之暗股,因避阎锡山的字“百川”而更名为金丽生银号;但没过多久,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金丽生”也歇业了。
  1996年9月,在百川通主院开辟百川通晋商家私博物馆,以家具、藏品等实物形态展示晋商财东的生活场景,再现百川通票号的豪商风貌,并将中国古家具知识以图谱文字形式向游客展示。2008年,其南跨院第三进院被收回百川通,恢复与衙门街的通道。
  协同庆钱庄旧址位于城内南大街路西,北与长升源字号毗邻,建于咸丰六年(1856)。财东是榆次聂店王家和平遥县王智村米家;历任经理均为平遥人。
  协同庆钱庄是古城后起之票号,最初资本只有区区三万六千两,而先已开办的大票号资本少则十几万两,多则二十多万两。尽管如此,“协同庆”“以区区万金,崛起于咸丰末叶”,逐渐发展成为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一家钱庄。在这条“华尔街”上,“协同庆”何以如此,必然有其道理,其主要特点不外有三:一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二是注重资金灵活调度;三是突出重点地域经营,具有现代成功企业的重要特征。著名票号商李宏龄也认为,这是因为“得人独胜者,厥惟协同庆一业”。
  协同庆钱庄建筑布局严谨,上下错落,搭接结构紧凑,平面呈“厂”状,结构风貌给人既庄重稳秘,又不失传统建筑风格和钱庄功能的作用。前后四进院,前院、中院坐西向东,后院坐北向南。门厅五间兼作铺面,中间木板分隔上下两层,双坡硬山瓦顶。四柱垂花门楼今不存。过厅五间硬山顶式。其余厢房正房,耳房大小25间。后院随地形高低变化,筑成下窑上楼,上楼正房五间,开间较大。前建一天桥,上座一木结构卷棚式亭,可四处观望,上下呼应。左右配以厢房、耳房。桥下建一沉院,院内窑洞6间,墙壁较厚,门窗较小,安全封闭。整户院落,结构别致。
  结语
  在很久很久以前,南大街的市楼下有一口井,当时,整个平遥城都很缺水,四方的老百姓一大早就挑起扁担来井边挑水,慢慢地,井边成了老百姓以货易货的交易之地。一来二去,井边逐渐形成了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几条大街。在南大街上,老百姓的地摊最多,卖的东西最全,南大街也最为繁华。以致有人这样形容南大街,说它是“最原始、最古老、最繁华、最悠久的大街,是古城的穴位,是它的几何中心”。市楼上有一楹联,写道: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这就是南大街最真实的写照。
  人们常说:“太行吕梁的黄土有多厚,三晋文化的内涵就有多深。”此话并不为过。数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商人带着不同的方言和风俗,带着各地的财富、惊险、骄傲来到平遥,创造出了非凡的商业业绩。如今,作为平遥城脊梁的南大街在岁月的磨砺下依旧是古城中最繁华的闹市,焕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历经百年风雨,平遥南大街承载着过往,连接着未来。
  【责任编辑】赵 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