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何以更“贴心”

得益于智能设备的助力,现代城市公交系统的运转更为高效,也为乘客提供了更佳的出行体验

  城市生活中颇为令人恼火的瞬间之一,或许是急着赶路办事,公交车却久等不来的时刻。甚至,您可能刚刚搭上出租车,却发现久候不至的公交车恰好在这个时候进站,因而只得心痛白白花掉的车费。不过,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引入,乘客盲目等车导致的尴尬局面将会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在公交优先通行的政策与贴心的信息技术的协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爱上公交出行。
  从“快速公交”谈起
  对于很多有意修建地铁,却因为资金或者地理条件限制难以如愿的城市来说,快速公交系统或许是一种上佳的选择。典型的快速公交线路会在基本封闭的专属车道或者设有快速公交专用道的高架路上运行,而且尽可能避免路口交通灯和其他车辆的干扰。在有些时候,它们甚至能通过车载传感器“遥控”前方的交通灯,使之在快速公交车辆通过前后出现短暂的绿灯。正因如此,快速公交线路上的车辆可以保持较高的运行速度。
  作为城市公交系统走向智能化的起点,快速公交系统起源于以重视环保著称的巴西“生态之都”库里蒂巴。早在20世纪70年代,库里蒂巴就运用当年最前沿的技术,营造了一个以公交优先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网络,通过大量规划公交专用道,以提升公交车辆运行的效率,鼓励人们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出行。

巴西库里蒂巴的公交站台

  时光飞逝,库里蒂巴完善的公交系统,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加盟而如虎添翼。早在3G网络通信刚刚投入商用的时候,库里蒂巴市政府便已经意识到,这种能传输大量数据的全新信息技术,在调度公交车和方便乘客出行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比如,乘客们可以精确地了解下一班车的到站时间,从而更好地计划出行;各个车站则可以通过乘客刷卡进站的情况,随时向调度部门报告客流高峰数据,并使加车通过全封闭的公交专用道路,快速赶往指定地点以疏导客流。而在城市的公共交通调度中心里,各条线路车辆的运行数据也被计算机汇总,让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库里蒂巴公交网络原有的封闭式车站和公交专用道,已经为公交车提供了一个干扰较小的运行环境,使它们在靠站时容易停车入位,而且不必躲避人群。信息技术与这些既有优势的配合,再加上高载客量的大型铰接客车,使得库里蒂巴的公交网络拥有远高于普通公交线路的效率,其运力竟然与巴西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的地铁系统相当。出色的公交服务,使全城大约70%的私家车主因此放弃了自驾出行。而库里蒂巴的成功经验,也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城市。
  这套被誉为全球典范的公交系统,还引出了一个新的议题:如果以专用道帮助公交车克服一部分堵车的影响,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车辆与站台上安装的终端设备,实现“实时公交”的服务,让乘客不必盲目地等车呢?
  让乘客不再盲目等车

德国波恩,人们在现代化公交站前等待公交,指示牌能及时显示公交的到站情况

  从法国的巴黎到中国的杭州,公交车站上最令人心动的“风景”,或许是告知下一班车还有多久到来的液晶指示牌。虽然受制于交通灯和车辆上下客的速度,这个时间指示只能作为参考,但也多少帮助乘客避免了盲目的等待,提升了彼此的效率,也给乘客带来些许心理安慰。
  公交车站提供这样的服务,个中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在每一个这样的车站,都安装了一种信号接收器;每一辆公交车上,则会配备发射信号的车载设备。只要一辆车驶入了一个公交站台的信号接收范围,它的线路号和车号,以及驶入和驶离的时间信息,就会被车站采集并传输给处理这些信息的计算机。在已知车站之间的距离和公交车行驶限速的情况下,计算机就可以根据一个个站台传回的数据,大致推算出每一辆公交车的实时位置,进而计算出它抵达每个车站所需的时间。
  同样一组数据,也可以为智能手机上的电子地图和出行辅助类APP服务。根据手机与信号基站的联络数据,或是利用手机上搭载的GPS模块,这些APP可以计算出手机使用者的地理位置。而后,人们便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距离最近的公交车站,以及每一路通过这个车站的公交车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以决定跑步赶车还是耐心等待下一班。

通过基站定位的方式,手机上的电子地图APP可以知晓用户的位置,并向他们预报下一班公交车抵达的时间

  其实,帮助人们更为理性地决定是否等车,只是公交车站走向“智能化”的第一步。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人们正致力于让公交车站成为城市里的信息亭。通过候车亭里的触屏设备,或是可供智能手机扫描的二维码,乘客可以方便地探索车站周围的街区,了解到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重要信息,比如周日和午夜仍然会营业的杂货店、口碑较好的餐厅和咖啡厅等等,甚至可以呼叫邮递人员揽收包裹。对于来到这座城市出差的人或游客来说,这些高度智能化的服务可谓是雪中送炭;而它们与同样“智能化”的车票配合,衍生出诸多复杂而精妙的搭乘方案,也为整个公交系统吸引了更多的客流。为车票赋予更多“智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引入公交卡系统,古老的纸质车票正在淡出历史舞台。除了有助于减少对纸张的浪费,公交刷卡付费也蕴含着另一重更大的价值,那就是让公交运营机构有可能得到各个车站的客流数据,乃至乘客大致流向的数据,并以此更为科学地规划交通运力,以便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很显然,纸质车票用得越少,这样的统计数据便能越精确。

“T-10”车票是巴塞罗那使用量最大的车票

  在一些发达国家,磁票(磁条票)顶替了纸质车票的位置,使几乎所有乘客的数据都可以得到统计。不仅如此,硬质的磁票也更适合于自动售票机,并且得益于其能够写入信息的特点,使运营部门有可能设计一些优惠便民服务。
  西班牙巴塞罗那公交系统使用的“T-10”车票,便是为公交车票赋予“智能”的典型案例。巴塞罗那的城市公交网络由地铁、FGC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列车、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等不同形式的交通工具组合而成,但在城市公交票务系统中,前三者分别被视为一条线路,后三者则根据路号而分别被视为不同的线路。乘客只需一张单程票,就可以在75分钟内乘坐3条以下不同的交通线路,最终抵达目的地,因为车票背面的磁条会在每一次检票时被写入数据,以实现一票换乘的优惠。
  正是这样的规则设置,成就了“T-10”车票的妙处。一张“T-10”车票相当于10张单程票,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可以鼓励人们有计划地出行。对于结伴出行者来说,他们完全可以几人共用一张“T-10”车票,通过连续检票的方式依次进站或乘车,而车票会记录每一个人的出行数据,帮助他们省去各自买票的麻烦;如果对城市交通非常熟悉,他们甚至能在中途短暂地购买快餐或是游玩,再免费换车继续下面的行程。这种规则设置,使“T-10”成了巴塞罗那最受欢迎的车票类型。

法国里昂有着发达的电车网络,那里的双源无轨电车颇具未来感

  全新技术令电车复兴
  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是由许许多多“微创新”的涓流汇成的大洋。在一些与乘客并不直接相关的领域,创新和变革同样存在,而且往往意义更为重大。无轨电车在近年来的复兴,其背后便是一组全新的技术,使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重新焕发了青春。
  无轨电车在1914年传入中国上海。此后,北京、上海、广州和杭州等大城市都建造了发达的无轨电车线网。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方面燃油汽车发展突飞猛进,另一方面老式电车受制于速度偏慢、受电杆(电车的“辫子”)容易脱离架空接触网等弱点,开始逐渐没落。但老式电车这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也有其难以忽视的环保优势。
  2013年年底,北京将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的104路快车改为127路无轨电车,拉开了持续至今的“油改电”工程的帷幕。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北京已经将不少汽车线路改为无轨电车。但比起上个世纪奔驰在这座城市里的“同类”,如今的无轨电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它们的一个巨大优势,便是可以更多地摆脱对线网的依赖。
  在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对王府井大街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电车架空线网被拆除。为了让从北京火车站前往城市北部的103路和104路电车仍然能在此运行,北京在这两条线路上引入了原始的双源无轨电车,它们搭载了铅酸蓄电池,可以支撑电车走过这一段没有线网的路。10多年过去,蓄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令电池的能源密度大幅提升。如今,搭载锂离子电池的最新型双源无轨电车,已经能在满载的情况下,仅凭电池的电能行驶8千米。
  正是这项关键的技术进步,使北京的公交“油改电”工程采取了尽量利用既有线网容纳更多电车线路的策略。一些新开的电车线路,便是利用线网为电池充电,再以积攒的电能,使车辆在不同的线网之间“迁移”。在已知整个电车线网电能容量的情况下,人们再根据既有线路和线网剩余的电能容量来增开线路和确定车次,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其实,无轨电车本身也正变得更为智能。目前,支持受电杆自动连接线网的新型电车已经在研发之中。这种搭载了影像识别系统的电车,可以让受电杆“看”到架空电线的所在,然后自动向其靠近,以实现自行连入架空线网的目的,不再依赖预先设置的“连入点”或者驾驶员的手工操作。这项全新的技术,将会赋予电车更大的灵活性,也让它的复兴之路走得更为顺畅。
智能公交何以更“贴心”
智能公交何以更“贴心”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