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中华:历史上的来华使者(下)

京都建仁寺,荣西禅师所居寺庙

  随着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东方被幻化为遍地充满黄金的富足之地,吸引了大批西方的冒险家前来探险。随着元帝国大军的四处鞑伐,东西方文化直接碰撞,“黄祸”意识渐长,认识东方帝国也成为很多西方探险家的追求。宋元时代,中国对亚洲地区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影响力,文化的交流和输出不断持续。
  日本茶僧:荣西禅师
  荣西禅师出生于日本备中地区的一户神官之家,很小就皈依佛门,他曾经两次来华修习佛法。在修习过程中,荣西禅师创办了日本的禅宗重要门派——叶上派,成为临济宗的初祖。他从中国带去了茶禅思想、茶种、茶具、茶器等,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68年4月,年仅27岁的荣西踏上了漂洋过海的旅程。他搭乘商人货船,由日本博多出发,数月后抵达明州(今浙江宁波),并与日本僧人重源大师一道,结伴到天台山寻访圣迹。后来,他在天台山万年寺拜见了虚庵怀敞禅师,并在他的指点下承袭了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荣西居住在茶禅已十分成熟的国清寺,在苦研佛教经典专著之余,开始研究茶文化和茶禅。荣西不仅学会了茶的品制技艺,还懂得一般的茶道技术,熟稔禅宗茶道之理。为了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日本,荣西禅师在回国时就携带众多经书,并带上了茶叶种子。回国后,他将这些茶叶种子种植于自己居住的筑前、肥前两地交界处的背振山一带。为了使茶树尽快在日本扎根,他还将茶叶种子分送给了拇尾山高山寺的明惠上人。明惠上人在拇尾山也开始种植茶叶,后来那里成为日本久负盛名的产茶地。

赛典赤·瞻思丁的陵墓

  荣西禅师除了将茶叶种子带到了日本外,还将宋朝茶禅文化原原本本地引进日本。他在自己居住过的镰仓寿福寺、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设立每日修行中品茗的寺规。1211年,荣西禅师在他70岁高龄时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他从养生方面入手,阐述了自己饮茶的独特认识和切身体验,并对中国的茶禅文化大加赞扬。他从宋朝将点茶法带回日本,点茶法衍变为末茶冲点法。冲泡饮用过程,即首先用专用的小勺子将已经被碾成粉末状的茶叶放入茶碗中,然后一边冲入开水,一边用勺子轻轻搅动茶汤,这种泡茶的方法在日本广为流传,成为经典茶道。茶具也是荣西禅师对日本茶道的又一个重大贡献,他将宋朝的叶茶瓶罐贮藏法带到了日本,这种贮藏器体型较大,可以长年贮放叶茶,这个方法也一直被日本茶道所沿用。
  治滇的穆斯林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
  赛典赤·瞻思丁出生于不花剌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全名赛典赤·瞻思丁·乌马儿,相传他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31世孙。赛典赤·瞻思丁是元朝时期著名的阿拉伯政治家,曾经得到过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等几代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的重用。他从青年时代就追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担任成吉思汗的帐前侍卫。窝阔台即位后,任丰、靖、云内(今大同、呼和浩特一带)的达鲁花赤;因政绩卓著,后被调任为太原、平阳二路达鲁花赤。蒙哥时期,他被任命为燕京断事官,不久擢升为燕京路宣抚使。1261年,他担任中书省平章政事,负责管理元朝的财政。1264年,他出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在任职的3年时间内,他兴屯垦、办学校、修道路等,功勋卓著。
  赛典赤·瞻思丁一生最大的政绩是在云南任上。1274年,他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是元朝开国后第一任平章政事。他在云南十分注重与宗王脱忽鲁的关系,宗王对他的各项整治措施给予了全力支持。他奏请朝廷将宣慰司与元帅府纳入行中书省管辖,由此云南政令得以统一。他还成功化解萝槃王的叛乱,并根据云南具体情况,沿袭大理的三十七部,新设三十七路官职。此后,路以下官员尽量选任各族首领和土官。1279年,赛典赤·瞻思丁在昆明逝世,虽为色目人,但是昆明百姓夹道送葬,“邦之父老入请诸朝刻石颂功,立庙祀之”。
  穆斯林的中华行: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信奉伊斯兰教法官世家的子孙,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一生中曾进行3次伟大旅行、4次前往麦加朝觐,并深入非洲大陆腹地探险,还曾前往中国出访。
  1347年,他乘坐商船经苏木都剌(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到了元朝的重要港口城市刺桐(今福建泉州)。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他游历了刺桐、兴阿兴(今广州)等沿海城市。他在刺桐看到市场繁荣、环境优美、商贸发达,港口内千帆竞渡,还遇见了很多久居中国、从事贸易活动的阿拉伯籍客商,甚至见到了摩洛哥同乡。不久,元顺帝下旨令其北上大都朝觐。他从杭州出发,沿京杭运河北上,历经60余天抵达大都。当时元朝正处于分崩离析的混乱之中,鉴于此他无法前去朝觐元顺帝,而是顺着京杭运河折返至杭州,并再次返抵刺桐。他还对当时中国穆斯林的生活做了详细考察,他在书中记录了“中国各城市都有专供穆斯林居住的地区”。1349年,伊本·白图泰返回摩洛哥,并于1354年定居首都非斯城。
  晚年的伊本·白图泰总结自己一生感概颇多,他决定将多年游历的故事辑录成书,这一计划得到摩洛哥苏丹的支持,苏丹还专门将自己的书记官派去协助他。1355年,由伊本·白图泰口述、书记官执笔、用阿拉伯文记录的《伊本·白图泰游记》得以顺利完成,这部游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书中介绍了伊本·白图泰游历过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各地的特色产品、城市建筑、社会设施、典章制度、奇闻异事等,还记述了元朝时期中国的情况。此外,他还对当时中国与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等各地的贸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等一一记录在册,成为后世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与元代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史料。长眠中华的君王:苏禄国王

伊本·白图秦

  苏禄国自古扼守东南亚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早在魏晋时期,苏禄国就与中国进行海外贸易。迨至明朝,两国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郑和七下西洋就曾到过苏禄国。当时,苏禄国由3位国王统治,东王巴都葛叭答喇、西王麻哈喇叱葛麻丁以及峒王巴都葛叭喇卜。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3位国王率领王妃、王子等与家眷及众多官员一道共计340余人,乘船来到明朝。抵达北京后,3位国王向明成祖敬献了丰厚的礼物,并得到了国宾待遇。明成祖遂以大国之礼,馈赠3位国王印诰、袭衣冠带、鞍马、仪仗等礼物。他们对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颇为赞赏,并经常与明成祖一道探讨人生哲理。
  1417年9月,明成祖派遣专使护送苏禄国王一行回国,他们沿着来时之路,准备经大运河抵达东南沿海,然后出海返国。在辞归途中,东王巴都葛叭答喇染病甍逝于德州。明成祖“不胜痛悼”,立即派礼部朗中陈士启前往谕祭,命以“王礼”择地为东王营造陵墓,谥曰“恭定”。东王长子都马含归国继承王位,留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刺、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居德州守葬,并指派历城县夏、马、陈三姓人役供其差使。守墓期满后,王妃和王子留居德州,去世后都附葬于东王墓的东南隅。入清以后,东王第八代后裔向清廷提出入籍中国的请求,朝廷旋即准允“苏禄王留德州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德州”。自此东王后裔成为中国人,并演变成了今天的北营村。
  太平天国的战友:呤唎
  呤唎原本是英国的一名见习水手,自幼对东方充满好奇。后来,呤唎在英国海军中担任二副。清咸丰九年(1859年),呤唎乘船至香港,后来又抵达上海,旋即就辞去了在海军的官职,在中国轮船上担任大副。翌年夏天,呤唎进入太平天国管辖区域,并长期居住在苏南一带,对太平天国治下的社会经济有具体、生动的描写,撰写有《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咸丰十一年(1861年)初,呤唎赴天京(今南京)参加太平军,随即率炮队在皖、赣作战,复返天京教授太平军将士炮术与阵法。后来,他受太平军将领委托至上海采购欧洲军火,又往扬州仙女庙(今江都)购粮。回天京后,呤唎担任炮台守备。同治元年(1862年)夏,呤唎再次带领炮队参与进攻上海的作战。次年夏,呤唎防守天京九洑洲要塞,继于作战中负伤;十月,他同其他外国人在上海黄浦江俘获“常胜军”的“飞而复来”号轮船及船上军火。他亲自驾驶此船前往无锡,献与忠王李秀成;旋即,又赶赴上海、宁波等地采购军火和轮船。同治三年(1864年),因身体状况等原因,呤唎返回英国,后又曾多次前往南非等地冒险。
  呤唎不仅是太平军的战友,而且撰有《太平军之真象》《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和《好运集》(后改名为《中国海上飘流记》)等著作,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史料。
  迹如星斗一般闪耀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文化,吸引着大批仰慕之士来华。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外来文化植根中土,丰富了中华文化的肌理;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威名远扬,散播四方。
  【责任编辑】王 凯
心系中华:历史上的来华使者(下)
心系中华:历史上的来华使者(下)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