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日记(下)

12月24日奥恩湾

  奥恩湾是鲸鱼栖息之地,也是企鹅安家落户的地方。

  一大早还是阳光灿烂,可没过多久,天就阴沉下来,再然后,就起风了。我们乘充气艇上岸,费力爬上山头,到达一个陡峭的山口——也可以说是个风口,风很大,一块块岩石裸露出来。几只帽带企鹅就在这里安家。

  帽带企鹅只有50厘米左右高,看起来十分瘦弱,它们眼睛黑黑的,嘴巴也是黑的,脸上还有一圈黑色轮廓线,一只只瑟瑟趴在巢里,弓着脊背,抵抗暴风。这种企鹅身上有着又短又密的绒毛,就像保暖防水服一样,使得它们即使在异常寒冷的南极海水中也能生存。

  在南极的一些栖息地,帽带企鹅有极大的种群,最多能达到上百万只。我们今天所到的地方,因为风大,离海边较远,只栖息有十几只。它们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漠然,只是坚定不移地伏在岩石上,履行着天职一繁育后代。

  帽带企鹅由雌、雄双方轮流承担孵蛋任务,雌企鹅先孵10天,以后每隔两三天,雄、雌轮流换班。孵出的雏企鹅喂养两个月后,就能下水游泳了。

  就在我们站到山口的时候,狂风大作,飞冰走雪,打在脸上一阵阵生疼。我们只能坐在地上,既是避风,也可以稍作休息。不远处,一只落单的企鹅在结了冰盖的雪地上费力行走着,好不容易爬上了一块岩石,突起的一阵狂风又将它吹下了陡坡。企鹅站稳脚跟,又重新开始这段艰难的旅程。

  在狂风中,我们这群探险者像一片片树叶,飘摇无助,只能顺着风势,像企鹅一样伏下身子,尽可能地贴近雪地,以免被风吹倒,甚或吹跑,跌跌撞撞下了山。

  回到船上才得知,今日所经历的阵风,时速达到100千米。到了南极以后,天气虽然变化多端,可只有今天的天气着实让我们见证了南极典型的恶劣多变的天气和令人闻“风”丧胆的狂风。

  下午,我们乘着几只小小充气艇去看鲸鱼。地点就是威廉敏娜湾。

  威廉敏娜湾有15海里宽,沿着格雷厄姆地西岸夹在勒克吕半岛和安娜角之间。南极大陆上那些雄伟的大山和巍峨的冰架环绕在海湾周围,海面上漂浮着无数冰山。这些巨大的冰山泛着幽幽的蓝色,有浅有深,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岩石山上的帽带企鹅

  在这片平静的海湾,今天聚集了很多只鲸鱼。它们浮出水面时,常常喷出大量的水气,并发出一种厚重深沉的声音。它们在水下潜游时,则会搅出许多气泡,气泡浮到水面,形成一串串大大的波纹。这是它们捕捉小鱼小虾的战术。

  一开始,我们纷纷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搜寻鲸鱼,远远看到它们的身影就激动万分,手中的“长枪短炮”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快门声,恨不得把鲸从头到尾拍遍。后来,鲸越来越多,距离也越来越近了,有时,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同时都会出现鲸的身影,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快门反而稀稀疏疏。

  屈指算来,我们几天的收获着实不小,遇到的鲸包括:虎鲸,有8~10米长,可爱漂亮的外形令人赞叹。其实它性情凶猛,以海豹为主食。小须鲸在鲸类中属于“身材娇小”型,也有七、八米长。座头鲸,身长平均有13~14米,体重25~35吨,以鳞虾和其他群游小型鱼类为食,一口能吞进上千条小鱼!别看它的身体庞大,性情却很温和。同伴之间还会用碰触的方式交流。座头鲸又叫大翅鲸,胸翅长达身体的三分之一,前缘像锯齿一样。它们潜水时会露出巨大的尾鳍,展示着独特的优雅,还常常用飞翔的姿势跃出水面,让人惊叹它的力量。遗憾的是,我们没看到蓝鲸——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平均身长20-25米,最长身长记录为33米多,一头蓝鲸一天能吃8~10吨磷虾。蓝鲸口腔的容积达5立方米,张口时,大量的磷虾和海水一起涌进;闭口时,海水从唇须缝中被挤出,滤出的磷虾则被吞下。就在20世纪初,世界上还有30多万只蓝鲸,现在却只剩下不到3000只了。

  坐着小船看鲸鱼,十几米的距离是惊喜,几米的距离就变成惊吓了。当我们伸长了脖子向远方搜寻鲸的身影时,冷不防从船尾探出一个巨大的鲸头,顿时吓得大家惊慌失措。等我们回过味儿来,端起相机时,鲸早已潜入水底,无影无踪了。

  一次,水面上一圈圈的波纹显示一头鲸正向我们游来;不到一分钟时间,它搅出来的波纹已经快与船帮零距离接触了。可以说,每秒钟它都有可能探身甩尾,给我们一个机会见到真容。为此,近处的“摄影师们”虔诚地跪在船底,架好“长枪短炮”;远侧的“摄影师们”则齐刷刷站好,准备拍摄近距离写真。波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突然,波纹从船的另一侧冒了出来。它到底打算干什么?它会在船的什么位置跃出水面?我们会不会掉进海里,像企鹅一样成为它的下午茶点?这个“悬念”让我们所有人的腿发软,原先跪着的向船中央退却,原先站立的则变成了蹲式,把相机抱进怀里,生怕它轻轻一个转身,就把小船拱翻了。只有船老大依旧站在船头,昂然驾驶着小船……

  最后的惊喜出现在回程路上。我们已经撂下照相机,放松身体,结束观看“鲸鱼表演”了。然而此时,就在我们面前不远处,一只硕大的鲸突然笔直地跃出水面数米高,傲然半空,就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一时间,我们全都看过了。那头鲸甚至在空中停留了片刻,以便我们来得及举起相机,拍下一张它的真容。之后,它才从容落水,溅起的浪花轰然有声。

  观鲸后,船老大带我们去近距离拍摄冰山。他开足马力,小船顶风飞驰在大洋上,身后留下一条涌动的浪带。船在晃,浮冰在晃,冰山也在晃,飞溅的浪花如急雨般洒落身上。我们就在南极的风浪和严寒中从容前行。

  据说,雪被积压到70~100米深时,雪晶体互相融合,雪晶体颗粒之间的空气被压缩成许多独立小气泡,变成白色的气泡冰,人称其为“新冰”。当新冰埋藏深度超过1200米时,巨大的压力使新冰中的气泡消失,气体分子进入冰晶格,细小的冰晶体迅速融合,扩大成巨大的单晶(最大直径可达10厘米),最终形成蓝色的坚硬“老冰”,也被称为“蓝冰”。我们今天就幸运地遇到了一块巨大的深蓝“老冰”。它风骨硬朗,造型奇特,浑身上下透着一种深蓝色,兀自矗立在海中。南极冰山的冰,平均年龄在5000年以上。没人知道这块“老冰”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可能存在几万年了吧。人世沧桑,不过才记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对于经历了至少500万年的南极来说,几万年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今天是圣诞节,南极展示给我们的这份厚礼终生难忘。

  补记:回来后看到一段手机录像,这是船上另一队小充气艇游客的遭遇,他们被卷入了一场“生死游戏”:一只红嘴企鹅遭遇了—群虎鲸。

  虎鲸的主要食物是海豹,对它们而言,企鹅只是饭后甜点。对于落网的那只企鹅,虎鲸们并不急于吃掉它,它们把企鹅当成了玩具,包围、追逐、戏弄着这只企鹅。又惊又怕的小企鹅拼着全力在海面上连连跳跃逃生;可它哪里是虎鲸的对手,虎鲸随便一个优美的弧线跳跃,就把它拦了回来。

  越来越多的虎鲸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追逐的队伍。鲸鱼不断地在小船边浮入浮出,还时不时干脆从船下面潜水过去围剿企鹅。从船上能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水下身影。企鹅身边围满了长达8-10米的虎鲸,它不断跳来跳去地逃命。

  忽然,录像里传来了热烈的欢呼声:原来,小企鹅全力一跳,竟跳进了小船。围攻的虎鲸失去了追逐目标,颇不甘心,悻悻地在小船周围游弋,还把大脑袋探在小船边上,巨大的鼻孔夸张地一开一合,小眼睛斜睨着船上,一副不服气的架势。跳上船的企鹅则用毛绒绒的小翅膀轻轻地抚着探险客的腿,弄醒那个幸运的人痒痒地,傻笑着。船上的人都没有抚摸碰触一下可爱的企鹅身体。这可是《南极公约》的规定,不允许人类触摸当地动物。但是动物是可以触摸人的——如果它乐意的话。

  12月25日 诡计岛

  起床的时候,照例看一眼窗外,不知是雾气,还是水汽,总之,什么也看不见。早餐后,等了半晌,通知说,上午的登陆计划因天气恶劣取消了,只能在驾驶舱里听历史学家讲述登陆港口的历史沿革。

  下午,天气略微好转,我们登陆猎鲸湾的诡计岛。

  措鲸湾,1908~1910年间由法国南极探险家命名。这是一片黑色火山岩形成的小岛。据考证,在远古冰川纪时期,南极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口塌陷,形成了如今的天然港湾。

  诡计岛的形状为环状,230米宽的水上通路通向岩石高耸的火山口。海湾被火山紧紧环绕着,黑色的火山灰覆盖着诡计岛的海岸线。在历史上,那里的火山曾多次喷发。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92年。如果你把手指插进黑色的火山灰下面试试,就会发现,火山灰下面是温暖的,甚至是烫的,这是一个热岛,是世界上最南端的温泉岛。

  在南极探险家发现诡计岛之前,猎鲸者已经发现并使用了这座小岛100多年,后来,科考者也曾住在岛上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不过,1967年的火山喷发毁坏了所有的设施,使这里变成了今天的鬼域。

  诡计岛上有许多被人类遗弃的建筑,房屋、厂房、巨大的油罐等等;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公墓,里面“住藿”38位挪威人、3位瑞典人、1位英国人、1位智利人、1位俄罗斯人和1位不明国籍的人。1900年前后捕鲸者盖的房屋,如今已基本不复存在了。1912~1932年。一家挪威公司在这里建起了颇具规模的捕鲸加工站。大罐用于储鲸油(鲸油是上好的工业润滑油),小罐用来存放鲸骨(粉碎后可以当肥料),还有诸多机械加工设备、宿舍、厨房……鼎盛时期,这里有上千工人,曾经一次性就丢掉了3000多条鲸的垃圾。到现在,沙滩上还留有鲸骨的遗迹。不知当时有多少鲸因为人类的贪欲而粉身碎骨。

  20世纪30年代,石油业兴起,南极捕鲸逐渐变得无利可图。于是,捕鲸加IV-被遗弃,人员全部撤离,只留下众多设施和房屋。可喜的是,鲸免除了被大规模杀戮的危机,又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南极了。不过,现在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捕鲸活动在南极持续,让入担忧。

  1943~1944年,英国人利用一部分废旧的捕鲸站,建立了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专门用来做南极考察。

  1967年12月4日,岩浆从岛上海湾北部的海底喷出,直冲到几百米高的空中。智利、阿根廷和英国的3个科考站悉数遭到摧毁。岛上的企鹅、海豹嗅到了危险,比人类提早一步离开岛屿,前往他方避难。到当年12月17日,火山才算平静下来。经过这次火山喷发,岛上的地形、地貌全部改变了。最不可思议的是,一座62米高、900米长、300米宽的新岛横空出世,赫然矗立湾中。

  1969年2月23日,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进一步损毁了考察基地。从此以后,这里就再没有人烟了。

  拆迁这些建筑是一件费力费钱不讨好的工程,所以,当这些古老的违章建筑被南极条约组织勒令拆除的时候,挪威和英国相互推诿,最后,这组建筑干脆被作为历史遗迹留在原地。几乎每条来南极的船必到此地,每位游客都会看到我们人类捕鲸遗留下来的罪证。

  我们在岛上参观了那些已经被火山摧毁的简陋房屋、被人类遗弃的巨大鲸油罐,还有被残酷杀戮取油的鲸骨残骸。想起这几天在海面上无忧无虑玩耍嬉戏的鲸,想起今日仍有人为了商业用途大量捕鲸,我们心里充满了歉意。

  猎鲸湾是个黑白世界,四面都是群山。除了被皑皑自雪覆盖的地方,沙滩和山脊都铺满了漆黑的火山灰。黑色的火山灰在白色的雪地上勾勒出极其鲜明硬朗的线条,建筑遗迹在大山的影子下显得异常藐小。整个火山口就像一幅巨大的木刻板画,诉说着悲壮凄凉的故事……

  即使在这里,也有帽带企鹅生存。不知因何缘故,它们只在中午和午夜时分下海捕鱼。帽带企鹅的脖子底下有~道黑色条纹,就像军官的帽带,他们被苏联人戏称为“警官企鹅”。站在黑色海滩的寒风中,它们另有一种刚毅的气质。

  我们的南极登陆探险,就在猎鲸湾的黑白世界画上了句号。

  12月26日

  剩下的航程就是向北返航的三夜两天。

  我们在西风带遇上了风暴。今天早上,我们遭遇了10级大风和5级巨涌。船在7米高的大浪中飘飘摇摇。没有放在防滑软垫上的杯子、瓶子纷纷滚落到地上。一只没有关严的书桌抽屉,也“叭嗒”一声脱轨掉到地上了。

  12月27日合恩角

  今天,暴风雪继续肆虐。人在船上站立不稳,更别说走路了。好在船舱里的走道上都有扶手。大家才能东倒西歪地走到餐厅去。我虽然敢起来走动,但还是吐了一回。几天来十分享受的西式大餐,这时候不想再吃了。我想到了行李中的方便面,从厨房拿了大碗、生菜、西红柿、肉肠,加进方便面,用开水冲泡,一股亲切的味道飘过来,让我的胃好生温暖。日裔向导Y两眼直直地看着大碗里的方便面,追着问我:“那是什么?”我不好意思说实话,就说是汤。其实,告诉他也没关系,没准儿他馋的正是我这一口呢。

  今天安排的节目都是一些讲座和图片展。安德鲁时不时地通知大家,又有什么可看的,有什么可听的了。

  即使是在这样的狂风巨浪里,我们也仍然要额手称幸,因为本来会遇到一个极强风暴,在船长的指挥下,我们的船只与风暴赛跑,在风暴将要追上我们之前,平安转向,避免了一场危险和痛苦的挣扎。

  下午,广播里又传来安德鲁邪兴奋的声音:“大家快到驾驶舱来!我们马上就要到达合恩角了。这个地方非常著名。”

  陡峭的合恩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它以1616年绕过此角的荷兰航海家斯豪滕的出生地命名。这里终年强风不断,波涛汹涌,航行十分危险。当我们经过的时候,风力达到11级,好在我们也算是经过风浪的人了,风浪虽大,却也挺过来了。

  站在驾驶舱外的我们,被大风吹得几乎站不住脚;但我们还是紧紧抓住栏杆,看到了海的尽头远远一座灰蒙蒙的孤独小山……12月28日

  《航海日志》

  旅行日期:第11天

  地点:乌苏怀亚

  船的方向:无

  船的速度:无

  距离乌苏怀亚:0

  下一景点:无

  距离:无

  纯粹、寂静、永恒的南极,再见了! 我们遵守《南极公约》中的规定,没有留下任何废弃物品,除了我们的足印;我们也没有带走任何纪念物品,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撮沙土,除了震撼,除了感悟……

  【责任编辑】 赵菲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