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杀现状

生命诚可贵。虽然,精神的天空偶尔灰暗,脆弱的心难免不堪重负。自杀,这一社会的症结和病痛需要每个人的关注。近日,就“预防自杀”这一话题,本刊记者对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女士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听专家为您解读中国自杀现状。

  《百科知识》:目前中国的自杀现状如何?与自杀率相关的最新数据有哪些?中国作为高自杀率国家之一,每年约有多少人死于自杀?与前些年相比,数据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变化的趋势?

  答: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国自杀率的数据并不是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死亡原因上报数据汇总的结果,而是我们根据国家人口统计局的人口数据,将国家卫生部的部分城市和农村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推广至全国人口后的分析结果。针对全国人口的死亡原因,我们还没有实现以下理想状况: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出现死亡,各地就会及时按程序逐级上报,最后由卫生部汇总统计出我国居民的各类死亡原因、相应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等信息,据此获取全国人口的自杀率、各个特殊人群的自杀率等。现实情况是,卫生部在全国选取一些城市和农村作为样本进行死亡原因的统计,由此来更新每年居民的死亡原因和相应的死亡率,其中包括自杀死亡的相应数据。卫生部每年都会分别给出这些城市和农村的自杀率,同时给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各种死因的死亡率。最新的年度统计数据,也就是2010年的数据,即将公布。

  谈到近些年自杀率变化的总体特点,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区范围内,自杀率会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总体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全国的自杀率或者说样本地区的自杀率是逐渐降低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自杀率下降趋势尤为明显。

  我们对1995到1999年间的自杀数据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每年有28万人自杀死亡,年均自杀率是23/10万。现在的自杀率较那段时间已经有所下降,文献报告2002-2006年的年均自杀率是15/10万。

  《百科知识》:国内的自杀案例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比如,中国农村的自杀情况就与其他国家就有较大不同: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到5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为何有这样的特点产生?

  答:农村自杀率是城市自杀率的3倍左右,这是早些年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现在农村的自杀率依然高于城市,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否还是这么大,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因为近些年来农村的自杀率下降的速度确实非常快。

  男女自杀率的比较,从总体来看,1995-1999年全国男性的年均自杀率为21/10万,女性为26/10万;2005年男性和女性的自杀率为12/10万左右。如果分开来看,在城市里,男女自杀率比较接近;在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率稍高;而老年人,男性的自杀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尤其高。

  这里人们常常会提出一个疑问,就是为何农村妇女自杀率偏高。要解释此现象,要先从自杀未遂说起。女性是自杀未遂的高发人群,全球范围内,女性自杀未遂率远高于男性,因而我们可以假设女性遇到挫折更倾向于尝试自杀,但她不一定真的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做往往只是为了寻求帮助、摆脱痛苦甚至只是为了吓唬其他人,或者为了达到其他目的。但是,农村人常用的自杀方式的致死性非常高,也就是喝农药,喝下去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加上农村的急救和其他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很容易因为路远救助不及时导致在救治的过程中死亡。这可能是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一个合理解释。

  《百科知识》: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哪些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哪些内在因素诱使他们选择走上不归路?

  答:我们可以依据不同地区自杀率的高低,来确定自杀的高危人群。如农村自杀率显著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群是自杀发生的高危人群,理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如果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自杀率来看,老年人群的自杀率是最高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老年人就应当成为自杀干预和自杀预防的重点人群。

  引发老年人自杀的因素很多。如,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负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一旦有认识的亲友或熟人曾经有自杀情况,他选择自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另外,受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独自居住与有人陪伴相比较而言,独居的老年人出现自杀的几率高。老年人的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差都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诱因。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怎样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完善老年人的自杀预防工作,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里需要简单说一下,预防老年人自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要定期提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给老年人进行一些科普知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保健常识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有问题尽早去就诊,积极寻求正规的帮助;第二,增强老年人之间的人际交往,比如通过组织社区活动,让老年人退休了依然有自己的用处,体现自身价值感;第三,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满足感。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都在衰退,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帮助老年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降低他们自杀的危险性。

  当然,社会上也有人认为青年人,尤其是80后和90后也是自杀的主要人群。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讲,与老年人比较起来,青年人的自杀率并不高。尽管如此,青年人自杀仍然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能够培养一些良好的品质,增强面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和坚强的心理素质,这是保持自身健康、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如何关注,帮助、引导青年人,就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他们多一些关爱,让他们以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还能够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寻求多方面的帮助,或者通过专业机构的帮助,找到一种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重燃生活下去的希望。这样就可以让这段看似痛苦的经历成为对青年人一辈子都有益的财富。

  《百科知识》:与美日欧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自杀率的高低状况如何?与“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相比,中国自杀率的高低状况如何?

  答:不可否认,中国的确是一个高自杀率国家,由于各个国家报告出来的自杀率年份和相应的人口构成都不是很一致,所以想要做一个极其详尽的比较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各国自杀率的统计数据,做一个简单直观的比较。

  也许有人会认为自杀率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但是,从这个表格里我们不难看到,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印度,其自杀率并不低。我国的自杀率高于印度,远低于俄罗斯,低于日本,高于巴西。所以说,各国男女总的自杀率的高低跟经济发达与否并不密切相关,却与各国大范围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直接相关。比如,有研究显示,日本民族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和男性的社交酗酒习惯与男性的高自杀率有关。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美国男性自杀率为17.6/10万,相对于女性的4.1/10万,高出很多。再拿俄罗斯来说,男性自杀率为70.6/10万,女性自杀率为11.9,前者是后者的7倍,差别明显也很大。再如,中国香港男性自杀率明显高出女性近两倍。可见,西方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发达地区的男性自杀率明显高于女性。

  而发展中国家,男性和女性的自杀率还是比较接近的。一般来说,男性会略高于女性,比如印度男女自杀率之比为12.2:9.1,相对接近。当然,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的这一趋势,在发展中国家也有所呈现,但还不是那么明显。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男性自杀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一现象,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有很多解释,很可能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男性酗酒非常厉害。加上饮酒的习惯不同,国外男人会面喝酒往往是单纯喝酒,这一点与中国的习惯有所不同,中国人一般是吃喝差不多了才开始喝酒。饮酒过多极容易对大脑等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害也极为明显,不论从身体健康还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酗酒都是个大问题。

  自杀率高低跟社会稳定也会有一定关系,比如在前苏联解体时期,东欧的自杀率就有所上升。

  《百科知识》:自杀可以预防吗?进行心理危机疏导干预自杀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自杀肯定是可以预防的,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人,适时合理地采取不同的干预方式。

  个体层面的预防,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和从小的培养,让社会上的每个人,从自身层面增强耐受挫折的能力,培养树立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想如何面对、怎样处理,同时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日夜颠倒、酗酒等,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己抵御自杀的危险。如果患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积极求助并配合治疗,则可以获得相对不错的疗效。

  群体层面的预防,比如在城市里,地铁站设置屏蔽门,以这种方式自杀轻生的机会就减少了;在高楼上,还可以设置防护网,加装防护措施,或者控制高楼窗户只能开一个窄缝,并且不让人有机会上到天台,不让人有机会跳下去;在农村,严格控制致死性农药的生产和销售,虽然这样做的难度很大,需要农业部、质检、工商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才有可能实现,但的确可以大大减少自杀死亡率。当然,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联系和相互支持,也能够起到预防自杀的效果。

  总之,自杀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又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减少自杀的发生和自杀死亡率。首先,要限制自杀工具和自杀方式的方便易得,比方说降低农药的致死性,做好煤气的脱毒处理;其次,面向社区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包括自杀预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普通百姓了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怎样解决,怎样求助,以及自杀有哪些迹象,什么情况下预示着出现的问题可能很严重需要慎重处理,求助的途径有哪些,等等;再次,要加强躯体和精神疾病的识别与治疗,减少与之相关的自杀发生;最后,要提高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络和支持,尤其针对老年人更要多做工作,需要社区经常与老年人电话或面对面沟通,关心老年人生活各方面情况,定期办一些体现关爱的社区活动。事实证明,提供日常的关心和关照真的可以有效预防老年人的自杀。

  《百科知识》: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社会上心理咨询机构及组织的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我国心理医生从业的现状如何?

  答:北京干预中心设有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或010-82951332),随时为有抑郁情绪、自杀危险或受情绪问题困扰的来电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我们的专业网站上(www.crisis.org.cn)有自杀预防相关的宣传材料,并提供网上免费的抑郁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可以直接登录中心的网站或拨打热线电话,十分方便。中心所在的北京回龙观医院也设有病房服务,为有需要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提供住院治疗服务。全国大概有几十家危机干预中心,大部分干预中心都是建立在专业医院的基础上的,既便于管理,又利于保证其专业性和规范性。

  说起我国心理医生从业人数等现状,首先要把心理医生简单划分为两类人群,即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目前我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人数还不到两万,仅10万分之1.46人,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为10万分之13.7人、俄罗斯13.3人、法国22人,比较而言,中国的精神科医生数量还略显不足。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数量则相对庞大,从近一年劳动部的统计数据看,很多人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是否正在从事心理咨询行业就不得而知了。这些人拿到劳动部二级、三级资格证书后,按照规定是有资格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培训,培训的质量和参加培训的学员背景参差不齐,加上心理咨询师既可以挂靠在某个机构,也可以完全是个人性质,不便对其加以规范和管理,很容易造成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相比之下,国外的心理医生全部都是经科班培训出来的,相当正规。心理学本身涉及面很广,高等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会将心理学再详细划分为多个细小的学科,比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国外对于不同的学科能够从事的职业范围有明确的要求,这就使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为规范一些。而我国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就还有待规范,但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不一样,是正规的医学院培训体系出身,注册的精神科医生都是医学院毕业,通过资格考试才有资格从事该行业。而心理咨询师不同,之前不管学什么,只要对心理学感兴趣,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短期的培训学习拿到资格证书。

  社会在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如果心理健康不达标,何谈身体健康?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好,直接影响到他的身体状况、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状况。我认为完善人才培养体质,逐步培养高水平、有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社会上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有很多,保卫人的心理健康需要精神科医生和这些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因此,对于心理咨询师,关键在于政府怎样合理规范这类人群的准入制度,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百科知识》:有人说,“爱,是让自杀者悬崖勒马的一剂良方”。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就要及时发现身边人的心理求助信号。自杀者有哪些征兆或者预警信号?如何有针对性地阻止其自杀行为?

  答:一个人在自杀之前,肯定会有一些迹象流露出来的,只不过旁边的人没有留意到,不一定能够放在心上。

  第一,言语方面的信号。有这样一个实例,我的一位学员跟我谈到一件憾事。该学员的一位同事说丈夫打她,如果他要再打她的话,“就要他好看,要他付出代价”,当时我这学员也没太在意,只是简单地劝了她两句,结果这个人没过多久就自杀死了。这位学员很痛苦,当接受培训的时候他才明白,其实那个人的话就是想要自杀的征兆。比如“我会让他痛苦一辈子”,“我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或者说,“这世界上有我没我也没多大区别”,当一个人突然这样说的时候,就说明他可能真的遇到了大麻烦,甚至有过自杀的想法,这时旁人就要提高警惕,关心一下他,问问他遇到了什么问题,能帮他做些什么,和他一同来面对。如果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实在解决不了,也可以带他求助专业机构,劝他找找心理医生,教给他面对问题、看待事物的方法。很多病人在被抢救过来之后,当时在他看来过不去的坎,事后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第二,行为方面的信号。将非常贵重的物品突然送给别人,或者做—些不合常理的安排,就连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现在做好的事情,也都要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行为突然变得很怪异,经常做一些危险动作和行为,比如疯狂酗酒、开快车等,一旦有这些信号出现,就要对他们加以关注了。

  第三,情绪方面的信号。一向很开朗乐观的人变得消沉、郁闷、绝望,这也提示他可能出现问题。另外,原本很讲究生活品质的一个人,生活习惯有很大的改变,开始变得邋里邋遢、不修边幅;或者一个原来什么都不在意的人突然之间很注重打扮,因为有一些人会在临死前刻意打扮好自己,让自己得体地离开。这一切小细节实际上都在传递着重要的自杀讯息。

  第四,还有人会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谈到什么样的方式去死会更好,死会不会很痛苦等。他既不是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又不是大家最近感兴趣谈到了这个话题,无缘无故突然讲到这个,就是在提示他有一些问题。

  那么接收到一个人想要自杀的信号之后,如何有效阻止其自杀呢?首先要对他表示关爱,坐下来敞开心扉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情,告诉他针对这件事,有什么其他的出路,有哪些解决的办法。当然,如果他自杀的危险性很高,就有必要看着他,采取“人盯人”战术,绝不让他有任何机会实施危险行为,同时积极去精神心理科就诊、拨打危机干预热线,帮助其平稳渡过困惑期,自杀的想法就会逐渐消除。另外,把他周围可能导致自杀的物件进行全面清除。

  在预防自杀方面,国外的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经验丰富,其中一些干预措施也更为实用。在我国设置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就是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在对干预内容和人员方面做相应调整后,再引入国内。在自杀干预工作中,我们既可以借鉴国外很多现成的干预方法,也可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并验证另外的一些干预方法,为其它国家开展自杀干预提供宝贵的经验。

  总而言之,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自杀预防和干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专家简介

  李献云,女,精神科主任医师,认知行为治疗师,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医学研究方法学协作组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有着丰富的心理危机研究与自杀干预经验。

  [责任编辑]王贺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